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血管病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

赵聪

双月刊

1004-3934

xxgbxjzcd@yahoo.com.cn

028-61318656,61318657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青龙街82号

心血管病学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心血管病学专业性医学杂志,也是介绍国内和国外心血病学及有关学科最新进展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服务,不断提高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学术水平,以实用为主,面向临床,为临床医师服务放在首位,并为从事心血管疾病防治的科研、科学和医学院师生服务。有综述、译文(节译、文摘)讲座、述评、编译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心血管临床医师及防治科研人员,以及医学院校师生教学和学习参考,对基层医务工作者尤为适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外心房颤动流行病学特点比较

    金晖杨东辉
    62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全球具有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在过去的30年,房颤的患病率增长了 1倍,目前已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各种研究发现,受种族、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房颤的流行病学特点在不同国家存在很大差异,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人群房颤流行病学有自己的特点。近年来,对房颤的流行病学报道越来越多。现对中外房颤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比较,了解中外房颤流行病学特点的差异,比较中外房颤患者的危险因素、伴随疾病方面的不同。

    心房颤动流行病学患病率发病率终生危险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心室电风暴的研究现状

    周磊徐承义韩宏伟鄢华...
    627-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室电风暴是临床急危重症,多见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急性期,常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死亡率。现回顾近年的临床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心室电风暴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心律失常电风暴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闻雪松刘焕
    632-635,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现综述在这些疾病情况下,β受体阻滞剂相关作用的证据,以及临床实践指南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建议,希望提高β受体阻滞剂在这些疾病情况下的精准用药。

    β受体阻滞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宋珂王毅潘三葱
    636-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已被认为是一种简便特异的衡量胰岛素抵抗的可靠指标,而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TyG-BMI)则是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肥胖相结合所产生的更强有力的胰岛素抵抗替代标志物。TyG-BMI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阐述TyG-BMI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最新研究进展。

    甘油三酯葡萄糖-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

    二尖瓣环钙化临床研究及外科治疗进展

    丁长柏王健游昕
    642-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尖瓣环钙化是临床上老年人比较多见的心脏退行性疾病,其发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策略也未形成共识。当二尖瓣环钙化导致二尖瓣功能不全时,常需手术干预,但手术死亡率高,严重并发症多。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杂交手术治疗等。现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并对其主要适应证、关键步骤、治疗效果及新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二尖瓣环钙化外科治疗介入治疗杂交手术

    《2023 ACC/AHA/ACCP/HRS心房颤动诊断与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胡晓芹胡淼阳陈明龙
    647-653页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激活对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干预研究

    杨娜汤宝鹏孙华鑫喜林强...
    654-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bs)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β1AAbs对大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的作用及干预效果。方法 将30只6~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3组(每组n=10):对照组、β1AAbs组和比索洛尔组。在0、2、4、6周经背部多点注射β1肾上腺素受体第二细胞外环抗原肽建立主动免疫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模型。测定不同时间节点的血清β1AAbs水平验证模型。在心室不同区域测量电生理参数心室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传导速度和传导异质性。马松染色检测心室组织不同区域的纤维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β1AAbs组与比索洛尔组自第2~8周β1AAbs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对照组和比索洛尔组相比,β1AAbs组的心率显著增加,RR间期、QT间期和QTc间期明显缩短(P<0。05);不同区域心室有效不应期均明显缩短,有效不应期离散度显著增加(P<0。05),不同区域传导速度减慢、传导异质性增加(P<0。05),不同部位胶原容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以上参数改变在中间部最为明显,均可被比索洛尔逆转(P<0。05)。结论 β1AAbs可增加心室空间电生理特性改变,其潜在机制可能与不同区域纤维化程度有关,比索洛尔具有潜在治疗价值。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室性心律失常空间电生理特性纤维化比索洛尔

    不同体位下腔静脉直径及其变异度的相关性分析

    张安科乔卫龙王平沈凯风...
    66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斜卧位能否替代仰卧位作为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IVCD)评估血容量的体位。方法 选择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21年1月—2023年1月的60例重症患者,在仰卧和床头抬高30°斜卧两种体位下用超声测量IVCD最大值、最小值和变异度,t检验比较两种体位IVCD差异,组内相关系数(r)进行一致性评价。结果 仰卧位IVCD平均最小值[(1。43±0。47)cm]、平均最大值[(1。76±0。46)cm]和平均变异度[(26。46±18。40)%]与床头抬高30°斜卧位IVCD平均最小值[(1。46±0。43)cm]、平均最大值[(1。78±0。43)cm]和平均变异度[(24。38±16。6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关系数表明两种体位IVCD的最小值(r=0。932)和最大值(r=0。915)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变异度(r=0。728)具有一致性。进一步的亚组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果。结论 床头抬高30°斜卧位可替代仰卧位作为测量IVCD的体位用于评估重症患者的血容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腔静脉床旁检测超声检查

    小白菊内酯对多柔比星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机制研究

    郭红豆蒋凌罗顺祥陈甘潇...
    66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小白菊内酯(PTL)对多柔比星(DOX)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H9c2大鼠心肌细胞,应用CCK-8法确定DOX和PTL的最佳作用浓度。将H9c2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PTL组、DOX组及DOX+PTL组进行相应处理,DCFH-DA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Bax)和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检测0。5~5。0 μmol/L浓度梯度的DOX处理大鼠H9c2心肌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其中1。0 μmol/L DOX可引起H9c2心肌细胞活力降至53。0%±0。4%。5。0 μmol/L PTL预处理H9c2心肌细胞3 h后可显著增加DOX引起的细胞活力(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DOX组的H9c2心肌细胞中Nrf2、HO-1及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ax表达显著增加(P<0。05),氧化应激水平、细胞凋亡比例增多(P<0。05);与DOX组相比,PTL预处理显著增加了 DOX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中Nrf2、HO-1、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表达(P<0。05),并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 PTL缓解DOX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Bcl-2/Bax通路有关。

    小白菊内酯多柔比星H9c2心肌细胞Nrf2/HO-1信号通路细胞凋亡

    《心血管病学进展》对投稿中表格制作的要求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6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