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瓣周漏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吴奕璇邓少东陈建英
    481-483,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目前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瓣周漏(PVL)是TAVR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轻度PVL可以影响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重度PVL是TAVR术后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明确PVL的相关危险因素,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严重PVL的发生,改善TAVR术后患者的远期预后,现主要介绍PVL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瓣周漏主动脉瓣狭窄

    二叶主动脉瓣的分型与临床意义

    刘雅靓张静苟中山黄青霞...
    484-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叶主动脉瓣(BAV)是成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瓣膜疾病,具有复杂的遗传因素与异质性的表型和临床结局。目前存在的BAV的分型系统众多且标准不一。现对BAV的分型系统做一总结,并分析不同亚型的临床意义,以期完善对BAV的认知,有利于个体化危险分层和疾病管理。

    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扩张

    青年女性患者心脏瓣膜的选择

    多力昆·木台力甫阿布都赛米·艾尼阿布都乃比·麦麦提艾力
    489-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青年女性患者在围产期有较高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母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主要与抗凝治疗和机械瓣膜本身易致血栓形成特性有关。由于生物瓣膜衰败,其长期耐久性有限,生物瓣膜置换术后青年女性将可能面临再次手术,因此在这些青年女性中选择生物瓣膜存在争议。现围绕机械瓣膜术后孕妇抗凝治疗、围产期的各种不良事件、新型瓣膜、新型换瓣技术等方面做一综述,为有生育需求的青年女性患者在瓣膜选择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人工心脏瓣膜孕妇抗凝药物心脏瓣膜疾病

    心外膜入路在心脏电生理的应用进展

    刘丁铭崔凯军崔馨爱文俊杰...
    494-497,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成功进入心外膜间隙是许多心脏手术的基础。既往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外膜旁道的导管消融,特别是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心外膜室性心动过速基质消融中,经皮剑突下心外膜入路已成为该类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策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经皮剑突下心外膜入路逐步应用于左心耳闭塞、食管保护、膈神经保护、心房颤动的标测和消融、心外膜起搏导线植入等。安全进入心外膜间隙是一项重大挑战。在过去的几年里,针中针技术、经冠状静脉窦或右心耳进行二氧化碳灌注、无对比剂指导下的干性心包穿刺、实时压力/频率监测的心外膜穿刺针等多项技术的进步显著改善了心外膜入路的安全性。基于此,现主要对心包结构、心外膜手术的适应证、常见心外膜入路对患者的影响等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心外膜入路心脏电生理学心律失常

    光学体积描记术用于心房颤动检测的研究进展

    殷燕高黄洋琴王渝张大勇...
    498-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同时房颤也是心源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所以进行房颤检测并早期干预,对减轻社会医疗负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心电图检测耗时、耗力,并不适合在大规模人群中筛查。基于光学体积描记术的可穿戴设备具有无创、便捷、准确性高等特点,为早期发现和科学管理房颤创造了技术条件,其可行性、高灵敏度和高特异度正逐步得到验证,现从房颤的流行病学、光学体积描记术、可穿戴设备应用现状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供临床参考。

    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征筛查光学体积描记术

    心肺运动试验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蔡珍徐英刘思捷艾婷婷...
    502-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在过去几十年中,诊断方式和治疗选择有了相当大的改进,但冠心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仍然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心肺运动试验以其无创性、连续性的优点走进大众的视野,不断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冠心病的相关领域中,现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对心肺运动试验在冠心病的诊断、评估、预测和康复等领域的内容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冠心病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治疗预后

    心肺运动试验对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意义

    何璐吴镜
    506-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临床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CPET通过连续动态监测人体运动时肺通气换气功能、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通过分析其相互关系,评价机体的整体功能。《2022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对可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可考虑行CPET来进一步确定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并有多项研究提及峰值摄氧量和二氧化碳通气当量的预测价值。现重点讨论CPET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诊断、预后评估以及康复指导的临床意义,其中以预后评估更具临床价值。

    心肺运动试验肺动脉高压峰值摄氧量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2型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张晓姬红梅高洁董心莹...
    510-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型心肌梗死是由氧供需不匹配造成的缺血性心肌损伤,多见于老年人和女性,合并症较多,大多在心脏科以外的科室被发现,且预后较差。在临床诊疗过程中,2型心肌梗死并未被广泛接受,也未有公认的诊断标准。近年来关于2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预后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国际讨论的热点,现总结近年来关于2型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型心肌梗死诊断预后

    单细胞测序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苏昕宇顾逸淳李芃瑾沈浩然...
    515-518,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中由晚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梗死(MI)成为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MI中由于其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目前在临床阶段一直无有效的靶向治疗策略。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的单细胞测序技术正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并在MI的临床研究中逐渐被重视。现综述MI单细胞测序方法,并探讨MI细胞异质性、潜在的治疗靶点、心脏重构预后机制,有望为精准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单细胞测序心肌梗死异质性精准医学

    Brugada综合征诊断、遗传学及危险分层的研究进展

    简易李耀东
    519-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恶性心律失常病,临床特征多表现为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引起患者晕厥甚至导致猝死。作为一种遗传性心脏病,BrS具有广泛的遗传异质性,同时还受到年龄、性别、家族史等的影响,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态及预后结局。对Br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仍具有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风险评分不仅在识别患者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综合评分中包含临床症状、遗传、合并症、年龄及性别等因素可能有助于患者的危险分层,并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现就目前BrS诊断、遗传学及危险分层做简要综述。

    Brugada综合征遗传学危险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