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海
学海

胡传胜

双月刊

1001-9790

xue-hai@jlonline.com;xuehai1990@126.com

025-83391490

210013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学海/Journal Academia Bimestri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理论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目标"主权理论创新与数据跨境治理体系改革

    贾开赵静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各国数据跨境治理政策正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深入而出现新变化,传统理论不足以对此做出充分回应,探索政策变化背后的理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各国数据跨境治理政策在控制风险和促进发展两个目标间选择与切换现象,其本质是政策实践者界定数据主权内涵并付诸政策实施的问题探索过程.不同于传统主权理论强调基于特定地理边界范围的控制与管理权力,立足于数据流动性、外部性并因而具有关联性的特征,本文提出数据主权应致力于实现本国利益和他者利益协同的"双目标"理论创新,其关键在于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机制,这具体体现在监管合作、制度一致化和软法之治等三个方面.基于双目标数据主权理论创新,本文进一步对中国数据跨境治理体系改革提出了三点建议,分别聚焦数据分级分类治理、数字技术治理、数字产品或服务治理等.

    双目标数据主权数据跨境治理数据跨境流动

    计算社会科学时代数据研究新生态构建初探——基于大数据与小数据双向实证检验

    吕鹏
    11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计算社会科学时代,大数据越来越多地用于社会研究.由此,引发了学界对小数据(社会调查数据)角色与作用的再审视.文章关注在大数据时代小数据能否依然发挥作用,进而讨论计算社会科学时代的数据生态构建.研究选择同一个社区,基于等价共同体理论,构建大数据、小数据两个等价共同体,独立反映对象的总体特征.选择同一个社区,一方面获取平台大数据,另一方面进入社区开展入户调查(在相同时间)获取调查问卷数据.使用杰卡德(Jaccard)系数计算每两个数据实证分布之间的距离,进行双向实证验证.检验结果显示数据综合匹配度较好.未匹配的变量,也得到比较合理的社会意义解释.这意味着,小数据与大数据都可以用来反映社会总体特征.在计算社会科学时代,应明确大数据、小数据的作用域,对二者进行有机整合,助力构建新的数据研究生态.社会研究者应按照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单一或混合),提升知识发现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大数据社会调查双向实证检验数据研究生态

    中国共产党的会议类型与民主形式的转换逻辑

    张明军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会议类型主要有党内法规所决定的法定会议、党内实践惯例所形成的非法定会议、党内文件所要求的准法定会议.法定会议主要承载了实现决策议题程序合法化的功能,非法定会议主要发挥了促进决策议题形成共识的实质合法性功能,准法定会议主要展示了实现实质与形式双重合法性的功能.法定会议主要以表决民主形式达到决策议题程序合法性目的,非法定会议主要以协商民主形式实现决策议题认同最大化的目标,准法定会议以协商与表决的复合民主形式完成决策议题实质与形式双重合法性的任务.在实践中,需要通过会议类型、民主形式与决策议题的契合性,法定会议的精准化与表决民主的拓展,非法定会议的规范化与协商民主的开拓,准法定会议的制度化与复合民主的优化等方式不断完善会议类型,提升决策质量.

    中国共产党会议类型民主形式决策议题

    现代国家仪式的政治效能研究论纲

    王海洲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准评估国家仪式是推进国家仪式研究的核心工作.本文基于"政治效能"概念来确定评估的方向,并分解出"过程效能"和"结果效能"两种类型,用于评估国家仪式的内在过程和外在结果.借助政治现象学方法,国家仪式的评估方案需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以国家仪式能否促进国家发展为首要内容;兼顾国家仪式的主客观要素;系统性地评估国家仪式.国家能力理论和政治认同理论能够分别实现评估"过程效能"和"结果效能"的目标,也能够接受三个原则的检验,所以适于充当此后指导评估实操的基本规范.

    国家仪式政治效能国家能力政治认同政治文明

    论单位犯罪的监督过失

    姜涛
    15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位犯罪包括过失犯罪,其罪过形态是监督过失.现代刑法理论实现了单位犯罪与监督过失的融合发展,以惩罚和预防公司、企业等组织体不负责的行为.单位内部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均需对单位的不法行为负责,对监督者归责的根据是其对被监督者遵守法律、法规等具有监督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该义务而没有履行.如果单位能够证明其已经进行合规建设,并且信赖被监督者能够遵守企业合规体系,则可以免除其刑事责任.单位犯罪认定有单位路径与自然人路径之分.前者把单位犯罪视为具有独立意志的组织体,并认为单位罪过包括故意与过失;后者主张单位应对其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强化雇主责任.单位犯罪不能遵循由自然人犯罪到单位犯罪的认定路径,而是需要把单位犯罪与单位之下的自然人犯罪解释为一种双层结构,以免出现"既处罚单位又同等处罚自然人"的双重评价偏误.

    单位犯罪监督过失刑事合规组织体责任论过失犯罪

    民事二审撤回起诉禁止再诉规则研究

    唐力易夕寒
    16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审中原告撤回起诉又再行诉讼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设立了再诉禁止规则,但该规则存在不当限制原告诉权、不当比附重复起诉、不当设定处置后果等三重缺陷.基于比例原则,我国不宜续采再行诉讼禁止模式.为实现二审原告撤回起诉再行诉讼的规制转型,我国应从再诉失权转向费用偿付,并在诉讼费用偿付模式的本土展开过程中,从偿付范围和偿付路径等方面完成标准建构.

    二审撤回起诉禁止再诉诉讼费用偿付比例原则

    革命根据地非监禁刑制度的实践与经验

    许智清吕志兴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立革命根据地后,中国共产党为因应战时非常状态,创设出一种管教犯人的非监禁刑制度.回溯历史,革命根据地非监禁刑制度实践具有制度储备充足、实施规模巨大、社会效果多元的特征,这一制度在当时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管制和教育并重、实行严格的筛选与审批程序,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为当前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创新提供历史镜鉴.

    革命根据地非监禁刑制度社区矫正

    张謇"实业儒学"思想述评

    孙钦香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謇身为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之一,不仅仅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先驱人物,更是经由传统儒学熏陶,投身实业的典范人物.他不仅将传统的"工商末务"观念转变为"国以农工为本",强调"实业赅农工商",而且由实业"及教育,又及慈善".他认可儒学的基本价值和道德规范,强调"立人之道,以义以仁",呼吁资本与劳工的和解以及对贫富问题的调节.张謇所体现的儒学与实业的结合,说明"实业儒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种形态是值得探讨和践行的.

    "实业儒学"张謇农工商慈善立人之道

    英国第一个"城市村"的塑造(1884-1914)——基于汤因比馆的社会组织分析

    周真真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 世纪末,英国严重的阶级分化以及工人"公民"身份的确立使贫民治理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慈善机构作为当时的应对主力军,从乡村获得灵感,希望通过复兴传统乡村共同体的方式解决城市危机,由此催生了第一个"城市村"汤因比馆.它首先在伦敦东区建造了一个空间上的"城市村",并通过教育和娱乐塑造共同体价值.然而,工业城市与传统乡村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城市村"的理想无法实现,但公民纽带对土地利益纽带的取代使"城市村"逐渐演变为地理上的基于公民服务的现代社区中心.这一进程并不局限于一地,汤因比馆模式还传播到欧美其他国家,从而使其具有了世界意义.可见,乡村在城乡发展中并非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存在,睦邻慈善组织则是其发挥影响的重要媒介.

    英国"城市村"汤因比馆共同体

    风格与审美的社会认同:以美术作品中女性形象为例

    魏骏瑶
    206-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艺术形象与社会公众审美认同的关系是中外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艺术风格嬗变的自律性和他律性的理论,女性艺术形象的风格建构不仅体现了形式本体因素特征,而且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诸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女性艺术形象的风格建构与审美社会认同的关系,首先,女性艺术形象风格表现出社会文化属性,社会文化环境和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共同影响着风格的建构;其次,女性艺术形象风格的演变具有关联性,表现为形式因素的传承和不同风格的借鉴;三是女性艺术形象的审美及传达既来自美的图像形式,也需要丰富的主题表达和健全的社会赞助体系.

    绘画艺术女性形象艺术风格审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