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章育良

双月刊

1001-5981

JXTU@xtu.edu.cn

0732-8292143

411105

湖南省湘潭大学期刊社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湘潭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设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哲学、历史、汉语言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高等教育研究及湖湘文化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西萍乡赣语"等"的多功能用法及其语法化演变

    袁鑫陈山青
    143-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萍乡赣语中的"等"具有多功能性,除了存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相同的实词和时间指示词、被动介词用法外,还发现有给予义动词、处置介词和置换假设标记等三种特殊用法,前两种鲜见于汉语方言,后一种则是首次报道."等"的语法化源头是等待义动词,由等待义发展出允让义的直接动因和机制是"等待-让渡"的隐喻认知,语义演变阶段中的使役义、给予义动词,以及被动、处置介词和置换假设标记用法都直接或间接从允让义发展而来.

    萍乡赣语"等"给予义被动-处置介词置换假设标记语法化

    论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形成脉络、基本特质及时代价值

    安秀荣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经历了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是马克思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重点在于明晰艺术生产的"生产劳动性"与"非生产劳动性"、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同一性和不平衡性,以及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辩证关系这三个基本特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有着深远的学理意义和重大的时代价值,为理解和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为确立新时代文艺创作导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艺术生产唯物史观

    论"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之理论传承与践行发展

    李定坤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特殊规律深入考察而得出的宏观论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四个自信"理论是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作出的肯定性评价."四个自信"理论与"两个必然"论断一脉相承,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在价值旨归上高度一致."四个自信"从理论内涵和现实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了对"两个必然"论断的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两个必然""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治理政策的历史考察

    孟召然朱陆民易大东
    166-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民族实际相结合,与党的任务策略相结合,在民族区域治理的政策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一,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重要观点;其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将其付之于局部执政实践;其三,创造性提出了民族团结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其四,跳出"民族自决"的桎梏,逐步探索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其五,积极支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延安时期民族区域治理政策的形成和变化,背后有生存需要、国家利益、政党竞争、价值理念等复杂因素的考量和影响.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对于全面理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政策、提升新时代民族区域治理工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延安时期民族平等民族自决民族区域自治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抗战团体研究

    汤琰宋银桂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抗战团体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领导文化界人士开展抗战救亡活动的载体.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的形成,提出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抗战方针,在抗日根据地、国统区和海外华人社会组织成立了一大批文化抗战团体.文化抗战团体通过编写传播大众读物,推进文化教育通俗化大众化;组织宣传抗日的集会和游行,开展志愿募捐活动;深入抗日前线慰问将士,报道前线真实状况;开展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组织抗日戏剧公演等活动,推动全民族抗日.这些活动广泛地团结文化界各阶层人士,服务战地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抗战的功能,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文化抗战团体抗战活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参军参干运动

    金瑶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并推动国防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湖南省在中共中央和中南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参军参干运动.由于湖南曾长期受国民党统治,部分青年学生、工人对参军参干的认识存在误区.为此,湖南全省开展了时事政治教育宣传,经过广泛而深入的动员,青年学生、工人及改造后的土匪踊跃报名参军参干,全省不仅按期完成上级指定的任务,还超额完成了目标.湖南参军参干运动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抗美援朝战争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兵源和人才保障,同时也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储备了大量干部,推动了新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并激发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抗美援朝湖南参军参干运动历史经验

    基于Citespace的新乡贤文化知识生产探讨

    刘社瑞赵钰欣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发表了大量的新乡贤文化研究论文,知识生产成果丰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知识生产进行探讨,在其生成的系统视觉图谱中,可以发现新乡贤文化知识生产的主要贡献表现为:拓宽新乡贤文化整体知识版图,形成新乡贤文化多种知识关联,产生新乡贤文化知识赋能效应.新乡贤文化知识生产的未来在于立足新乡贤文化的系统性与规范性,注重传播视角下的新乡贤文化知识生产,深嵌新乡贤文化的实践场域.

    Citespace新乡贤文化知识生产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