首页期刊导航|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陈家玉

季刊

1673-498X

xnxyyxb@163.com;CZYG@chinajournal.net.cn

0735-2865219

423000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北路8号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提高学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iR-23c调控MELK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

    曾德宇胡雪姣郭琼贾智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23c的靶向基因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作用.方法 干预实验验证miR-23c调控MELK的表达,分为 4 组,即LNCaP细胞株组(Control组)、miR-NC组、miR-23c抑制物组、miR-23c模拟物组,分别对后三组进行转染;通过预测软件筛选出MELK作为miR-23c的下游靶基因并检测miR-23c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筛靶实验确定最优干扰质粒MELK-shRNA.正式实验检测MELK的表达水平,分为 3 组,即LNCaP细胞株(Control组)、转染shRNA-NC(shRNA-NC组)、转染MELK-shRNA(MELK-shRNA组);PCR检测MELK的表达;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学检测LNCaP细胞凋亡程度.共转染miR-23c后进行回复实验验证miR-23c通过靶向MELK抑制LNCaP细胞增殖及侵袭.结果 生物信息分析及预测提示miR-23c与MELK存在结合位点,靶点实验表明可以通过调节miR-23c的表达量影响MELK的表达;侵袭实验发现MELK-shRNA组细胞增殖数比Control组明显下降(P<0.001);流式细胞学检测各组凋亡率分别为(8.42±0.50)%、(9.28±0.66)%、(37.55±0.88)%,MELK-shRNA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P<0.001).荧光素酶实验检测到miR-23c可降低MELK-3' UTR WT荧光素酶强度至 28%,提示miR-23c可调控MELK的表达.结论 miR-23c可通过靶向MELK抑制LNCaP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并提高细胞凋亡水平.

    前列腺癌miR-23cMELK增殖凋亡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探讨与脓毒症预后相关的关键差异基因

    钟树武李静张群峰谢鹏...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与脓毒症诊断及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 5 个脓毒症芯片数据集,通过差异分析和WGCNA方法筛选脓毒症关键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并下载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获取关键基因,使用ROC曲线评价基因的诊断价值.使用K-M生存分析和WGCNA寻找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使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细胞比例评估.结果 对 3 个研究组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得到 467 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DEGs),WGCNA筛选出 389 个脓毒症相关基因,重叠后得到 189 个脓毒症相关的EDGs.这些差异基因GO主要富集到髓系白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的正向调节等;KEGG主要富集到Th1 和Th2 细胞分化、Th17 细胞分化等通路上.使用MCC算法筛选出 10 个关键基因,这些基因均在研究组和验证组数据集中,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价值,ROC曲线的AUC均>0.7.使用K-M曲线和WGCNA筛选出3 个与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分别为CCL5、MMP-8 和RETN.MMP8 高、低表达组的差异基因的GO主要富集到细菌的防御反应、参与免疫反应的白细胞活化等;KEGG主要富集到p53 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CCL5、MMP-8 和RETN表现出与免疫细胞含量密切相关.结论 通过筛选得到 10 个脓毒症相关的核心差异基因,其中CCL5、MMP8 和RETN可能是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子.

    脓毒症预后生物信息学分析WGCNA关键基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茜草-北沙参药对治疗肺癌的作用机制

    贺鹏程唐耀华肖先君刘致远...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茜草-北沙参药对在肺癌治疗中的潜在靶点及其分子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茜草-北沙参药对的活性成分及其靶点,并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标准化处理;通过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肺癌相关靶点,去重后进行整合;采用Venny平台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通过PPI、GO及KEGG富集分析筛选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药物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模式,进一步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相关靶点的表达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 18 种活性成分和 1328 个肺癌相关靶点,其中 5 种核心成分和 10 个核心靶点(如TP53、AKT1 等)显示出较强的关联性.这些靶点主要富集于MAPK、TNF等关键信号通路.分子对接分析表明,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存在较好的结合亲和力.GEPIA2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BCL2、PTGS2 等基因与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低表达BCL2 或PTGS2 的患者预后较好(P<0.05),可能是茜草-北沙参药对治疗肺癌的潜在作用靶点.结论 茜草-北沙参药对可能通过调控多个信号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从而发挥其抗肺癌的作用.

    茜草北沙参肺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

    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UC患者的临床疗效

    吴超俊王桂良邱萍徐林芳...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美沙拉嗪联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炎症反应和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249 例UC患者,分为美沙拉嗪组(n=128)与美沙拉嗪+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的联合用药组(n=121),评估 2 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e index,DAI)、内镜评分、菌群数量、肠道屏障功能、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与美沙拉嗪组对比,联合用药组患者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DAI评分差值、内镜下黏膜评分差值均升高(均P<0.05),而腹泻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黏液脓血便缓解时间、DAI评分、内镜下黏膜评分均降低(均P<0.05);结肠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均升高(均P<0.05),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拟杆菌等有害菌群则降低(均P<0.05);血清IL-10、SOD均显著性升高,TNF-α、IL-6、IL-8、尿L/M、D-乳酸和MDA则均减低(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可提升UC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抑制促炎因子表达和有害菌群的繁殖,促进抗炎因子表达和有益菌群的繁殖,促进肠道黏膜修复.

    美沙拉嗪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肠道菌群

    脓毒症患者早期预后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罗志武李苗苗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脓毒症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 2022 年 5 月至 2024年 4 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急救科 122 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28 天生存状况分为死亡组(n=43)和存活组(n=79).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分别用校正曲线、决策曲线评估.检验模型的预测区分度采用ROC曲线,H-L 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一致性.结果 死亡组患者RDW、APACHEⅡ评分、MPV、LAC、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LT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经LASSO 回归筛选变量,共 7 个因素被筛选为脓毒症患者早期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RDW、MPV、LAC、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为脓毒症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AUC为 0.831(95%CI:0.761-0.902),灵敏度为 90.35%,特异度为 71.43%,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2=0.723,P=0.999(P>0.05),所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均较好.列线图模型的阈值大于 0.04 时,所提供的临床净收益最高.结论 基于RDW、MPV、LAC、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所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价值较好,可为临床个性化制定脓毒症患者干预方案提供数据参考.

    脓毒症早期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

    炎症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

    杨勇白权菊刘霞付华华...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immune index,SII)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检测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6 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科收治的 181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肘部采集受试者外周血液,利用上皮肿瘤细胞大小分离法(isolation by size of epithelial tumor cell,ISET)和瑞氏染色对血液样本中的CTCs进行测定;通过血常规结果计算SII、NLR指标,并利用受试者ROC曲线分析得到最佳临界值.结果 典型的CTCs形态异常,细胞直径大于 13 μm,核质比大于 0.8,核深染,核膜不规则;CTCs计数、阳性率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习惯、病理分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CTCs计数和阳性率随着病程的进展而增加,即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SII和NLR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SII、NLR与CTCs计数和检出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CTCs检测对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炎症标志物SII和NLR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Cs检测的可靠预测因子.

    炎症标志物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预测价值

    影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其干预措施分析

    赵晓红邱松旺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200 例NMOSD患者的病历信息,统计其复发率;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信息,分析影响其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 200 例NMOSD患者中,共有 29 例(14.50%)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抗体、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前驱感染、颅内病灶与NMOSD患者疾病复发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β=1.812,OR=6.123,95%CI:2.471-15.174)、血清AQP4-Ab阳性(β=1.783,OR=5.950,95%CI:2.302-15.378)、有前驱感染(β=0.951,OR=2.588,95%CI:1.115-6.008)、有颅内病灶(β=1.212,OR=3.360,95%CI:1.410-8.008)是NMOSD患者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 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血清AQP4-Ab阳性、有前驱感染、有颅内病灶是NMOSD患者疾病复发的高危因素,对此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复发高危因素基础疾病自身免疫抗体前驱感染

    持续胆囊管梗阻对急性胆囊炎行PTGBD后序贯择期LC的影响

    林峰付小康邓柏涛凌福生...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胆囊管梗阻对急性胆囊炎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后序贯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手术难度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三明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先行PTGBD术后序贯择期LC的 97 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持续胆囊管梗阻将患者分为实验组(持续胆囊管梗阻的患者)(n=41)及对照组(无胆囊管梗阻患者)(n=56),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胆囊壁厚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难度评分、胆囊次全切除术所占比例、术中胆囊剥离层面走胆囊板入径病例数、术中留置引流管比例等情况均比对照组严重(均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增加.实验组术后出现并发症 9 例,对照组 4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胆囊管梗阻显著增加了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BD后序贯择期LC的手术难度,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合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持续胆囊管梗阻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

    急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正常人群臀肌的定量研究

    徐海侠任露周俊杰彭小倩...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正常人群臀肌进行纤维束三维成像和DTI参数定量分析,为研究臀肌挛缩症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收集 42 例正常臀肌志愿者(男性组 21 例,女性组 21 例),通过常规MRI及DTI技术获取其双侧臀肌纤维束成像,测量臀大、中、小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 比较男性组和女性组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ADC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 DTI可三维观察臀肌纤维束结构,并获得臀肌相关定量分析参数ADC值和FA值,为后续臀肌挛缩症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正常臀肌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尿结石成分与复发相关性研究

    刘洪黄龙姚凯邓港...
    48-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尿结石成分构成与尿结石复发相关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0 年 1 月至 2023年 1 月于三六三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尿结石 490 例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初发结石组(初诊组,391 例)和复发结石组(复发组,99 例),采用SPSS 26.0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部位均以输尿管结石比例最高,分别为 85.9%和 86.4%;结石性质均为钙结石比例最高,分别为 87.9%和 89.8%;结石种类均以混合结石较多,分别为 87.9%和8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尿酸、高血钙、泌尿道感染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组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比例高于初诊组(P<0.05).两组患者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尿酸、高血钙未显示相关性,与细菌感染呈正相关(r=0.120,P=0.008).结论 尿路结石多为草酸钙混合结石,泌尿道细菌感染是尿结石复发的风险因素,建议提升手术除石率和积极控制感染.

    尿结石成分尿路结石复发混合性结石泌尿道细菌感染生物覆膜抗尿素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