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

陈收

月刊

1001-4098

xitonggongcheng@163.com

0731-84211215

410003

长沙市浏河村巷37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内

系统工程/Journal Systems Engineering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在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的倡导与支持下,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登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前沿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异质性视角下企业漂绿治理的动态演化博弈

    孙自愿葛翠翠张维维詹子阳...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漂绿行为破坏了社会绿色创新环境,阻碍中国绿色发展进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首先,在政府的弱监管下,构建以优势企业和劣势企业为博弈主体的两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市场惩罚下企业的策略选择演化过程及稳定状态;其次,在政府的强监管下,构建政府与异质性企业的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政府奖惩下,系统的策略演化过程及稳定状态.通过Matlab模拟分析发现:预期收益直接影响企业的策略选择,企业倾向选择能为其带来较高收益的绿色创新或漂绿策略;弱监管下,企业的异质性比例系数越高,市场惩罚对优势企业漂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对劣势企业却无治理效果;强监管下,政府的适度奖惩对优势企业的漂绿行为有较好的治理效果,但针对异质性企业的无差异奖惩无法治理劣势企业漂绿.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明确对不同行业企业的监管重心、激活绿色消费需求、做好顶层制度设计、设计柔性奖惩机制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方式,提升监管能力,有效治理企业漂绿.

    异质性漂绿治理动态演化市场惩罚奖惩机制

    群体分析视角下能源业系统性风险——基于网络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

    赵树然宋宁静任培民张洁...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其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本文以能源行业系统性风险为研究对象,利用DY溢出指数法,从风险溢出角度构建了能源行业间的关联网络,并将其与传统分位数模型相结合,提出了网络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条件CoVaR风险指标,构建了多条件动态CoVaR模型,实现群体视角下系统性风险的度量.以2014年12月30 日-2021年7月2日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中国煤炭、电力、新能源、油气四个主要能源行业对整个能源系统风险的溢出贡献.结果显示:①在多个比较指标下,网络动态分位数模型的预测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无网络的分位数模型;②能源行业的系统性风险溢出存在较强的时变特征,平均而言,煤炭和电力行业的风险溢出绝对值(△ Co VaR)最大,电力和油气行业的风险溢出相对值(%△CoVaR)最大;③风险规模因素(VaR)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程度大于风险溢出强度;④随着处于危机的能源行业数目增多,其对于能源系统的风险溢出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呈现上升趋势;⑤不同能源形式间可替代性和可补充性的存在,使得组合风险溢出绝对值明显小于组合内部单个行业风险溢出绝对值的简单求和.本文为防范能源系统性风险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系统性风险能源行业网络动态分位数回归模型DY溢出指数多条件动态CoVaR

    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的知识转移过程及仿真分析

    李玥钱科研姚锋敏郭波波...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产业创新需求的复杂化、多样化特征日益明显,创新服务面临着更高要求与挑战.知识作为创新服务的关键要素与核心资源,其在创新服务过程中的转移转化直接影响创新服务效果乃至新兴产业创新绩效.本文分析了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知识转移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绘制因果关系图和反馈回路,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及灵敏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知识转移可归纳为起始、实施和整合三个阶段,且在创新服务过程中提供方创新知识存量增加早于接收方,而接收方增速大于提供方;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知识转移量在进行到实施与整合阶段后呈现"台阶式"增长趋势;知识转移情境和创新服务知识本身的特征对创新服务知识转移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创新服务知识转移效率和创新服务水平,进而促进新兴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新兴产业创新服务知识转移系统动力学

    考虑需求紧迫度和综合满意度的应急物资选址-调度问题

    王付宇王欣蕊贺昕周鑫鑫...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合理高效进行应急物资的选址-调度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不确定突发灾害情况,构建最大化公平性和最大化综合满意度模型.首先利用评价指标数据去模糊化求出紧迫度系数,构建基于紧迫度的公平模型;其次,考虑灾民心理恐慌因素及政府满意度构建综合满意度模型;最后,采用改进NSGA-Ⅱ算法求解问题.设计基于本文选址-调度的两阶段编码解码方案,使用 自适应交叉概率和基于种群熵的变异概率公式,并设计相应交叉、变异操作,引入算子进行邻域搜索.在经典测试函数验证本文改进NSGA-Ⅱ算法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表明,改进NSGA-Ⅱ算法能有效求解多 目标选址-调度问题,需求紧迫度优化后在平衡公平性和满意度方面结果更优.

    应急物资选址-调度紧迫度系数灾民风险感知改进NSGA-Ⅱ算法

    客户盈余消息与分析师预测修正——基于供应链信息溢出视角

    张亮亮柴紫谦黄诗梦
    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供应链信息溢出视角,利用客户发布盈余公告的特殊事件,构建"分析师-供应商-客户-客户盈余公告"的多维样本,深入考察客户盈余公告发布后供应商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变化.研究发现,客户盈余公告传递的盈余消息越好,分析师向上调整盈余预测幅度越大;区分客户盈余增长驱动因素影响的差异后发现,销售增长驱动的客户盈余好消息促使分析师向上修正盈余预测,而成本控制驱动的客户盈余好消息则不具有修正效应.更进一步,在客户集中度较高、客户稳定性较强、客户盈余波动性较小和供应商信息透明度较差的样本中,客户盈余公告的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效应更显著.研究还发现,客户实际盈余偏离预期越多,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越及时,其修正后的盈余预测质量越有显著提升.上述结果表明,客户盈余能够传递供应商未来盈余的增量信息,具有供应链信息溢出效应,有助于分析师提升盈余预测质量.

    客户盈余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供应链信息溢出

    考虑C2C转售平台入侵的租售混合渠道动态决策

    任君玲经有国秦开大
    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一个由制造商、零售商和租赁商三者组成的且面临外部C2C转售平台入侵的租售混合渠道供应链,考虑消费者对购买和租赁产品的价值感知存在差异,研究消费者价值感知差异系数对C2C转售平台入侵和供应链成员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消费者价值感知差异系数(下称"感知差异系数")较大时,C2C转售平台不会入侵;当感知差异系数为中等或较小且入侵固定成本和单位生产成本均较小时,C2C转售平台则会入侵,该入侵使得零售商和租赁商均减少订购数量,从而对零售商、租赁商和制造商均产生不利影响;但当感知差异系数中等偏大时,入侵能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

    租售混合渠道C2C转售平台平台入侵价值感知差异系数

    基于代储模式政企应急物资多级储备决策

    姜旭秦子楚辛少凡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急物资多级联合储备模式,可以有效扩大应急物资的储备量,降低政企双方的储备风险.突发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给政府应急物资储备带来了挑战.为使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物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以政府为主导的政企协议储备可以提高应急物资储备能力.考虑到灾后应急物资短缺存在原材料供应不足的情况,本文构建了政府与制造商签订商品期权契约、制造商与供应商签订基于补贴的原材料代储契约的多契约决策模型,探讨灾害发生概率、缺货成本、权利金、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补贴价格对政企储备决策的影响.本文在二级政企协议储备的基础上加入供应商,探讨三级储备的意义及适用范围.

    应急物资多级储备代储契约期权契约价格补贴

    考虑风险规避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动态协调策略

    贡文伟沈静静丁凡孙立成...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产品绿色水平受制造商绿色投入努力的影响,考虑供应链成员均采取风险规避行为,建立了双渠道绿色供应链集中与分散式决策动态策略模型,通过二部定价成本共担契约协调供应链成员合作,并采用数值分析验证结果.研究表明:随时间推移,线上销量较高时,制造商绿色投入努力与消费者绿色偏好、制造商容忍度、协调契约下零售商容忍度正相关,与分散决策下零售商容忍度负相关;集中决策下产品绿色水平、制造商绿色投入努力、制造商直销价格、系统总利润均高于分散决策,零售商销售价格低于分散决策;当分担成本比例与固定费用满足一定条件时,二部定价成本共担契约能够完美协调供应链.

    风险规避绿色供应链双渠道供应链二部定价的成本共担契约微分博弈

    带多编组站作业分工的铁路枢纽列流、车流组织优化

    李冰任泽强轩华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多编组站铁路枢纽车流组织,均衡各调车系统解编能力的利用,首先,考虑枢纽内各场站改编作业能力和瓶颈区间线路通行能力限制,将列流、车流组织成本和调车系统能力利用率均衡偏差最小作为优化目标,构建带编组站分工的列流、车流组织优化模型.其次,根据场站接发列车能力生成初始方案,依据瓶颈区间线路通行-场站解集编能力调整检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双层整数编码对匹配方案进行表述,给出匹配方案五步更新过程,并利用此过程完成匹配方案的群体迭代寻优.最后,设计实验场景,利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求解,并同不考虑编组站分工的列流、车流组织方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考虑编组站作业分工的列流、车流组织方案成本降低了 9.5%,调车系统解编能力利用率均衡偏差降低了 16.6%.

    铁路枢纽转场作业调车系统编组站作业分工

    需求不确定条件下的综合客运枢纽布局

    柳伍生刘天意龙思李旺...
    12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综合客运枢纽的布局问题,考虑不确定条件对枢纽布局的影响,实现各交通方式间的有效衔接.以整个系统运输成本最小化为 目标,应用不确定理论,构建不确定条件下的枢纽布局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客流的不确定性、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成本的不确定性以及需求点坐标的不确定性,以Python随机生成的A、B数据集为例,并进行求解,对参数灵敏度进行分析,得出枢纽布局的最优方案,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各参数与运输成本呈正相关,将不确定条件下的枢纽布局模型计算结果与确定性模型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更具有优越性.研究成果对未来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及设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合客运枢纽不确定条件枢纽布局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