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肺动脉高压:从全球视野到国内现状

    柳志红段安琪罗勤
    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异常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其病因复杂,进展迅速,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健康难题。肺动脉高压需根据血流动力学确诊,并进一步临床分类,多学科综合管理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疗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在肺动脉高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着诊疗规范性欠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专业医学培训不足等挑战。肺动脉高压诊疗规范性文件的发布有望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及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

    肺动脉高压右心导管检查肺血管病

    人工智能在肺血管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王一佳黄志华高璐阳赵智慧...
    3-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血管疾病(PVD)指影响肺内血管的各种疾病,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和肺栓塞。PVD的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表现复杂,存在异质性,疾病负担严重,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医疗信息化技术的持续发展,人工智能(AI)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迅速,为PVD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从AI在PVD中的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AI在PV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人工智能肺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肺栓塞

    中国儿童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

    李强强顾虹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类具有不同的病因和发病特点、多因素致病的疾病。中国儿童肺动脉高压最常见的类型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和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现重点介绍这两类疾病的诊治现状,同时介绍与儿童肺动脉高压相关的其他疾病,以及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肺动脉高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治疗

    房间隔缺损相关肺动脉高压机制及治疗进展

    李思聪罗勤赵智慧赵青...
    1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患者可能会并发肺动脉高压,对治疗和预后产生重大影响。虽然分流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决定性因素,但部分患者的分流量并不足以解释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因此,阐明ASD相关肺动脉高压多方面的发病机制,对于认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指导AS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就ASD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危险因素和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此类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关璐茜罗勤胡海波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且进展迅速,其疾病临床特征及转归也不完全与平原地区相同,该领域研究甚少。现对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治疗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欧莉君李欣源郭莹宜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PH)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发病率很高,OSA会通过多种途径促进PH的进展,在PH患者中筛查OSA意义重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PH合并OSA可不同程度地降低PH及改善右心功能,但其治疗对PH是否能长期获益并不确定。现总结PH合并OSA的研究进展,以期对PH合并OSA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肺动脉高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纤维性纵隔炎致肺动脉狭窄研究现状

    孙策卢志雄汤银江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性纵隔炎(FM)又称为硬化性纵隔炎或纵隔纤维化,是以纵隔内纤维组织良性增生为特点的一类罕见疾病。随纵隔内纤维组织增生,血管、气管及食管受压后逐渐出现相应压迫症状。该疾病进展早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易漏诊。因FM较为罕见,病例样本量小,故目前临床研究有限,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规范诊疗指南。现就FM致肺动脉狭窄研究现状做阐述,旨在对FM相关性肺动脉狭窄诊疗提供指导意义。

    纤维性纵隔炎纤维组织增生肺动脉狭窄诊疗

    双能量CT成像技术在肺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丁兆慧奚群英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能量CT(DECT)应用两种能量、两套探测器,根据不同能量下物质衰减特性的差异进行定性及定量的数据采集。DECT具有高分辨率、易获得等优势,通过后处理技术,从形态学、功能学两方面获取疾病信息。近年来,DECT在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脉型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闭塞性疾病/肺毛细血管瘤等诊治中展现出优越的作用。现从DECT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肺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肺栓塞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动脉型肺动脉高压肺静脉闭塞性疾病/肺毛细血管瘤

    肺动脉高压的非药物治疗

    滕菲南景龙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以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涉及多学科、系统和通路,治疗亦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目前PH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为主。PH药物治疗的重点是动脉型P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PH,随着靶向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抑制剂、前列环素类、磷酸二酯酶V型抑制剂和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的进展,患者预后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70%。因此,可将非药物治疗方式作为PH治疗的另一选择。现就PH的非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肺动脉高压非药物治疗临床治疗

    低氧诱导因子-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金鸿锦卢义丁彦春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由缺氧引起的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升高的肺血管疾病。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维持细胞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可促进细胞糖代谢模式的转变、调节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活性、调节肺血管收缩及舒张因子活性等,在HPH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对HIF-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HPH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有助于为HPH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低氧诱导因子-1低氧性肺血管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