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学院学报
新乡学院学报

郭爱先

双月刊

2095-7726

xxxyzr@sohu.com

0373-3682671

453000

河南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新乡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交换剩余格上的广义余区间值模糊滤子

    左卫兵蔡德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区间值模糊集理论为基础定义了非交换剩余格上的余区间值模糊滤子、余区间值模糊滤子、余区间值模糊滤子,研究了它们的性质和等价条件,得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非交换剩余格余区间值模糊滤子余区间值模糊滤子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我国卫生总费用之预测

    梁桂珍王艳丽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我国2008-2020年卫生总费用及相关统计数据分别建立了GM(1,1)、FHGM(1,1)、DGM(1,1)和OFHGM(1,1)4种灰色预测模型。利用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研究了这些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与GM(1,1)、FHGM(1,1)和DGM(1,1)模型相比,OFH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

    卫生总费用灰色预测模型FHGM(1,1)背景值优化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终端滑模混沌系统控制

    张晓雪王成翟宇凡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一类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终端滑模混沌系统控制问题,利用扰动观测器估计了由系统中不确定项组成的混合扰动。通过构建终端滑模面保证了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到达原点。运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所设计控制方法能够实现误差系统稳定的结论,通过数值仿真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混沌系统终端滑模扰动观测器有限时间

    基于非齐次灰色模型的我国东部部分地区的碳排放预测

    赵国喜方颖颖熊作鑫
    13-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0-2019年东部部分地区的碳排放量为基础,通过量子粒子群算法对模型的未知参数进行寻优,建立了GM(1,1)模型、DGM(1,1)模型、FGM(1,1)模型和优化的灰色FQNGM(1,1,k)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模拟和预测。通过对比,发现FQNGM(1,1,k)模型的模拟与预测精度最高。利用FQNGM(1,1,k)模型预测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福建省的碳排放量。

    灰色量子粒子群算法东部部分地区碳排放

    一种融合乌鸦搜索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

    高海宾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并且需要预先设定聚类数量K,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乌鸦搜索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利用乌鸦搜索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自动确定最佳的聚类数目K,从而提高聚类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在Seeds数据集进行实验计算卡林斯基-哈拉巴斯(Calinski-Harabasz)指数等评价指标,发现该算法聚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乌鸦搜索算法聚类Calinski-Harabasz指数

    基于VR技术的室内物体可视化建模设计

    张帅王玉亮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室内物体建模过程中,每一项建模参数的确定与调整都需要经过大量计算,使得室内物体可视化建模时间较长。为了提高建模效率,提出基于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的室内物体可视化建模方法。通过标定后的三维扫描仪和相机采集室内物体图像,并通过二值化处理提取物体边界轮廓,依据双目感知原理,建立以加强真实感为核心的可视化视觉通道,运用VR技术构建三维虚拟场景,在虚拟场景内运用多层次细节模型构建室内物体 3D几何模型,并通过VR交互处理实现对建模参数的智能调整,结合缓慢剔除算法和体绘制方法对模型进行渲染处理,完成物体可视化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每个建模阶段平均耗时 3s,总建模时间为 18 s,满足了可视化建模时效性要求。

    VR技术室内物体可视化建模虚拟场景纹理渲染二值化

    基于SCBANet模型的九寨沟景区客流量短期预测

    郭旭萍刘小芳姚蕊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景区客流量短期预测时存在的特征提取能力差、预测误差大、难以捕捉非常规变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型SCBANet,该模型结合了时空归一化、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以及注意力机制。首先利用时空归一化的两个模块分别对客流量数据的高频分量与局部分量进行细化;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特征提取,接着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利用提取到的特征进行景区客流量的预测,最后使用注意力机制捕捉过去不同时间频次对景区客流量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测的精确度并捕捉非常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SCBANet模型预测误差可下降 97。63%,对未来一周景区客流量预测的每日相对误差均在 4%以下,因此更适用于景区短期客流量的预测。

    客流量预测时空归一化卷积神经网络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注意力机制

    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浏览隐私保护

    王元茂欧阳婷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用户在社交网络中浏览信息的安全,设计移动社交网络用户浏览隐私保护方法。先设置用户浏览隐私度量标准,计算用户浏览信息轨迹斜率,获得不同阶段用户浏览信息斜率比,再结合斜率夹角,得到轨迹函数。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隐私信息分类模型,计算发起者与普通用户之间的相似性,确定用户被正确识别的概率,获取信息分类模型分类精度。设计社交网络用户浏览隐私保护算法,计算虚假轨迹区域的轨迹数目,定义圆心位置,获取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匿名保护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隐私保护方法在隐私保护度、匿名时延和算法匿名开销等方面均有较高性能。

    人工智能技术移动社交网络网络用户浏览隐私隐私保护隐私信息度量

    磷尾矿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卜娜蕊江伟吕浩璋白润山...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磷尾矿粉作为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掺量的磷尾矿粉加入到混凝土中,研究不同掺量的磷尾矿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磷尾矿粉的掺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当掺入 6%的磷尾矿粉时 7d龄期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是最大的,7 d龄期混凝土的强度相对于基准期强度提高了12。2%;当掺入 12%的磷尾矿粉时 28d龄期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是最大的,28 d龄期混凝土的强度相对于基准期强度提高了 11。0%。

    磷尾矿粉混凝土力学性能

    交通荷载下的软土复合地基道路工程性状研究

    刘彬
    47-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软土复合地基上道路工程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沉降问题,以武夷新区快速通道道路工程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动态弹塑性有限元软件,模拟软土复合地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分析软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和软土复合地基的累积沉降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交通荷载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不同压缩模量工况的软土累积塑性应变均呈现非线性增加,并呈现不断收敛的趋势;在相同的交通荷载循环加载次数条件下,随着软土压缩模量的不断增加,软土的累积塑性应变不断减小;随着交通荷载循环加载次数的不断增加,软土复合地基的累积沉降曲线呈现反"S"形变化规律,当加载次数大于 1 000 次后,软土复合地基的累积沉降趋于收敛。研究成果可以为降低软土复合地基工后沉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交通荷载软土复合地基道路工程性状分析地基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