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月刊

1007-5968

xxdj@163.com

027-50769366

430079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18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ournal Xuexiao Dangjian Yu Sixiang Jiaoy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教育系统唯一党建期刊,受到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和全国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它以探索新时期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服务学校党政领导、政工干部、辅导员为宗旨。宣传典型、传播经验、探讨问题;突出理论性、前瞻性、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本刊评论员
    1页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

    何茜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新质生产力的原创性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创新与发展;二是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理论框架,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三是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核心要素,揭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四是指明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关键路径.

    新质生产力理论原创性贡献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人民为中心"论

    张雯娟左亚文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需要是人民现实生活的反映,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人民的需要为工作靶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是,满足人民精神愉悦的需要,满足人民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文化主权的需要.现阶段,仍存在人民需要求实向善和供给良莠不齐的矛盾,人民需要日益增长和供给数量不足的矛盾,人民需要不断升级和供给质量不高的矛盾.为化解这一系列的内生矛盾,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保障精神文化供给的正确导向,增加精神文化供给的总体数量,提升精神文化供给的质量水准.

    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人民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自我革命的方法论

    郝丹梅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整风运动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次全方位推进自我革命的的伟大创举.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辩证分析、群众路线的科学思想方法指导,并运用了以上率下、"治病救人"、集中教育、自我批评的科学工作方法,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学习和掌握延安整风运动中党自我革命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可以为推进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延安整风运动自我革命方法论

    高校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模式创新

    崔灿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建设,是高校服务基层治理的组织资源和政治优势.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党建与业务、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两个突出问题.推进学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的协同建设、师生党支部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共建,构建三维融合驱动共建模式,是解决上述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即通过三方协同共建,在党建引领、教研创新和实践育人三个维度融合发力,在师生党支部协同建设中实现专业教育的融入,在校社基层党组织共建中强化实践导向,实现高校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学生党支部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模式

    习近平关于网络文明重要论述的现实指向

    刘昱伶米华全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习近平关于网络文明的重要论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思想,指明了新时代网络文明素养培育的新方向.新时代弘扬和建设网络文明,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关于网络文明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坚持网络文明建设,形成网络文明价值共识和行为准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网络素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创新与变革,以网络强国建设实现国家治理水平新提升,推动以网络文明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网络文明网络强国价值逻辑

    马克思伦理关怀的演进逻辑及其启示

    潘梦雯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以人的感性生活为切入点,在社会关系的创生和变革中探索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伦理作为社会秩序的理论表达,必然内嵌于马克思研究社会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伦理关怀贯穿了马克思思想的始终,依次通过现实的个人、无产阶级以及全体人类三个维度呈现出来,这三重伦理关怀维度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政治哲学政治主体伦理关怀

    基于中国故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

    许伟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基于中国故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它是以中国故事为切入点,从中国故事中总结中国经验,用中国经验诠释中国道理、阐发中国理论,依据学生课堂理解状态和兴趣反馈,在中国道理与中国理论之间保持适当张力的教学模式.基于中国故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成功构建,需要聚焦高校思政课应重点关注的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道理和中国理论,并以这种特殊性为依据设计课堂教学.

    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道理中国理论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论略

    杜朝举李文亮赖小妹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变革的必由之路,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的内在要求.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大数据技术以"数据画像"精准推送话语内容、以"数据分析"反馈教学话语效果、以"数据传播"增强教学话语影响.然而,大数据的复杂性、低密性、多变性等特点,使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面临现实困境.为此,我们应从树立数据思维、培育数据人才、加强数据管理三方面着手,推动大数据更好服务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

    大数据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

    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的实践指向

    徐宏霞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是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应该坚持政治有高度、理论求深度和方法要适度的原则,对课程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创新研究.

    思政课教师教学研究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