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匡镜明

月刊

1001-960X

adge@bit.edu.cn

010-68912292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5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ournal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高等教育专业理论刊物。贯彻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方针,围绕研究生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与探讨,交流各高校、科研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问题":论文写作的灵魂

    周安平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是作者通过说理的方式来说服读者,使读者接受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它与教材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论文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必须围绕读者的"问题"来做文章.论文"问题"能否成立的判断条件是:①读者有疑问;②读者有兴趣;③作者能回答.一篇论文如果不具有问题意识,其主要表现往往是:①虚构问题;②只说常识话;③口号式文字表达;④语言晦涩;⑤为引用而引用.能否提出"问题"与作者提炼问题的能力有关,提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①作相反的思考;②请读者提问;③换位思考.提炼问题的能力与问题意识有很大关系.问题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①同一主题同时看;②研究 A,也看非 A;③经常参加辩论会等.

    学位论文论文写作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经典阅读的阐释逻辑

    李润洲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而言,经典阅读是其学术研究的根基,决定着他们在学术道路上前行的远近.对经典阅读而言,曾出现过三种阐释观,即文本中心论、作者中心论与读者中心论,三者各有其见,也各有其蔽.对于研究生而言,经典阅读是一种探寻真理的研究,其阐释逻辑是:读懂,即运用经典,诠释文本的启示;读对,即回归经典,澄明作者的意旨;读新,即反思经典,阐明自己的主张;从而实现经典阅读与学术研究的融合,达成"读本经典、写篇论文"的阐释效果.

    研究生经典阅读论文写作研究生教育

    超越研究方法的束缚: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文献研究

    武建鑫魏丽娜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献研究既不能被概括为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文献的检索、阅读和分析活动,也不能被视为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技术手段或研究方法.在方法论视角下,文献研究所指涉的内容明显超越了具体研究方法的操作性规范,其独特的研究理念、价值取向和复杂的表现形式决定了"研究方式"的定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从文献研究的陈述、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研究方法课程的高质量实施三个方面,为当前研究生教育阶段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生论文写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文献研究研究方法研究方式方法论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研究性教学——基于知识、研究与教学的多维思考

    郭一凡徐伟琴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理论和访谈资料分析,对研究性教学中知识定位、知识性质以及教学与研究关系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在研究性教学中,知识是基础,研究是基本形式,教学是本质.为提高研究生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成效,教师在知识方面应当对知识发展的内外部变化做出反应,改革知识传授过程,推动确定性知识与不确定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在研究方面需按照类似但不同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来组织,发挥研究活动在生成多元知识、培养研究技能和监督学习过程上的价值;在教学方面需对各类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安排,坚持问题导向,进行个性化设计,让学生经历重新发现知识的过程,并与生活世界相联系.只有达成知识、研究与教学间的有机统一,充分释放学生的自由精神,才是真正为研究生课程所需的研究性教学.

    研究生课程研究性教学不确定性知识讲授法问题导向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4年组稿重点

    29页

    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影响因素与保障策略

    田芬李春林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课程对人才培养目标支撑度的高低决定师生课程投入意愿大小,课程供给方永无止境的科研追求影响课程投入力度,课程需求方的实用思维影响课程兴趣,奉行追逐绝对平衡的课程管理思路引发隐性冲突,进而对课程质量产生综合影响.据此提出建议:以"意义共享"的课程理念推动研究生培养目标重塑,以整体性治理哲学重新整合不同课程主体利益,协调"在当下"的专精与"在彼处"的广博的课程设置思路推动高质量课程供给,平衡"授人以渔"与"授人以鱼"的关系满足课程需求范式的迭代更新.

    工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影响因素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体美融合课程:概念、价值和路径

    陈墨岩董倩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体美融合课程是立足研究生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以提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目标,用"以体育人"和"以美化心"相结合的方式,以外在身体缔造与内在心灵熏陶融合为内容的动态连续教育过程.其构建路径包括: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遵循"知识、学科、社会、创造"四大逻辑;二是完善制度体系,构建"课程、教学、评估"一体化信息系统;三是推动资源赋能,加强"校内校外、线上线下"队伍协同整合.

    体育美育体美融合研究生课程研究生教育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机制初探

    王鹏
    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科建设作为长期以来高教理论界和高校实践领域的热点话题,迫切需要从社会动员这一新的视角对其加以审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的主要类型包括行政动员、工程动员、精英动员和自组织动员,其机制相应可分解为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经过调研得知,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四种社会动员类型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异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科建设的社会动员效果,并对学科建设成效带来影响.为此,高校学科建设中的社会动员应在关注动员主体的同时更加关注动员机制建设,从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加以针对性完善.

    学科建设社会动员机制

    从制度形态到行为指向: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何以影响学科发展

    李欣欣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学科建设制度是我国学科建设的根本性制度,以其为代表进行系统研究,是从制度维度把握学科治理和学科建设方向的重要一环.基于半结构化访谈,以 35位专家学者为对象,通过对原始访谈材料的分析,探索性地对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对学科建设影响的过程机理进行挖掘.研究发现,在制度场域内,不仅仅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外在规则对学科建设产生影响,其价值追求、思想认识、人际关系和潜在行为惯例等内生规范也对学科建设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科建设的行为呈现知识、组织和规训三种层面的建设形态.与此同时,在学科建设的场域中,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影响下的行动主体会产生制度认同和压力知觉,这两种主观感受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主体的行为方向.

    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制度形态行为指向学科建设

    基于产业需求导向的高校学科建设及其路径优化

    于妍刘小雪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鉴供需适配理论,构建高校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的"规模匹配—结构匹配—技能匹配"三维逻辑关系框架,认为产业需求导向下高校学科建设存在人才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多元化需求、学科建设同质化与滞后化难以适应产业前瞻性布局、学科培养模式单一难以契合产业发展的技能诉求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产业需求预测相对不足,学科整体规划"碎片化";学科科类结构相对固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滞后;学科建设系统相对封闭,与产业转型发展联动薄弱.因此,产业需求导向下高校学科建设应坚持"市场化"思维,加强产业需求预测和产教联动;立足学科结构优化,实施适应性评估和动态调整;聚焦跨学科技能培养,强化课程体系变革和多元协同.

    学科建设产业需求路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