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探索
学术探索

江克

月刊

1006-723X

xstsyn@163.com

0871-8317526

650106

昆明市二环西路397号

学术探索/Journal Academic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核心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赋予人民性:中国共产党塑造现代国民的国家建构逻辑

    刘永刚侯红霞
    9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民性为核心原则与伦理基础整合国民、凝聚人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建构人民主权的现代中国的根本遵循.作为统合国家、民族与人民三维一体的政治领导与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承继传统"民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中创造性地运用整体性的"人民"概念整合全社会人口以塑造现代国民.在以全体国民为基础、以确立国民身份为途径推动中华现代国家建构的征程中,党坚持人民立场、认识把握社会矛盾、紧扣时代发展命题,开展系统的人民性实践.以人民性塑造整体的现代国民有力回应中华现代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命题,这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征,也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的社会政治基石.

    中国共产党人民性国民一体主权国家建构中华民族复兴

    中共的自我调适与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1935~1940)

    冯育林郭台辉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据此调整二者关系,并发展成为一个兼具民族性与阶级性的"全民族的代表者".观念变革维度,为了顺利开展民族革命,最大程度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共把无产阶级国家观念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力图创建一个集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新国家".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不仅使中共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民族代表践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全国革命的解放进程.

    中国共产党自我调适中华民族意识

    民粹主义视角下美国陪审制兴衰的逻辑解析

    袁明旭袁爱华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民粹主义和美国陪审制的研究连篇累牍,却鲜有关注二者的逻辑联系——美国精英政治中的民粹主义血统赋予陪审制民粹主义性质.遵循民粹主义发挥影响力的逻辑,可勾勒出陪审制政治和司法价值由盛而衰的逻辑:在美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陪审制被精英利用,发挥了破旧立新以保障自由、包容性促、进民主等价值,实现了政治价值;随着美国精英政治日渐边缘化民主,陪审制因民主性和反精英性受到精英压制,其民主制衡能力被认为和法治相悖而受到侵蚀,政治价值减弱.同时,陪审制的道德同质性、推崇陪审团集体的常识和判断能为旧式审判提供合法性支持,实现了其司法价值;但民粹主义的陪审裁决具有不稳定、反智倾向、种族歧视性及低效性等,和现代司法追求的理性、公正和效率价值相悖,司法价值减弱.民粹主义的视角可以统合美国陪审制兴衰的政治原因和法律原因,也可为其他国家陪审制的移植和改革提供解释思路.

    美国陪审制民粹主义民主政治司法价值

    情感治理:社会工作发挥效能的内在逻辑与优化路径

    罗强强方文丽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已经注意到了社会工作的情感治理价值,然而,关于社会工作发挥情感治理效能的内在逻辑和优化路径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社会工作通过积极的情感实践,激发个人情感、促进人际情感和凝聚群体情感,从而在国家治理中凸显出了治理效能.在新时代,要把坚持党建引领作为重要方向,提升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并增强服务国家意识,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从而切实回应社会需求,为推进社会工作本土化做出贡献.

    情感治理社会工作治理效能优化路径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校长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王鉴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长作为教育家办学,应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校长要通过弘扬教育家精神来引领自己的教育思想,校长要在理解教育基本形态的过程中探索办学思想,校长要在系统思考和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中发展教育思想.校长的教育思想有四个基本特点,即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统一.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校长教育思想的发展,旨在让校长深入思考教育"六观"问题及其逻辑关系,形成系统的办学思想.

    教育家精神校长教育思想

    从规律上谋"双减"的课堂形态变革研究

    祁宁宁
    14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落实"双减"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就必须在课堂教学形态变革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传统的课堂形态是工业化生产模式下的产物,形成了"传习"型的课堂形态,以"先教后学、以教为主"作为教学模式.现代的课堂形态是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形态正在建构中,通过"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在国家"双减"政策的保障下,以教师的专业自主为突破口,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新型课堂形态建构的关键环节,进而实现传统课堂向新型课堂的转型.

    "双减"政策传统课堂形态新型课堂形态

    指向教与学的评价变革:鲁斯·达恩"作为学习的评价"理念的探析

    郭洪瑞
    150-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斯·达恩首倡"作为学习的评价",推进了评学关系的系统整合.从主要内容看,达恩认为"作为学习的评价"意在指明评价过程即学习过程;强调获取和处理反馈信息是重要的学习过程;认为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是重要的实践表征;同时,立足学生中心,强调关注学生动机上的"好奇区".从价值意义看,达恩为"作为学习的评价"的理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包括:切入学习理论视角,将"作为学习的评价"置于建构主义学习观下;考量了评价理论,将该理念视作形成性评价的拓展;关注了评价实践,使该理念有了实践上的支撑;关注了师生协同,主张该理念事关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此,我们应在教学中注重变革评价功能,推进"教—学—评"的系统整合,重视教学反馈的作用,并关注和培育学生的评价素养.

    作为学习的评价课堂评价教学变革自我调节学习学生评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