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实践能力导向的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研究——以摄像技术课程为例

    陈泽泉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践能力导向开展高职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对培养行业需要的摄像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高职院校摄像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过时陈旧等问题,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章提出摄像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第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水平学生.第二,项目驱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引入真项目、真赛事,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第三,优化人才培养,主动对接市场,不断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紧密对接市场.第四,畅通校政企合作机制,将企业"搬到"校门口,精准培养人才.第五,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抽查,通过技能抽查,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准掌握学生的不足,帮助其查漏补缺.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要立足社会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培养实践能力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适应行业发展的教学路径,以期培养具备综合实践能力的摄像技术人才,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改革摄像技术课程

    新媒体时代医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研究——以儿科学为例

    邵巍孟微杨景超李宇婷...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结合传统课堂与在线教学的优势,能够为学生提供更灵活、更高效的学习体验.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以儿科学课程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医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策略.文章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并分析互补型、翻转型和合作型这三种基本模式.互补型模式注重线上线下内容的互补性,翻转型模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堂深入讨论的结合,合作型模式则旨在促进学生间协作学习与经验分享.研究认为,儿科学作为一门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临床医学课程,内容繁杂,学习难度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儿科学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基于此,文章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平台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四个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重贯穿基础知识点和学习前沿学科知识;在教学方法选择上,要综合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儿科教学模式;要重视教学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交流空间;要采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新媒体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儿科学教学内容设计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及教学策略研究

    安杰文见明张鑫郑丽霞...
    15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大学生学业情绪而言,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厘清新媒体和学业情绪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活、学习和思想三个维度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交际平台和自我展示的舞台,拓展了大学生获取学业信息的渠道和容量,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了大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另一方面,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若过度依赖新媒体,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滋生学习惰性,迷失学业目标,从而产生焦虑、气愤、失望、厌烦等消极的学业情绪.大学教学质量与学业情绪呈显著正相关,高校教师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学业情绪予以重视.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如下策略:第一,高校教师要提高媒介素养,适应新媒体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发展与变化;第二,要依托新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形成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教育教学理念,接触和应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法;第三,要重视大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厘清新媒体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思路,采取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这些策略旨在为高校教师在新媒体环境下改进教学策略,营造激发当代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的新媒体教学环境提供借鉴.

    新媒体大学生学业情绪教学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民办职本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索与实践

    王艳红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当前民办职业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议题.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民办职本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文章首先分析新媒体背景下民办职本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从新媒体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双重影响,以及民办职本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具体阐释.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一系列探索与实践措施.首先,民办职本院校应更新教育内容,引入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新理念、新内容,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再次,应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最后,强化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采取这些系统化、针对性的措施,能够提升新媒体背景下民办职本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民办职本院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教育者应继续深化研究与实践,不断探索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媒体民办职本院校职业价值观问题创新教育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构建研究

    侯江波
    161-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电信网络诈骗威胁日益凸显.文章阐述新媒体背景下构建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重要性,并分析目前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高校学生群体由于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点目标人群.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以运城护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第一,加强教育,增强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第二,构建多层次的技术防御系统;第三,管理社交媒体风险;第四,实时展开信息监测与应对;第五,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文章旨在为高校构建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提供参考,以提高整体网络安全水平,确保高校信息安全.

    新媒体电信网络诈骗高校预防机制

    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现实挑战与突破路径探析

    李冰婧胡静柔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时代,网络统战已成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前沿技术的发展与变革,新兴媒介的面世与繁荣等让网络统战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荟萃之地,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网络统战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文章以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为研究对象,从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形式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同时从思维挑战、能力挑战和形式挑战三方面切入,详细阐述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优化路径.面对机遇与挑战,高校要顺应时代之变,紧跟信息化发展趋势,掌握融媒体传播规律,发挥人才、智力与资源优势,聚焦思维转变、队伍培养和平台构建.首先,强化融媒体思维,探索"融媒体+统战"工作新模式;其次,培养融媒体人才,强化网络统战队伍"主引擎";最后,构建融媒体平台,筑牢网络统战工作主阵地.文章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突破路径,以提高高校网络统战工作效率,提升高校网络统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融媒体网络统战高校挑战突破

    智媒时代微空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路径研究

    宋宁宁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未来中坚力量的重要阵地,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侵蚀、分化活动的重要场地.高校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利用智媒时代的技术红利,化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潜在风险,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智媒时代使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微空间的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平等化、传播手段智能化、传播内容亲民化等新特征.这为高校在微空间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引导提供了新思路,也使高校在微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引导方面面临一些新的现实难题,包括主体开放性削弱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威性、内容海量化降低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技术劣势阻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畅通性.因此,文章认为,需要通过提高教育者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智能化技术水平,培育正能量"网红",为高校在网络微空间引导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主体支持;通过创新话语体系、创新利用智媒体、主动设置议题等手段创作优质内容,真正抓住青年大学生的眼球;通过搭建全员参与协同育人大格局、强化智能技术支撑作用、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校在微空间引导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能力.

    智媒时代微空间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王欣星于文皓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平台得到广泛应用,高校也开始将新媒体平台引入教育教学中,而利用新媒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教育方式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这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媒体的即时性使教育内容能被迅速传递给大学生,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信息传递滞后的弊端.同时,互动性极强的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最后,新媒体的多样性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了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创新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时代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使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能够健康成长,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文章重点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旨在帮助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并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新媒体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网络亚文化传播背景下以"三个务必"助力高校立德树人探究

    张咪咪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而随之而来的网络亚文化也对网络用户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作为网络用户中最活跃、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面临挑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讨网络亚文化中的消极方面对大学生造成的冲击,进而提出用"三个务必"铸魂育人的途径.文章首先阐述"三个务必"的概念,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文章提出,要正视网络亚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包括冲击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削弱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消解奋斗精神和斗争本领.同时,针对网络亚文化传播的负面效应,高校要善于用"三个务必"蕴含的深邃的哲理、深博的学理、深妙的道理,降低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即引导大学生在"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把稳思想之舵,筑牢爱国情怀;在"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中,涵养责任意识,培养谦虚品质;在"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磨炼意志品质,敢于攻坚克难.如此,能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最终成长为能够担当起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网络亚文化"三个务必"大学生高校立德树人

    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探究

    张琴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新媒体以独特的传播优势和广泛的受众基础成为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新媒体的影响力日益显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作用亦不容忽视.文章以"三个务必"为指引,探讨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旨在为强化新媒体在此领域的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指导.文章首先分析"三个务必"的内涵、新媒体的概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指出新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互动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塑造价值观念的重要场域、引导舆论方向的关键力量等.在此框架内,文章进一步提出发挥新媒体功能的具体策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以及新媒体影响力的扩大,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实践.文章指出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对未来研究和实践的展望.文章认为,应持续关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优化教育内容与方式,以确保新媒体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个务必"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