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研究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研究导刊
新闻研究导刊

耿晓东

月刊

1674-8883

Xwdk66@163.com

023-63907845

40001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西路66号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Journalism Research Herald
查看更多>>《新闻研究导刊》是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部刊物《新闻导刊》的基础上改版而成。该刊以传媒业界与学界的结合点,传媒理论与实践的引领点,传媒今天与明天的制高点为办刊理念,立足重庆,面向全国,集理论性、实用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是新闻工作者、新闻研究者、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的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

    富丽明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面临一系列困境包括:在内容上存在脱钩问题,缺乏对时事热点的聚焦及其思政意蕴的深度阐释;在方法上存在脱节问题,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缺乏方法创新;在实践上存在脱链问题,课上课下未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困境的背后存在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缺乏学理支撑、缺乏方法创新、缺乏实践提效等一系列原因.主要表现在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停留在史实罗列层面,欠缺运用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透视党史发展规律,导致大学生容易被新媒体上的一些不实信息蒙蔽;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欠缺运用新媒体思维与学生的对话,不能有效运用视听手段丰富教学,难以对大学生形成吸引力;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缺乏实践转化措施,导致大学生难以在课下对课上知识加深理解.文章指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中党史教育的路径创新要实现内容共振、方法共进与实践共鸣.内容共振的关键是既要系统整合党史内容,又要时刻将学生作为关注的焦点;方法共进的核心,一是要推进课堂的教法改革,即选用典型故事,要把讲故事与讲道理有机融为一体,二是要推进课下的教法改革,运用新媒体思维强化数字和艺术表达;实践共鸣的重点包括开展云社团活动,构建虚拟实践基地,打造党史教育的数字化校园文化环境.

    新媒体高校思政课党史教育困境创新路径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易元斌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尤其是就业创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文章旨在探讨在数字化浪潮下,如何通过教育模式创新来提升高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文章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及其对新闻传媒等领域的深远影响,指出当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挑战,包括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实践机会有限、校企合作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创新策略,包括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数字技能、强化校企合作、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构建数字化课程体系方面,强调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重要性,提倡开发个性化的课程内容,并积极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此外,文章还建议高校开设与新闻传媒数字化相关的课程和培训,鼓励学生参加数字竞赛,以及建立数字化实践基地.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方面,建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引入企业资源与项目,开展校企联合培养计划.为了优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议高校建设数字化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就业创业指导,并加强对毕业生的跟踪与反馈,以持续改进教育与服务.文章认为,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学生未来就业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转型高校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模式创新校企合作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

    韩芳田飞丁可韩丹...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新媒体迅速渗透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全新的挑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的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机制,进而构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笔者通过翻阅文献以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全面总结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和趋势,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习惯、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的需求.最后,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提出策略性建议:应创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正面信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培养其媒体素养,使其能够通过新媒体获取有益信息.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机制方面,一是要构建学生心理疏导新媒体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包括在线咨询、心理测试、心理互助等功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要拓展线上线下学生心理疏导合作项目,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心理疏导服务.希望通过本研究,相关人士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为高校制订更有效的心理健康策略和机制提供参考.

    新媒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构建

    亚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祈愿现象研究:本质、动因与引导

    解籽涵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锦鲤祈愿"为典型表征的网络祈愿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参与热潮,成为一种颇具代表性的青年亚文化现象.文章在亚文化理论视域下,对网络祈愿现象的亚文化本质进行揭示,分析这种网络亚文化实践背后大学生主体的动因逻辑,并在对这一现象的理性审视的基础上,提出引导策略.作为青年网络亚文化中的一种新景观,网络祈愿现象是符码统治下的意义赋予,具有鲜明的风格化特征;是仪式消解后的日常游戏,呈现出抵抗性的特点;是资本逻辑与娱乐泛化耦合下的产物,难逃被商业收编的命运.大学生网络祈愿实践背后是主体进行戏剧化表演,建构"想象的共同体",以寻求群体性支撑的尝试.同时,网络祈愿也是个体进行自我解嘲与焦虑纾解的手段,充满着后现代式的荒诞意味.应理性审视这一亚文化现象,肯定网络祈愿作为大学生进行表达自我、寻求认同手段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发现其在与消费主义合谋后产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对大学生精神异化的消极影响.在判断其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的基础上,应从大学生主体媒介素养提升、学校主流价值校园文化营造以及政府加强监督管理三个层面予以正确引导,这对于促进网络祈愿现象良性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亚文化大学生网络祈愿本质动因引导

    融媒体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探索——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

    郝慧鹏薛浪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媒体具有多渠道融合、内容形式多样化、交互性和创新性突出等特点,在信息传播中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对新闻宣传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前,学校新闻宣传工作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经常出现工作人员精力不足、无法顾及细节等情况.融媒体时代,有效地培养学生队伍助力宣传工作,成为理工科院校解决宣传工作困难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开展研究.文章首先阐释融媒体对当下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影响,如宣传模式多元化、宣传范围扩大化、宣传效果增强化、加强传播互动、改变传播格局等.然后针对理工科院校学科及资源特点,分析融媒体时代理工科院校在学生宣传队伍建设上的不足,如专业技能不够、软硬件设备短缺、宣传意识缺乏、融媒意识不强、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生动力不足和人员流动大等.最后结合课题研究成果及北京科技大学在学生宣传队伍建设上的实践,归纳总结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即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校园"大宣传"格局、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学生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宣传意识和融媒意识、完善激励机制和开展专项工作等,旨在为理工科院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融媒体高校理工科宣传学生队伍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休闲农业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作与传播路径研究

    邬子新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具有丰富的农业体验和良好的心理放松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新媒体时代,休闲农业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的重要桥梁,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日益显现.为改善农村产业结构、挖掘农村丰富的资源,乡村地区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充分开发其多样化功能.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等方法,首先阐述新媒体时代休闲农业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然后提出创作优质内容的主要做法,最后提出具体的传播策略.研究发现,新媒体平台为休闲农业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和传播空间,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分享经验的主要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更好地传播休闲农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为此,文章提出创作优质内容和传播的具体路径建议:在内容创作方面,要注重体验性和情感性,通过精心设计的农业体验活动,让用户获得愉悦和放松的心理体验;在传播过程中,要综合运用社交媒体平台传播和网络直播互动传播,注重个性化和互动性,以增强用户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新媒体休闲农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作传播路径

    面向高校教师的新媒体心理健康在线交流社区构建策略探究

    赵亮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群体面临教学任务、科研竞争、社会期许等多方面的压力.教师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很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由于种种限制,传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模式,很难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干预.基于此,构建一个面向教师心理需求的新媒体在线交流社区,实现从传统模式到网络模式的创新,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从工作压力失衡、科研竞争压力和社会期许压力等方面,分析当代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健康威胁,指出这既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降低了教学质量.紧接着,比较新媒体社区与传统心理服务模式之间的差异,认为前者具有参与度高、互动性强、资源共享性好等优势,更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部分,文章介绍了国外心理社区在规模化建设、内容设计、运营模式、团队组建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探究了构建新媒体教师心理健康社区的策略:开设教师心理辅导论坛,做好版区分类,设置多个板块满足不同需求,如工作压力管理板块、情绪调节板块、关系辅导板块等;提供细致的心理测评与压力释放互动空间,利用艺术、音乐疗法以及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支持;构建教师心理档案与心理健康知识库,进行个体状况跟踪和知识普及;组建"专业社区管理+心理专家顾问"的管理团队,做好规范运营和专业指导.

    新媒体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在线交流社区构建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推广路径研究

    董鹤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各类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焦虑问题、抑郁倾向和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内容形式新颖丰富的优势,能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推广.首先,文章分析新媒体技术在知识推广中的独特优势,指出它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单向输出到多方互动、从物理传播到数字传播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知识推广效率.然后,文章剖析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焦虑、抑郁等内向性问题,又有人际交往障碍等外向性问题.对此,文章强调心理健康知识推广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认知、传授应对技巧、促进早期干预等.最后,文章提出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推广路径:构建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知识推送体系,如公众号、网络课程等,并以大数据实现个性化;基于新媒体方式组织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实施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校园立体化,发挥新旧媒体优势;开发、利用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研究立足于新媒体的具体特征,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推广路径,旨在通过新媒体手段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新媒体技术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推广传播路径网络资源

    多维视角下新媒体赋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

    贾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全面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新媒体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新媒体赋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可以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人才资源,为全面创设数字校园夯实智力基础,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内生动力,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然而,受传统育人理念和施教模式的影响,新媒体与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融合面临诸多阻碍,追根溯源,在于新媒体渠道利用不足导致的施教离散化、新媒体资源利用不足导致的育人方式单一化、新媒体技术应用不足导致的教育滞后性、新媒体功能使用不足导致的评价片面性.对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以新媒体为核心导向,聚焦实施主体、育人内容、教育手段、评价效果四个维度,加强并实现数字素养教育一致性和协同性、丰富性和多元化、先进性和个性化、过程性和全面性,以此全方位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数字素养,助力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以新媒体为导向,阐述了新媒体赋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价值与困境,并从多维视角指出新媒体赋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的路径,以供参考.

    多维视角新媒体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路径

    全媒体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故事探究

    郭思吟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传播是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故事的新机遇、新渠道和新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环境、传播格局、媒介载体等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媒体传播体系逐渐完善,给党和国家开展思想宣传工作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利用全媒体传播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故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包括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实现自身的使命任务,有助于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同时,全媒体传播给网络思想宣传带来巨大改变和影响,如传播主体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弱化、高质量作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民众的更高需求,以及传播内容碎片化提高宣传工作的难度等,这些问题给中国共产党人讲好理想信念故事带来全新挑战.为此,基于新的现实背景,文章提出具体的、与时俱进的实践路径.文章认为,全媒体传播时代要讲好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故事,需要关注网络空间的深度变化,以导向为魂,发挥理想信念的引领作用;以人民为本,注重满足高质量的精神需求;以创新为要,充分利用全媒体传播优势;以内容为王,创作优质精良的故事作品;以动情为胜,注重挖掘典型榜样的故事,进而全面增强理想信念故事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

    全媒体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网络传播思想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