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叶金宝

月刊

1000-7326

gzphl@yahoo.com.cn

020-83846163

510050

广东广州市黄华路四号之二

学术研究/Journal Acade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综合类月刊,创刊于1958年1月,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学术研究》杂志长期致力于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理论创新,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声誉。该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期刊方阵期刊。1991年至2000年,连续三届获得广东省优秀期刊奖,1996年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期刊提名奖,曾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文章奖,2002年获国家期刊提名奖(银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基本特征和进一步建设的架构

    刘东超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进程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紧密相伴.每个历史阶段都承担着不同的文明构建和文化发展任务.这一历史进程彰示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是其领导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其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主要历史文化资源,"人类知识的总和"是其知识基础,守正创新是其主要方法原则.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在新的架构中进一步开展建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为这一工程的政治保障和思想保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文化主体性

    以诗的眼光表现生活——读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两篇小说

    程正民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雪》和《雨蒙蒙的黎明》是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短篇名作,这两篇小说虽然都是战争题材,但不以描绘战争本身为目的,而是叙写战争中的人,战争中人的命运和人的感情.在艺术形式和艺术表现上,这两篇小说不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不以紧张的情节吸引人,而是极力营造出一种情调、情绪或氛围,由此来表现对生活的诗意感受.这种独特的灵性风格的形成得力于两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善于抓住瞬间,二是善于表现"留白".从这两个短篇中可以看出,帕乌斯托夫斯基的小说直接继承了俄罗斯文学浪漫抒情的传统,也给当代苏联文学浪漫抒情风格小说带来了很大影响.

    帕乌斯托夫斯基《雪》《雨蒙蒙的黎明》瞬间留白

    君今不幸离人世,我有疑难可问谁——关于童庆炳先生的访谈录

    赵勇程正民
    11-23页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程正民对俄苏文学理论的多维透视与历史重构

    丰硕赵勇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正民是中国当代重要的文艺理论家,其学术生涯主要围绕俄苏文学理论批评、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心理学及俄国作家创作心理学、20世纪俄罗斯诗学流派等主题展开深入探索.他的工作不仅填补了我国在俄苏文学理论领域的研究空白,更在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文艺心理学及巴赫金诗学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俄苏文学批评史的系统整理,以及在文艺心理学领域的开拓性工作,展现了其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他对巴赫金文化诗学的深刻理解,不仅体现在对"对话理论"的精准把握上,还体现在与中国文化诗学理念相结合后,为理解文学与社会历史文化的互动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论阐释.此外,他还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探讨文学创作实践和文学理论教材选取与编写的相关议题,为文艺学学科的发展与教学实践提供了某种参照.

    程正民俄苏文学批评文艺心理学巴赫金文化诗学

    重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

    王广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两大科学发现之一,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可宝贵的理论创造.唯物史观突破了从物质生产之外去寻求历史本质的一切既有范式,真正建构起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哲学",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当前,在一部分研究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化甚至虚化唯物史观指导意义的现象,从而使学术研究成为放弃探索历史规律、囿于历史细节的繁琐论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揭示社会历史的本质和规律,为人民述史立传,书写好人民的历史.

    唯物史观社会形态历史规律当代价值

    中国哲学中的"心"之性能与精神——以"心无限量"为中心的考察

    李承贵
    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无限量"是继承儒、佛、道相关思想而形成的一种观念,由程颐最早完整表述出来.所谓"心无限量"是指"心"之性能的无限性,主要包括"心"对万事万物及其变化的全面主宰力、对万事万物及其奥秘的无限认识力、对天下百姓生命的深沉关怀力和对精神意识系统的自主调适力."心无限量"的根据是"性无内外".第一,"性"是万物所以然,"形""理""心"因"性"而有,"性"贯通万事万物;第二,"性""物"为一,"性""理"为一,"性""心"为一;第三,"心无限量"是"性无内外"的内在逻辑使然."心无限量"义理根据的揭示与性能多向度的呈现,似可传递给我们殊为难得的信息:"心无限量"是人生命内在力量的释放,其前提条件源自生命本身,其展开的所有向度是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哲学对"心"的认知情状,亦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关怀精神,而且蕴含了中国哲学与创造这种哲学的主体民族的自信.

    心无限量性无内外中国哲学性能精神

    人的二重性存在:荀子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

    吴之声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是儒家道德教化的对象,但与孔孟从"天人合一"的理路来认识人不同,荀子一方面主张"明于天人之分",重新发现人的自然生命存在与确立人的主体性;另一方面提出"人生不能无群"的命题,从"群"的视界来阐析人的社会性存在与人之为人的本质.在荀子看来,人的存在具有二重属性,社会群性是人之本质的体现,并具有善的价值,自然情性因情欲的不确定性而具有趋恶倾向.二者之间的张力以及人的后天道德践履之"伪"对这种张力的化调,构成了道德教化的发生逻辑及其可能性.荀子的道德教化重视对人之存在的现实考察,突出人类历史文化与道德践履在人和社会的德性形成中之重要作用,开辟了儒家教化的新模式,对我国传统教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之影响.

    荀子道德教化人的存在化性起伪

    "真"作为形而上学紧缩的弱性质

    高贝贝胡泽洪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是性质吗?为了解决这一真之形而上学问题,紧缩论运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消解真之性质的形而上学地位.这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优越性,但紧缩论的形而上学疑难依然存在.霍维奇极小主义真理论作为紧缩论的特殊理论分支,创新性地回应了真之形而上学问题,"真"是归属于命题的形而上学紧缩的弱性质.真之形而上学紧缩实质上是一种理解真之形而上学问题的特殊方法论.然而,这一方法论受到了不稳定性论题的挑战,霍维奇修正真的方案对此进行了辩护.基于此,我们可以从性质自身的本体论承诺方面把真性质看作是真谓词的影子,优化真之形而上学紧缩的方法论."真"作为独一无二的性质,可以在缺乏相应"性质"作为其指称的条件下被具体地应用.

    紧缩论形而上学真谓词性质

    跨文化语境下中西"逸品"研究的互鉴及其意义

    孙壹琴高小康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绘画品评体系中的最高品第,"逸品"通常指简约率真、自然不拘、高绝超俗的艺术品质、创作风格与品评标准.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下的国内外学者通过美学、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的研究角度对中国绘画领域内"逸品"概念的理论渊源、价值取向与创作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国内学者注重"逸品"概念界定与演变历程,并强调"逸品"概念从心的精神特征.国外学者趋向于从艺术风格的层面阐释"逸品",并由此逐步将"逸品"概念引入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史以及日本艺术史之中,由于国内外研究对"逸品"概念从心与运笔特征的侧重不同,对双方成果进行互鉴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与创作层面进一步丰富对"逸品"概念的阐释;也有助于拓展有关"逸品"概念实践范围的认知,促进"逸品"概念在世界文化语境下的形象化与可阐释性.

    逸品思维认知绘画风格跨文化交流

    情境合法性、协同治理与项目成效: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案例比较研究

    何雪松崔晋宁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是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必然要求,但是为什么社会组织开展的同类型社区治理项目呈现出差异化成效?通过对四个典型项目进行比较,基于情境合法性和协同治理这两个核心概念建构分析框架,有助于识别出四种不同的项目类型,即"高情境合法性—强协同治理""高情境合法性—弱协同治理""低情境合法性—强协同治理""低情境合法性—弱协同治理".研究发现:"高情境合法性—强协同治理"和"低情境合法性—强协同治理"两类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高情境合法性—弱协同治理"和"低情境合法性—弱协同治理"两类项目的治理成效不彰,呈现出项目活动化、形式化的态势.进一步的比较可以发现,协同治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组织的情境合法性不重要,只是情境合法性并不直接作用于治理效能,而是经由协同治理这一机制发生作用.

    情境合法性协同治理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