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春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春秋
新闻春秋

双月刊

新闻春秋/Journal Journalism EvolutionCSSCI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百年变迁逻辑特征

    周宇豪杨睿
    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个多世纪以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不断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新境界的真实写照.梳理和探究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话语体系变迁发展的时代脉络,不仅可以为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和启示,而且可以激发因应这种变化构建具有鲜明时代印记和民族风格的、能够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自信,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传播百年变迁

    "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之后:兼论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建构及传播

    汪希俞凡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动员和塑造政党形象的重要依托.以中国共产党在八路军击毙阿部规秀之后争取舆论支持的做法为例,本文总结了党在全面抗战时期宣传动员工作的做法及其在政党形象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日本陆军部宣布"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报道、转发、撰稿和通电等方式宣传"八路军击毙阿部规秀"这一辉煌战果,赢得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赞誉,使"抗日先锋"的政党形象深入人心.本文通过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党在敌后战场宣传动员工作中的经验,对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和在国际社会上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名将之花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舆论支持

    全程在场: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三个自觉"

    张小平蔡惠福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自主性知识体系,必须有文化自觉、理论自觉、主体自觉.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就是在中西古今的面向中"重返有生机的传统",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新闻传播文化,并在将其与全球性新闻传播文化对照比较中实现"自知之明",进而从中汲取宝贵的思想滋养.所谓理论自觉,是指要努力走出"价值中立"的迷思,弄清"理论建设背后的逻辑",明确理论是什么,理论干什么,理论为什么,从而坚守理论建设的基本立场与价值取向.而所谓学科主体自觉,则是要在新文科建设中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主体性,防止新闻传播学科"迷失自我".做到这三个自觉,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才有明确的方向,可靠的基础.

    三个自觉中国特色新闻传播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变逻辑

    刘小燕赵甍源李静
    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的受众意识为切入点,在厘清受众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重点阐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的动态轨迹,并考察了其受众意识不断深化的深层动因,最后结合百年对外传播受众意识演进过程归纳出经验性策略.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从初步确立到不断强化,其深层动因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坚持、"统一战线"思想的始终践行以及党的历史使命变迁及与时代、环境变化的共振互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实践,国际受众观业已形成,但在实践中运用不足.未来需继续坚持以受众意识为核心,明确受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的受众研究体系,选择并善用能够影响更多国际受众的"第一圈层"受众.

    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受众意识"第一圈层"受众

    国际传播"对话范式"的关系向度重构——以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为例

    邵华冬陈瑞欣袁瑞宁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话范式"是近年来指导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范式.然而伴随海外社交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场域,传统"对话理论"面临社会网络关系盲区下的对象偏离和叙事错位困境.本文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聚焦海外社交媒体场域,结合数博会海外社交媒体传播实践,提出国际传播"对话范式"应基于海外社交媒体网络社会关系情境,引入"互动关系""议题参与关系"和"权力关系"三大社会网络关系线索进行对话重构,以促进国际传播真正"对话"的发生.

    国际传播对话范式社会网络关系

    场域视角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及再造权威——以媒体智库化创新为例

    陈阳李宛真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考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级主流媒体以智库化转型的方式来推动媒体融合创新,构建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合理性和未来潜力,并通过理解媒介场的变化,整体把握新型主流媒体在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的位置.媒体转向智库化发展,不仅为场域理论提供了中国个案经验,也借此过程获得政府资源和认可,重新塑造了新时代媒体的职业权威.

    媒体转型场域理论媒体智库职业权威

    植树何以典型:"全民义务植树"运动40年的环境符号及动员话语变迁

    童桐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民义务植树"是中国重要的环境/治理式运动符号之一.本文以1981年至2021年《人民日报》有关"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报道为研究文本,考察"植树"符号及相关动员话语的变迁及空间分布.从"动员"到"常态治理"的转型过程中,植树作为环境符号在媒体报道中与环境问题的分布逻辑一致,在动员方面则呈现出"中央-地方"的权力分配特征;纵向来看,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单位一直是最常用的动员框架,但其报道方式从最初的群众路线转变为新世纪后的"劳动示范"."植树"在成为环境话语遗产的过程中,其行政指标色彩淡去,更具义务性的"劳动行为"形象被树立起来,参与价值塑造的主体也更加丰富多元.在治理式运动走向"再中心化"的背景下,应当重新思考并利用"植树"等环境符号的历史资源.

    全民义务植树动员策略环境话语倡导式运动

    家庭沟通媒介化中的脱嵌与游离——基于家庭代际间某疫苗信息微信平台沟通的考察

    姚晓鸥申焙丰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沟通是家庭结构得以建立和保持的关键方式,是人际传播研究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聚焦于中国家庭中祖代、亲代及子代在微信平台关于某疫苗话题的互动情况,分别从信息获取、信息共享和信息反馈三个维度考察家庭代际沟通的类型与角色,并进一步分析了媒介化家庭沟通对家庭生活的场所边界的消解,以及对家庭生活个体化趋势的促进,由此刻画了新媒介对祖代与子代的脱嵌与游离提供的技术支持.

    代际家庭沟通媒介化脱嵌

    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问题面向、现实条件与历史使命

    王汉威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代表性成果较少,视域上不够宏大,方法上稍显贫瘠,理论上贡献不足,回顾当下外新史学术史中的特定议题,可以发现,当下外新史研究困境的核心原因在于研究领域主体问题的缺乏,这是新闻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核心挑战.本文提出了外新史研究如何回答四个"之问"的面向,并从史料、史观、史法三个层面论述了当前外新史研究纵深化发展的现实条件,认为外新史应当在适当的问题面向下濯新史料、拓展史观、创新史法.结合展望的问题面向和既有的现实条件,在世界局势愈发复杂、欧美现代化方案诠释力愈发遭到挑战的当下,我国外新史领域的持续发力也有其特定的历史使命,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环节,也是构建现代化全球信息秩序的中国方案、给出人类历史诠释的新闻传播学科方案的有力抓手.

    自主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由主义史观现代化国际信息传播秩序

    《新闻春秋》2024年度征稿启事

    《新闻春秋》编辑部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