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媒介生态学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生态位"研究

    金伟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短视频凭借即时性、强互动性和内容精炼等独特优势,成为大众表达自我、获取信息及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同时重塑了信息传播与社交互动模式,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本研究基于媒介生态学视角,深入剖析移动短视频在当前媒介环境下的核心"生态位".研究认为,移动短视频这一媒介形态构建了全新的信息传播与社交生态,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参与感和沉浸感,在传播"生态位"、用户"生态位"、内容"生态位"、技术"生态位"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征,占据着比较稳固和优越的"生态位序".然而,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内容同质化、信息真实性缺失、把关机制弱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对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策略,包括精准定位强化"生态位特化"、整合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加强沟通互联构建绿色生态圈,旨在为移动短视频产业注入新活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媒介生态学移动短视频"生态位"传播用户内容技术

    短视频内容创作中的场景构造研究

    袁子千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视频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具有传播速度快、创作门槛低、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短视频作品结合故事编导、文案策划和视听语言,在专业性与娱乐性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场景构造作为短视频作品视听语言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作品能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以及是否具有说服力.场景构造通过创作者的空间氛围设计表达,将观众带入视频情节,让观众能自然而然地产生熟悉感,进一步增强对角色及内容的好感与信任感.文章提出,场景布置、色彩搭配与灯光渲染是场景构造的三个重要元素.其一,通过合理设计布景与道具装饰空间,营造出能够反映人物特点且贴合故事情节的场景氛围;其二,通过巧妙搭配场景色彩,在多元化颜色碰撞中让观众感受到不同的视觉效果;其三,通过打光技巧和各式照明设备改变灯光明度与颜色,带给观众别样的情绪感受.文章深入研究短视频内容创作中场景构造的内涵以及其中的不足与应对措施,旨在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场景构造的重要原则和实践建议,为短视频作品的品质化、艺术化、健康化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短视频内容创作场景构造色彩灯光

    新闻生产中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璇吴江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成式AI在文本生成、视觉内容制作、音乐创作、视频编辑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能够从多个维度优化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如文本、视觉、音乐、视频等.文章主要探讨生成式AI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旨在分析如何应用该技术提升新闻制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探讨其在文本、视觉、音乐和视频内容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生成式AI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案例,探讨其在新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并结合实践操作,深入探讨生成式AI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四种主要应用策略,包括Prompt应用策略、RAG应用策略、微调应用策略和重新训练应用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新闻文本生产中,生成式AI可以自动生成新闻稿件,从而减轻记者的工作负担.在新闻视觉内容制作中,生成式AI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和视频,并快速生成短视频内容.在新闻音乐创作中,生成式AI可以根据新闻主题生成背景音乐,增强新闻的情感感染力.然而,文章也指出,生成式AI技术的应用存在局限性,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优化技术模型,以确保生成内容的准确可靠.文章旨在为新闻行业提供一种新的内容生产方式,推动新闻生产的技术革新.

    新闻生产生成式AI技术PromptRAG微调重新训练

    "两栖写作"的独特叙事研究——兼论人民情怀的时代书写

    魏依凡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学与新闻之间存在一个广阔的交叉地带,兼具作家与记者双重身份的"两栖作者"深耕其中,他们既有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又有作家的文情与哲思,其独特的写作实践形成了文学史与新闻史上的"两栖写作"景观.文章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通过考察"两栖作者"群体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交叉融入文学与新闻领域的独特历程,分析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借助两种形态的文本表达优势,全面提升作品传播力和艺术表现力的过程.研究发现,"两栖作者"在作家与记者双重身份的变迁与转化过程中,一方面,作家深厚的写作功力为新闻文本的写作赋予了艺术化的表达技巧,使新闻作品呈现出更强的文本亲和力与叙事感染力;另一方面,作家也在主动借鉴新闻作品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记录功能,借助报告文学、非虚构写作等新闻性文本影响社会大众.同时,通过分析"两栖写作"作品发现,尽管这些作家、记者所处年代不同,成长环境、职业经历和角色地位也不同,但他们时常不约而同地将视线对准基层民众,挖掘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典型,报道人民群众的创新创造,展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呼声,生产了许多文风朴实清新,语言鲜活灵动,有思想、有温度的作品.这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深入践行"四力",提升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两栖写作""两栖作者"身份特质叙事风格人民情怀

    全媒体时代新闻文学化策略研究

    张光明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读者对新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不仅希望便捷获得有用的新闻信息,还希望从中获得审美享受,获得更优质的新闻服务.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尤其是纸媒,以"内容为王",打造信息价值与审美价值兼备的新闻精品.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深入阐述新闻文学化的时代要求,分析新闻文学化的优势,同时从报告文学、新新闻主义等新闻文学化的典型文体,分析新闻行业在新闻文学化方面的探索实践.由此得出结论:全媒体时代,呼唤新闻产品以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最优结合,"金玉"其内,"光华"其外,兼有信息与审美双重价值.不过,新闻与文学本质不同,无论新闻业态如何发展、新闻性与文学性怎样融合,二者只能相得益彰,而不能越界取代.由此文章建议,新闻文学化应在新闻框架内强调对文学手法的应用,不能脱离新闻性,背离真实性.

    新闻性文学性真实审美报告文学新新闻主义

    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变革与发展趋势分析

    张淳淇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互动性、实时性、跨媒体融合和全球化服务等众多特点,这些变化给媒体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闻媒体必须主动适应.文章通过归纳总结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特点,认为传播媒介的变革具有快速化传播、多样化形态、互动性增强、个性化推荐、全球化趋势等特点;传播内容的变革体现在多样性、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智能化、多元化等诸多方面;非线性、裂变式、精准化、自媒体等新的传播模式悄然兴起,新闻传播呈现出即时性更强、互动性更好、个性更突出、多媒体融合更普遍和社交属性更明显的发展趋势.然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也衍生出信息过载、虚假新闻、商业模式、监管审查等方面的挑战.文章提出数字时代推动新闻传播发展的着力方向,即持续深化技术融合、强化个性化与智能化推送、促进新闻内容的多元化与深度化、重视新闻伦理与监管、推动跨界合作与创新、培养全能型新闻人才.这对促进数字时代媒体融合发展、提高新闻传播实效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能为后续新闻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数字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变革发展趋势人工智能

    数智时代大学生算法素养提升的价值、困境及策略研究

    班凡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入探讨数智时代大学生算法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可行性策略.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归纳等方法,首先分析数智时代大学生算法素养的基本内涵,认为其不仅包括学习、感知、鉴别算法的认知能力,还包括使用、调控算法的行为能力,以及分析、评估算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章提出,提升大学生算法素养是培养大学生数字意识和数字思维的现实之需,对于汇聚数智力量建设数字强国、推进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数字技术和智能算法技术的更新迭代,大学生算法素养培育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如"过滤气泡"与"信息茧房"遮蔽话语送达、资本操控与广告推送异化价值观念、虚假信息与网络谣言消解算法认同等,造成大学生对算法素养认知有限、算法素养培育泛娱乐化等问题,也给高校算法素养教育带来很大挑战.为有效纾解数智时代大学生算法素养提升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文章提出可行性策略:普及算法素养教育,提升算法思维素养;弥合算法工具理性,提升算法技能素养;优化算法文化生态,提升算法道德素养.文章旨在促进大学生在数智时代始终保持理性思维,进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数智时代大学生算法素养智能算法算法治理

    新文科视野下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蕊王达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随着岗位演变趋势的精细化,跨境电商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中国品牌的国际化亟须得到新的突破.面对双重需求,新文科视野下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成为推动中国品牌实现全球市场数字化传播的关键力量,其在跨境电商主播岗位培养上展现出了独特的传播价值.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数据分析法,从教学和策略两个维度阐述,分析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现状,梳理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和问题,并对其核心目标和创新路径展开实践探索.文章梳理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应具备的国际化口语传播能力、多元化的数字传播能力和IP化的中国话语特征三大核心能力,同时探索重导教学模式、融合协同育人、重置课程评价等创新路径,提出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在精准育人、课岗对接、标准衔接方面的具体措施.文章认为,在新文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跨学科能力培养,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同时,高校应注重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新文科跨境电商主播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从独立游戏《去月球》三部曲探析电子游戏的叙事美学

    黄诗涵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电子游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叙事结构与美学价值已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独立游戏《去月球》三部曲,以深刻的情节设计和强烈的情感共鸣,成为电子游戏叙事美学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此游戏,探讨电子游戏叙事在艺术表达中的地位及美学特征,从传统叙事学与玛丽-劳尔·瑞安提出的数字叙事理论两个维度全面评估其叙事架构.首先,借助传统叙事学的工具,对游戏的叙事时空安排、叙事视角选择以及叙事手法运用进行深入剖析.然后,结合瑞安的数字叙事理论,深入探讨游戏中的情节类型、情节曲线设计、互动架构构建以及叙事沉浸感营造.研究显示,《去月球》三部曲彰显了数字叙事在多维互动性方面的独特优势,极大地增强了玩家在故事发展中的参与感,进而获得了深层次的沉浸体验.此外,《去月球》三部曲巧妙融合了类似电影的叙事技巧和精心设计的游戏机制,为玩家提供了情感丰富、结构复杂的独特互动体验.文章旨在丰富对电子游戏叙事理解的理论研究,同时为叙事性游戏的未来创作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电子游戏《去月球》三部曲独立游戏数字叙事理论叙事美学

    网络游戏颜色感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研究

    李易阳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如白色寓意纯洁无瑕,红色象征着热烈,绿色往往与和平紧密相连,蓝色给人以神秘与冷静之感,而黄色则常常与温馨、欢乐、皇权、丰收等意象挂钩.色彩对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此,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深入探究网络游戏中的颜色背景如何影响玩家的道德判断.在网络游戏这一虚拟环境中,颜色感知与选择对道德判断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从现象、原因、策略三大维度展开论述.在原因层面,主要从两方面剖析:一是与现实社会属性的紧密联系,二是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深入解读.文章提出以下几点策略:一是构建正确的网络游戏颜色背景道德判断认知体系,避免仅凭视觉联想作出片面判断;二是应综合考虑不同道德原则、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环境等多重因素;三是须警惕滋生不健康心理,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干扰道德判断的客观性;四是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物质观,避免过度追求物质满足而忽视精神需求;五是强调加深规律性认识的重要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保在复杂情境中能作出准确、有效的道德判断.通过上述分析,文章旨在为网络游戏领域的道德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网络游戏颜色背景道德判断感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