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网络直播对传统播音主持的冲击与应对策略探究

    史雯迪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旨在系统探讨网络直播对传统播音主持艺术带来的冲击,着重分析网络直播对传统播音主持职业角色、内容创作模式和传播方式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通过文献分析法,本次研究广泛收集和梳理了与网络直播和播音主持相关的资料,力求从理论层面揭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认为,网络直播凭借个性化、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显著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和注意力,形成了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传播格局.这种变化直接冲击了传统播音主持行业.研究发现,网络直播的迅速崛起使得传统播音主持行业面临人才培养滞后、内容生产单一化等挑战,难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快速变化.同时,网络直播对播音主持职业道德和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三方面的应对策略:首先,革新播音主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次,推动播音主持与网络直播技术的深度融合,提升内容创作的多样性与技术应用水平;最后,加强对播音主持职业道德的监督和规范,确保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旨在为传统播音主持艺术在新媒体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推动传统媒体与网络直播协同发展,从而实现播音主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网络直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媒体融合

    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培养策略研究

    王晓亚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学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必备素养与职业能力,以及成长路径和培养策略.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学者型主持人扮演着信息传递者、观点引导者与讨论推动者的多重角色.基于此,文章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者型主持人,并提出培养策略:深入理解全媒体特性,熟悉各平台运作方式和规则;利用全媒体传播特性优化主持工作,扩大受众群体和提升个人影响力;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终身学习,以"进步"应万变;提升新闻敏锐性,为观众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解读和观点分享;强化跨平台互动能力,更加注重跨界融合与多元发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策略共同构成了学者型主持人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成长和发展框架,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全媒体传播环境.

    全媒体传播环境学者型主持人角色定位成长路径培养策略

    围观结构视角下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权力话语探析——以《半熟恋人第二季》为例

    陈令仪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围观结构视角深入探析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权力话语机制,以热门节目《半熟恋人第二季》为具体案例,探讨其在媒介景观中如何构建、展现并影响观众对恋爱关系及社交互动的认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此类节目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剪辑手法、嘉宾选择及互动设计等多维度策略,塑造特定的情感叙事框架与权力动态,进而分析其对公众情感观念、社交行为乃至社会性别角色的潜在影响.文章将文本分析法与内容分析法相结合,对《半熟恋人第二季》的节目内容进行细致剖析.研究结果显示,《半熟恋人第二季》通过精心设计的节目环节与剪辑策略,不仅展现了多样化的恋爱模式与情感纠葛,更在无形中强化了某些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与权力结构.此外,研究还发现,节目中的互动模式与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恋爱关系的复杂态度与期待,揭示了媒体在塑造公众情感认知方面的巨大力量.

    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半熟恋人第二季》"全景监狱""共景监狱""液态监视"

    全媒体时代音乐广播创新策略探究

    叶楹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厦门音乐广播以"看得见的广播"为突破口,打造精品节目,让听众沉浸式感受城市建设发展的日新月异,其创新实践对全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文章以厦门音乐广播为例,深入分析其创新实践,以期为业界提供转型发展新思路.研究认为,全媒体时代,传统音乐广播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目标导向,打破传统传播格局,探索网络直播模式,推出主题报道直播;发挥主流引领作用,打造音视频爆款产品,延伸媒体产业链,多媒体化发展和多元化运营;打造适应全媒体业务发展需要的云平台,并积极探索其在广播节目制作和传播中的应用;利用广播宣传及策划优势,制作"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音视频直播节目;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根据听众的个性化需求,推出细分化的产品;积极通过全媒体传播,利用 5G技术和高清晰度视频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音视频传输和实时互动体验;通过AI赋能广播,推动节目制作向智能化转型;聚焦主责主业,明确各矩阵平台定位并突出特色,充分整合调动新媒体及产业公司资源,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全力推动事业产业整合营销新突破.

    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厦门音乐广播AI赋能广播音视频爆款

    基于"OBE-CDIO"理念的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研究

    孙笑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在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人才培养方向不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错位,实践教学方法守旧、技能训练与行业发展脱节,教学团队发展滞后、专业与产业融合度浅表的现实困境.面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青岛电影学院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探寻突破路径,提出革新教育范式,促进"OBE-CDIO"教育理念在新闻专业教学中的转化,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将校企合作项目与课程设置进行有效衔接,同时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学科之间的关联,打破专业课程之间界限分明、课程内容缺乏纵横协调联系的壁垒,构建起一个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的教学系统,进而落实"教师+行业导师"联合育人机制对学生项目执行的全过程监测,构建多元立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产教融合为依托,开展"OBE-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改革,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创新提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为轴心、以项目驱动为重心"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框架,形成"基础实践—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综合实践"四级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促进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同向而行的良性互动,同时也为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启发.

    "OBE-CDIO"理念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产教融合

    新文科理念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刘洪亮张学敏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是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新闻传播学子的精神之"钙"和精神脊梁.只有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才能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作者结合授课实际、心得体会与课后开展的教学效果调研活动,阐述了阻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实起来""活起来"进而"火起来"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试图从新文科理念视角出发,旨在通过多维度改革,如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时代敏感性、扩充教学内容以涵盖最新行业动态与理论前沿、丰富教学手段与媒介形式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加强课后实践与指导以促进学以致用、建立长期高效的课程反馈机制等,力求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在保持理论深度的同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业务能力,又拥有深厚理论功底与坚定政治信仰的高层次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智慧.

    新文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教学现实困境改革策略

    新闻采风课程融入红色元素以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路径探析

    卢华厚黄金献黄雅丽
    164-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环节,对立德树人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新闻教学实践在课程思政中可以有新作为.综合采风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所有课程中具有得天独厚外出实践特点的一门课程.通过采风实践,学生能够增强政治意识、导向意识、纪律意识、合作意识和精品意识.采风实践能够让师生在行走的课堂中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服务社会,最终实现开阔视野、提升技能、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以德立人,以技立业"的校训,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2021 年至 2024 年,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通过连续四年每年一次的集中异地红色主题和发展主题采风,将新闻采编课程思政深刻融入采风课堂实践.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师生走进广西桂林、柳州两市以及奔赴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多个革命老区县市和省会城市、中心城市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四力"促创优,夯实基础育人才.在采风过程中提升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培育工匠精神,落实育人实效.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采风与课程思政巧妙结合的育人路径,旨在为新闻采编专业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新闻采风红色教育课程思政家国情怀实践育人

    数字媒体赋能下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构建研究

    牛原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数字媒体赋能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分析其背景、创新性以及生态系统的构建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不足,大班授课与标准化教材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尤其在语言应用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较大局限性.数字媒体技术的引入则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混合式教学的兴起.在线平台、音视频工具、学习管理系统(LMS)等技术手段,使教学资源从教材扩展至全球化的数字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学习材料.此外,数字媒体技术增强了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与深入.文章着重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生态的构建路径.其一,整合与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多模态教学材料的引入,增强课堂的丰富性与灵活性.其二,创新师生互动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主学习能力.其三,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学习评价体系,为每名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数字媒体赋能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不仅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还通过生态构建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数字媒体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教学创新教学评价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资源优化与创新策略研究

    李雁玲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资源优化与创新策略,深入剖析现有教学资源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所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一系列优化与创新策略.文章以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探讨微课视频、在线互动平台等新媒体工具在高职数学课程中的应用成效.采用案例分析法与数据统计法,系统收集学生使用新媒体学习资源的情况,并结合其学习成绩与反馈,深入分析新媒体新技术在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化学习设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平台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微课视频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而在线互动平台则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师生互动效率.此外,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即时反馈机制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然而,文章同时指出当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仍存在局限性.基于此,文章提出一系列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增强教学资源的智能化、互动化和共享化,为高职数学教育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新媒体新技术高职数学教学资源微课视频在线互动平台个性化学习

    新媒体时代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刘文兰邢凯王全旺
    182-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复杂,教师在学生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动摇,传统心理教育成效减弱.在此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积极心理学提倡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探究人的积极品质,充分激发个体潜能并使其获得幸福感.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基于此,高校及心理教师应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并利用新媒体资源、借助新媒体新技术、依托新媒体渠道等,实现以积极体验为导向的教育目标,营造积极氛围,构建以积极品质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阐述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价值,提出新媒体时代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旨在为强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新媒体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