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孔蛋白160基因对肾病综合征小鼠肾脏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的影响

    徐瑞张晓刘文霞
    1101-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核孔蛋白160(NUP160)基因对肾病综合征小鼠肾脏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0)和造模组(n=20).造模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阿霉素溶液(7.5 mg·kg-1)制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模型,空白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随机分为PNS组和NUP160组,每组10只.NUP160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NUP160(10 mg·kg-1),每日1次;PNS组和空白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3组小鼠均连续干预4周.给药0、2、4周时,应用生化自动检测仪检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 HUPQ);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和IL-10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PAS)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给药0、2、4周时,PNS组和NUP160组小鼠24 h HUPQ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给药0周时,PNS组与NUP160组小鼠24 h HUP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4周时,NUP160组小鼠24 h HUPQ显著低于PNS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PNS组和NUP160组小鼠血清IL-17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PNS组比较,NUP160组小鼠血清IL-17水平显著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空白组小鼠肾组织无明显病理学变化.与空白组相比,PNS组小鼠HE染色发现肾小球细胞排列紊乱,肾小球轻度萎缩,少许炎症细胞浸润,球囊壁轻度增厚,小球囊腔轻度扩张;PAS染色发现系膜出现增生,肾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发现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和间质蓝色胶原沉积明显增多,组织纤维化程度显著升高.与PNS组相比,NUP160组小鼠肾组织以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与空白组比较,PNS组和NUP160组小鼠肾组织中Th17占比、Th17/Treg比值显著增加,Treg占比显著降低(P<0.05);与PNS组比较,NUP160组小鼠肾组织中 Th17占比、Th17/Treg比值显著降低,Treg占比显著增加(P<0.05).结论 NUP160可调节PNS小鼠的Th17/Treg免疫平衡,进而发挥改善PNS的作用.

    核孔蛋白160肾病综合征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

    来曲唑造模与脱氢表雄酮造模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小鼠炎症状态的影响比较

    陈宜宏姑丽尼格尔·吾买尔韩锐
    1107-1113,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来曲唑(LET)造模与脱氢表雄酮(DHEA)造模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4只无特定病原级4~6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DHEA对照组、DHEA干预组、LET对照组和LET干预组,每组6只.于每日上午固定时间,分别给予DHEA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0.1 mL芝麻油,DHEA干预组小鼠皮下注射0.1 mL DHEA-芝麻油溶液,LET对照组小鼠灌胃0.2 mL生理盐水,LET干预组小鼠灌胃0.2 mL LET-生理盐水溶液;每次给药后对小鼠进行安抚,连续给药21 d.在造模的第2、4、6、8、10、12、14、16、18、20天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造模第11天到第20天,每天上午进行小鼠阴道液涂片,显微镜下计数涂片上有核上皮细胞、角化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判断并记录小鼠所处动情时期.造模第22天进行腹腔注射麻醉,摘取眼球取血0.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取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双侧卵巢制备卵巢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成熟卵泡、囊性卵泡数量.结果 造模的第2、4、6、8、10、12、14、16、18、20天,4组小鼠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对照组与LET对照组小鼠均存在规律性动情周期,而DHEA干预组与LET干预组小鼠则失去规律动情周期.给药21 d后,4组小鼠血清E2、FSH、T、TNF-α、IL-17A、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70、8.754、893.601、58.966、218.815、23.596,P<0.01).DHEA 干预组小鼠血清 E2、FSH 水平显著低于DHEA对照组,T水平显著高于DHEA对照组(P<0.01).LET干预组小鼠E2、FSH水平显著低于LET对照组,T水平显著高于LET对照组(P<0.01).DHEA干预组与LET干预组小鼠血清E2、F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干预组小鼠血清T水平显著高于LET干预组(P<0.01).DHEA干预组小鼠血清TNF-α、1L-17A水平显著高于DHEA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DHEA对照组(P<0.01).LET干预组小鼠血清TNF-α、IL-17A水平显著高于LET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LET对照组(P<0.01).DHEA干预组小鼠血清TNF-α、IL-17A水平显著高于LET干预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LET干预组(P<0.01).给药21 d后,DHEA对照组和LET对照组小鼠卵巢体积正常,显示正常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DHEA干预组小鼠卵巢体积明显减小,无正常形态的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囊性卵泡数明显增多;LET干预组小鼠卵巢体积正常,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数量明显少于LET对照组,且囊性卵泡数明显增多.4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成熟卵泡数、囊性卵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6430、17.937,P<0.01).DHEA干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成熟卵泡数显著少于DHEA对照组(P<0.01),LET干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成熟卵泡数显著少于LET对照组(P<0.01).DHEA干预组与LET干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成熟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干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囊性卵泡数显著多于DHEA对照组(P<0.01),LET干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囊性卵泡数显著多于LET对照组(P<0.01).DHEA干预组小鼠卵巢组织中囊性卵泡数显著多于LET干预组(P<0.01).结论 DHEA及LET造模均可获得PCOS模型小鼠,但DHEA造模小鼠卵巢组织学改变更显著,炎症状态更显著,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组织学特征改变也更为明显.

    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失衡慢性炎症细胞因子来曲唑脱氢表雄酮

    川芎嗪对帕金森病炎症细胞模型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王霆吴穹季帅
    1114-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帕金森病炎症细胞模型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人小胶质细胞HMC3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LPS+12.5 μmol·L-1川芎嗪组、LPS+25.0 μmol·L-1川芎嗪组、LPS+50.0 μmol·L-1川芎嗪组、LPS+100.0 μmol·L-1川芎嗪组.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药物进行干预;LPS组、LPS+12.5 μmol·L-1 川芎嗪组、LPS+25.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50.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100 μmol·L-1 川芎嗪组细胞首先给予1 mg·L-1LPS刺激24 h;LPS+12.5 μmol·L-1川芎嗪组、LPS+25.0 μmol·L-1川芎嗪组、LPS+50.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100.0 μmol·L-1 川芎嗪组细胞分别加入 12.5、25.0、50.0、100.0 μmol·L-1 川芎嗪干预24 h;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筛选出保持细胞活力最佳的川芎嗪干预浓度.将对数生长期 HMC3 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 组、LPS+mimic NC 组、LPS+miR-145 mimic 组、LPS+inhibitor NC 组、LPS+miR-145 inhibitor组、川芎嗪+LPS组、川芎嗪+LPS+miR-145 mimic组及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对照组细胞不给予任何药物进行干预,LPS 组细胞给予 1 mg·L-1LPS 刺激24 h,LPS+mimic NC 组、LPS+miR-145 mimic 组、LPS+inhibitor NC 组及 LPS+miR-145 inhibitor 组细胞应用脂质体 2000 转染试剂分别转染 mimic NC、miR-145 mimic、inhibitor NC、miR-145 inhibitor并给予1 mg·L-1LPS刺激24 h,川芎嗪+LPS组细胞给予1 mg·L-1LPS刺激24 h并给予100.0 μmol·L-1川芎嗪干预,川芎嗪+LPS+miR-145 mimic组、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细胞首先应用脂质体 2000 转染试剂分别转染 miR-145 mimic、miR-145 inhibitor 并给予 1 mg·L-1LPS、100.0 μmol·L-1 川芎嗪干预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检测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5-乙炔基-2'-脱氧尿苷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试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水平,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各组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半胱天冬氨酸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PS 组、LPS+12.5 μmol·L-1 川芎嗪组、LPS+25.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50.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100.0 μmol·L-1川芎嗪组HMC3细胞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LPS+25.0 μmol·L-1川芎嗪组、LPS+50.0 µmol·L-1川芎嗪组、LPS+100.0 μmol·L-1川芎嗪组HMC3细胞活力显著高于LPS组(P<0.05);LPS+12.5 μmol·L-1川芎嗪组、LPS+25.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50.0 μmol·L-1 川芎嗪组、LPS+100.0 μmol·L-1 川芎嗪组 HMC3 细胞活力随川芎嗪浓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取100.0 μmol·L-1作为川芎嗪后续实验浓度.LPS组、LPS+mimic NC组、LPS+miR-145 mimic 组、LPS+inhibitor NC 组、LPS+miR-145 inhibitor 组 HMC3 细胞中 miR-145 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PS+miR-145 mimic组HMC3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LPS组、LPS+mimic NC组、LPS+inhibitor NC组及LPS+miR-145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 LPS 组、LPS+mimic NC 组、LPS+inhibitor NC 组及 LPS+miR-145 inhibitor 组(P<0.05);LPS+miR-145 inhibitor组HMC3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LPS组、LPS+mimic NC组和LPS+inhibitor NC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 LPS 组、LPS+mimic NC 组和 LPS+inhibitor NC 组(P<0.05);LPS 组、LPS+mimic NC 组、LPS+inhibitor NC组HMC3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6、0.181、0.520,P>0.05).对照组及川芎嗪+LPS+miR-145 mimic组HMC3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LPS组、川芎嗪+LPS组、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凋亡率显著低于LPS组、川芎嗪+LPS组、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 组(P<0.05);对照组与川芎嗪+LPS+miR-145 mimic 组 HMC3 细胞中 miR-145 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和LPS+miR-145 inhibitor组HMC3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和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川芎嗪+LPS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川芎嗪+LPS组(P<0.05);LPS组与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HMC3细胞中miR-145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川芎嗪+LPS+miR-145 mimic组HMC3细胞上清液中TNF-α、1L-1 β、IL-6水平显著低于LPS 组、川芎嗪+LPS 组、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 组(P<0.05);对照组和川芎嗪+LPS+miR-145 mimic 组HMC3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和LPS+miR-145 inhibitor组HMC3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川芎嗪+LPS组(P<0.05);LPS组与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HMC3细胞上清液中TNF-α、1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川芎嗪+LPS+miR-145 mimic组HMC3细胞中p-PI3K、p-AKT、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PS组、川芎嗪+LPS组、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PS组、川芎嗪+LPS组、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P<0.05);对照组与川芎嗪+LPS+miR-145 mimic 组 HMC3 细胞中 p-PI3K、p-AKT、Cyclin D1、caspase-3 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和LPS+miR-145 inhibitor组HMC3细胞中p-PI3K、p-AKT、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川芎嗪+LPS组,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川芎嗪+LPS组(P<0.05);LPS 组与川芎嗪+LPS+miR-145 inhibitor组 HMC3 细胞中 p-PI3K、p-AKT、Cyclin D1、caspase-3 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可通过上调LPS诱导的HMC3细胞中miR-145表达来激活PI3K/AKT通路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

    帕金森病川芎嗪微RNA-145炎症细胞增殖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血清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糖脂代谢的关系

    黄晓华段喜梅陈运转
    1125-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与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DN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健康者6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前、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脂联素与DN血液透析患者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4.392,P<0.05).2组受试者血清T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G、FBG、HbA1c、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N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与HDL-C呈正相关(r=0.563,P<0.05),与FBG、FINS、TG呈负相关(r=-0.572、-0.610、-0.622,P<0.05),与 TC、LDL-C、HbA1c 无相关性(r=0.059、0.151、-0.038,P>0.05).结论 DN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与糖脂代谢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临床判断血液透析DN患者糖脂代谢状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脂联素糖脂代谢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因子活性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

    于家琪魏秀丽
    1129-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凝血因子活性与治疗前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42例初诊MM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收治的20例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的差异;根据MM患者接受治疗前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n=10)和未出血组(n=32),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活性,分析MM患者凝血因子活性与出血事件的相关性,探讨影响MM发生出血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血浆凝血因子Ⅱ、Ⅴ V、Ⅶ、Ⅷ、Ⅸ、Ⅺ、Ⅻ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与APTT、PT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TT、FIB、D-D无相关性(P>0.05).42例MM患者中,发生出血事件患者10例(23.8%),未发生出血事件患者32例(76.2%).出血组与未出血组ISS分期MM患者的性别、年龄、免疫分型、Durie-Salmon分期、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MM患者中A亚型患者占比显著低于未出血组,B亚型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ISS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总占比显著低于未出血组,而Ⅲ期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出血组MM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显著低于未出血组,APTT、PT、TT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2组患者的FIB、D-D及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Ⅸ、Ⅻ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降低,且与治疗前出血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中有必要检测MM患者的单个凝血因子活性,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多发性骨髓瘤出血凝血因子凝血功能障碍

    心电图特征及其参数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

    杜沛何元英李晓敏
    1134-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特征及其参数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QT离散度(QTd)、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MPP患儿15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心肌损害将患儿分为损害组(n=45)和未损害组(n=106).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电图特征及参数与心肌酶谱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特征及各参数对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肺部湿啰音、肺部喘鸣音、呕吐腹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害组患儿发热程度、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肺部片状浸润影比例、心电图特征异常率、QTd、TO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显著高于未损害组,LF/HF、TS显著低于未损害组(P<0.05).心电图特征异常、QTd、TO与LDH、CK、α-HBDH、CK-MB呈正相关(P<0.05),LF/HF、TS与LDH、CK、α-HBDH、CK-MB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将发热程度、阵发性痉挛性咳嗽、肺部片状浸润影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心电图特征异常、QTd、TO、LF/HF、TS仍与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独立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心电图特征、QTd、TO、LF/HF、TS单独及联合预测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08、0.817、0.770、0.792、0.731、0.937,敏感度分别为 88.89%、71.11%、66.67%、68.89%、82.22%、80.00%,特异度分别为 72.64%、85.85%、76.42%、77.36%、59.43%、94.34%,各指标联合检测对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价值大于各参数单独预测.结论 心电图特征及其参数LF/HF、QTd、TO、TS可作为MPP患儿并发心肌损害的预测指标,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心电图特征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QT离散度震荡起始震荡斜率

    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尚鑫张莉
    1140-1143,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肾移植的4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统计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95例肾移植患者术后1个月内感染发生率为16.16%(80/495),其中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发生率为71.43%(65/91).活体肾移植和尸体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例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中共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株(57.80%),革兰阳性菌43株(39.45%),真菌3株(2.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及术前是否透析、住院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与术后感染有关(P<0.05);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透析时间以及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和供体情况、移植后排斥反应与术后感染无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低ALB和Hb水平、术前透析、住院时间>30 d及尿管留置时间>3 d是导致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细菌感染风险较高,泌尿系统是其常见感染部位之一,术前低ALB和Hb水平、术前透析、住院时间>30 d及尿管留置时间>3 d是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肾移植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李国明李建红吕建男杨娜...
    114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1例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TN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化学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0).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学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学治疗方案,2组均持续治疗4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周期后抽取2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及胸苷激酶1(TK1)水平.记录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红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患者3 a总体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 26.67%(8/30)、60.00%(18/30);观察组患者 ORR、DCR 分别为 51.61%(16/31)、83.87%(26/31);观察组患者ORR、DCR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76、4.322,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EA、CA125及TK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CA125及TK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25及TK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减少、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546、5.088,P<0.05);2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学治疗方案治疗蒽环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后复发TNBC患者的疗效较好,可有效调节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吉西他滨顺铂复发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生存率

    玉屏风颗粒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气道功能的影响

    陈桦王毅
    1149-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气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西安高新医院儿科收治的83例CVA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气道功能、淋巴细胞亚群、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2组患儿呼气峰值流速预计值(PEF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儿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CD4+/CD8+值.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81%(31/42)、95.12%(39/41),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TNF-α、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TNF-α、CRP、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TNF-α、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PEFpred、PEF、FEV,占预计值%、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PEFpred、PEF、FEV1占预计值%、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EFpred、PEF、FEV1占预计值%、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CD4+、CD8+以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C-A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C-AC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CVA患儿疗效显著,且降低了体内各炎症指标水平,改善气道功能,同时哮喘症状控制更好,C-ACT评分显著升高.

    玉屏风颗粒糖皮质激素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功能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

    孙新峰卢坤郝晓飞
    1155-1158,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收治的106例腰椎融合术后腰背部残余疼痛而未得到解剖影像学明确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ECT/CT显像检查患者疼痛原因,记录SPECT/CT显像检查结果,并以X线检查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诊断价值.结果 SPECT/CT显像结果显示,106例患者中共85例(80.19%)显像阳性,其中椎间融合器无菌性炎症反应19例(17.93%),螺钉松动40例(37.73%),撞击综合征26例(24.53%);其余21例(19.81%)显像阴性.106例患者经X线检查证实阳性91例,其余15例为阴性.SPECT/CT显像诊断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41%(85/91)、100.00%(15/15)、94.34%(100/106)、100.00%(85/85)、71.43%(15/21),kappa为0.800.结论 具有解剖与功能影像的SPECT/CT显像对腰椎融合术后早期腰背部残余疼痛原因诊断价值较高.

    腰椎融合术腰背疼痛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骨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