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的影响探究——基于英文摘要翻译的实证研究

    陈星潼赵爱清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对中文期刊编辑出版产生了巨大冲击,英文摘要生产环节作为翻译与文字处理的代表,首当其冲.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利用ChatGPT分别翻译、生成随机抽取的某中文核心期刊文章摘要,以资深编辑精读与海外专家评审两种模式评估其质量,并探究人工智能大模型对中文期刊编辑出版的潜在影响及存在的风险.结果显示,由ChatGPT翻译的摘要总体上与现有模式水平相当,在专有名词和中国特色词汇选择方面优于现有模式;由ChatGPT生成的摘要通顺明确,更符合国际惯例.但当前,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成的摘要也存在直译误译、意识形态把握难、时效性不足等问题,还无法完全替代编辑人工审校.文章提出,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编辑出版的重要辅助工具,中文期刊一要重新审视英文摘要的生产方式及规范要求,推出明确翔实且适用于国际推广的英文摘要范本;二要牢牢把握人的主导权,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眼光面对新工具;三要用好人工智能大模型,以人机协同模式提升英文摘要质量、扩展传播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四要积极参与共建高质量中文语料库、行业语料库工作,为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大模型学术期刊英文摘要编辑翻译

    人工智能主播的功能局限和未来发展可行性研究

    段华陶玉洁秦畅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打开了媒体行业发展新格局.当前,这一发展成果被应用到传播领域,人工智能主播出现在大众视野.文章通过分析人工智能主播建设的战略格局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功能局限,评估其未来发展的可行性,旨在拓展人工智能主播研究新视角、延伸人工智能主播应用新思路,进而推动传媒产业、人工智能主播产业的发展.文章结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湖南卫视数字主持人"小漾"以及新华社数字记者、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诤"的应用情况,借鉴和参考中国播音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针对人工智能主播在广播领域的发展现状,探析如何挖掘人工智能主播的潜力与价值,得出人工智能主播虽然在信息传递、娱乐和其他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语音合成、情感模拟、信息质量和人际互动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功能局限的结论.文章指出,受众对人工智能主播的接受度与其功能水平密切相关,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优化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未来,人工智能主播将凸显其在信息传播和用户互动方面的潜在价值,朝着定制化、情感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受众精准画像并进行个性化分析,推送个性化内容,提高受众的依赖度.

    人工智能主播应用现状功能局限发展路径未来方向

    党报重要会议评论报道的时度效研究——以"新春第一会"评论报道为例

    李珩张燕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闻是摆事实,"好看"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事件本身.评论则是讲道理,"好看"与否,考验评论员的功力,需要评论员找准切口,讲好道理,写得让人愿看、爱看、看得入心.新的时代背景下,党报重要会议评论报道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时度效要求.近年来,各地党报高度重视评论报道工作,大力推进评论报道改进创新.文章以各地党报 2023 年"新春第一会"评论报道为研究案例,梳理"新春第一会"评论报道特点,得出党报做好重要会议评论报道的关键即把握时度效原则的结论.文章针对党报重要会议评论报道缺乏事前眼光、系统规划、资料收集等问题,提出四点策略建议:一是建立数字资料库,定期贯通学习、讨论同一主题的重要讲话和报道,变碎片学习为集中学习、生成性学习;二是整体作战,提前与其他部门协调沟通,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对新闻策划方案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唯快不破,评论也要"争先恐后",力求和新闻通稿同时刊发;四是用好"本报评论员+系列评论+短评+视频评论"等形式,增加评论作品的丰富性.

    党报重要会议评论报道时度效"新春第一会"话语体系

    叙事视角下高校品牌传播的多维转向及其策略呈现

    万雨思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品牌的叙事转向与发展成型,以叙事为手段的传播实践不断拓展品牌建构的维度与边界.在品牌传播的实践圈层,叙事成为品牌建构价值体验的核心要素.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差异化办学的需要不断升级,品牌建构开始介入高等教育院校的发展视野,高校品牌随之发展成为边界清晰、结构独立的品牌传播主体之一,其公益性办学、教化性等特质亦为品牌传播研究带来了新的向度.而在高校建立品牌形象的实践中,具象式的教育传播逐渐生成一种向"叙事"靠拢的新趋向,尽管叙事理论为高校品牌的建构过程带来了新的视角,关于高校品牌叙事动能的研究仍未被纳入理论研究的视野,文章针对高校品牌所提出的叙事研究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当高校介入成为建立叙事的主导者,如何选择对象主体?如何产生话语表达?会以怎样的视角实践叙事策略?文章结合叙事学理论与品牌传播视角,以西安欧亚学院的特色化品牌建构过程为例,探讨高校品牌在叙事视域下的多维转向及其策略呈现.文章结合叙事学两大路径视角,从融合叙事主体构型、叙事话语呈现、叙事视角塑造等方面,对西安欧亚学院的品牌叙事运作展开探索性研究,期望对高校品牌传播的实践过程提出一个新的理解框架,同时为高校品牌叙事策略的书写注入理论动能.

    高校品牌品牌叙事叙事策略品牌传播

    全球化融合背景下敦煌学的传播影响力研究

    张成蹊杨文张玉河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全球化融合背景阐释"敦煌学"的内涵,旨在解析敦煌学的传播影响力构成元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敦煌学传播影响力体系.这一论题在敦煌学研究中尚属首次.研究采取抽样调查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在"敦煌学的内涵→敦煌学传播影响力→提升敦煌学传播影响力的策略→构建敦煌学传播影响力体系"的研究思路框架下得出结论:在全球化融合背景下,传播者唯有潜心坚持,不断提升传播规格和传播质量,不断挖掘和延伸敦煌学的文化内涵,拓展敦煌学国际学术交流的空间,敦煌学的传播影响力才能不断扩大,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文章在传播内容、传播者、传播策略、传播观念、传播手段方面对敦煌学传播影响力体系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从量化的视域解读敦煌学传播影响力的内涵,并从传播学视角提出构建敦煌学传播影响力体系的宏观思路,开启敦煌学新的范式研究.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国外对比研究案例,在跨文化传播方面少有涉及.从长远发展规划角度来看,研究结合实际细化了提升敦煌学的传播影响力策略和评价指标,提出了构建敦煌学传播影响力体系的长远意义.

    全球化融合敦煌学传播影响力内涵体系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价值及提升路径研究

    罗雨薇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素养是人们对媒介和媒介信息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参与媒介活动的道德准则.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媒介素养的培育价值可以概括为"知""道""思""识"四重境界:"知"即掌握媒介基本知识和对媒介科学运用的正确认知,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会表达;"道"即提升大学生媒介道德规范,以增强道德自省和自律能力;"思"即培养大学生系统性、跨界性、批判性、创造性、历史性和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识"即培育大学生见识、格局、追求、全局观,为学生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打下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在"知""道""思""识"这四个方面均存在不足.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批判意识.文章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阐述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从高校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家庭引导孩子正确媒体观念的养成、社会重塑媒体良性生态系统、个人发挥主动性等多角度,探讨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以全面提升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鉴别、判断、运用、创造和生产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价值路径新媒体

    社会化媒体中"意见领袖"的社会责任失范及治理研究

    康初莹邢安祎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 2003 年开始,随着网络传播研究的兴起以及传播学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营销、电商、金融等领域,"意见领袖"的相关研究开始引发学界关注.当下的"意见领袖"积极活跃于各类社会化媒体平台搭建的社交网络中,他们热衷于发起或参与热门话题讨论,引导舆情走势.在"意见领袖"的加持下,舆论往往在短期内具有更大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互联网舆情的发展趋势.然而近年来,在信息缺失、事实缺位、媒体失声的背景下,部分"意见领袖"为追求流量以谋取个人利益,故意发表不当或不实言论、煽动公众情绪、制造舆论漩涡等,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网络治理及社会治安带来严峻挑战.社会化媒体环境使网络"意见领袖"群体日益发展壮大,而网络"意见领袖"的失范行为极易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文章以社会责任理论为研究视角,以"意见领袖"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与探讨社会化媒体中"意见领袖"的特点与作用,将其置于当下网络传播场域进行解读.文章试图在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的研究基础上,对网络"意见领袖"在社会责任履行层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厘清社会化媒体环境下"意见领袖"社会责任缺失与错位的深层原因及负面影响,进而探索网络"意见领袖"社会责任的引导和治理路径.

    社会化媒体"意见领袖"社会责任失范治理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在线心理辅导路径研究

    叶国萍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支持方式.新媒体时代,研究高校学生在线心理辅导路径,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在线心理辅导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在线心理辅导的重要性、特点、面临的挑战以及路径.首先阐述学生心理辅导对于建立健康心理状态、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在线心理辅导具有多样化、便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且该形式面临专业性和个性化不足、隐私和安全问题、互动和实时性不足以及缺乏面对面交流感等挑战.文章指出,应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提高在线心理辅导的专业性和个性化,加强隐私和安全保护,增强互动性和实时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辅导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表明,新媒体在高校心理辅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一方面,新媒体平台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心理辅导资源更加便捷地服务于学生;另一方面,多种新媒体工具的互动性和匿名性,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心理辅导在线路径

    新媒体时代五年制高职"幼儿美术教育"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龚玉洁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出现,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面临各种挑战和机遇.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的重要指示批示,探讨新媒体时代五年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运用调查研究法,对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76 名学生的"幼儿美术教育"核心素养进行调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核心素养整体水平中等偏上,但美术素养和实践教学素养偏低.尤其是在指导幼儿美术创作实践方面,学生很难把握幼儿的心理,美术教育指导方法不够灵活,与新媒体时代幼儿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针对这一情况,文章分析学生"幼儿美术教育"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包括美术课程的学习、家庭的支持程度、艺术环境等,进而结合当前高职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从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幼儿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优化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以及营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与氛围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以期为高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新媒体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美术教育"核心素养

    基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媒体人才培养研究

    李云峰武建新唐术锋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文章旨在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求,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揭示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潜力和挑战.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与理论分析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探讨新媒体平台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包括互动性学习环境的构建、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提供以及实践活动的融入.研究发现,新媒体平台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然而,这一过程中也面临信息碎片化和注意力分散等挑战.文章强调,在构建面向未来的思政教育内容体系时,应重视内容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实践性,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研究指出,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文章提出了具体的人才培养建议,包括优化教育内容、加强新媒体素养培养以及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这些建议旨在帮助高校更好地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教育内容体系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