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妊娠早期血炎症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联合预测价值

    张婕任艳芳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血炎症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产检的98例妊娠早期孕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妊娠中期(孕24~28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其分为GDM组(n=35)和糖耐量正常(NGT)组(n=63).所有受试者于孕6~13+6周时空腹8 h以上,于第2天清晨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测定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单核细胞计数(MC)、空腹血糖(FPG)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GDM组与NGT组孕妇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寻求联合预测因子并进行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预测GDM发生的效能.结果 GDM组孕妇妊娠早期FPG、WBC计数、LC、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NGT组(P<0.05);GDM组与NGT组孕妇的NC、MC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FPG、WBC计数、TC、TG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FPG=4.80 mmol·L-1、WBC=9.35 ×109 L-1、TC=4.05 mmol·L-1、TG=1.61 mmol·L-1 为截断值,预测 GDM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79、0.721、0.685、0.762,敏感度分别为 0.886、0.514、0.857、0.543,特异度分别为 0.587、0.857、0.524、0.873,四者联合预测GDM的AUC为0.876,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810.妊娠早期FPG、WBC计数、TC、TG联合预测GDM的AUC高于FPG、WBC、TC、TG单独预测GDM的AUC.结论 妊娠早期(孕6~13+6周)孕妇血FPG、WBC计数、TC、TG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早期预测GDM发生的临床指标,且4项指标联合对GDM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早期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血脂

    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高宇李子昂张健刘韩鹏...
    169-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侧支循环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3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取栓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直接取栓术组(n=47)和桥接取栓组(n=46);直接取栓术组患者采用血管内直接取栓术治疗,桥接取栓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行侧支循环Tan分级,依据Tan分级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侧支循环较差组.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术后24~48 h行头颅平扫CT评估是否有出血转化;术后90 d行卒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记录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以及预后和自发非创伤性症状性脑出血(SICH)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阿尔伯塔脑卒中计划早期诊断(ASPECT)评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合并高血压占比、合并糖尿病占比、合并心房颤动占比、基线收缩压、肌酐、基线血糖、血小板计数、闭塞部位、脑卒中病因、侧支循环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患者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患者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取栓组(P<0.05).直接取栓组与桥接取栓组侧支循环良好和侧支循环较差患者的入院后影像学检查时间、股动脉穿刺时间、手术取栓血管再通时间、血管再通率、预后良好率、病死率、SICH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侧支循环良好和侧支循环较差患者的出血转化率显著低于桥接取栓组(P<0.05).结论 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直接取栓与桥接取栓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相似,但桥接取栓较直接取栓更易发生脑出血转化.

    卒中侧支循环直接取栓桥接取栓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对肝癌手术患者脑氧代谢、镇静深度及脑功能的影响

    徐刚黄媛媛任柏林刘俊鹏...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对行肝叶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脑氧代谢、镇静深度及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3至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叶部分切除术的3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2组患者均行开腹肝叶部分切除术.2组患者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等麻醉恢复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完成时(T1)、肝门阻断后10 min(T2)、肝叶切除后(T3)、手术结束后(T4),使用血气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分压(PaO2)、静脉血氧分压,并计算颈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VDO2)及脑氧摄取率(CEO2);分别于T0、T,、T2、T3、T4时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患者状态指数(PSI)评估2组患者镇静深度;采用匹兹堡脑功能分级量表评估2组患者术后3个月脑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之睁眼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SjvO2、AVDO2及CEO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2组患者SjvO2、AVDO2及CE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观察组患者BIS和P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0、T1时2组患者BIS、P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脑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3例,Ⅲ级1例;观察组患者术后脑功能分级Ⅰ级12例,Ⅱ级3例;2组患者术后脑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44,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3/15)、26.67%(4/15),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氟醚麻醉可缩短肝癌手术患者麻醉后恢复时间,提高麻醉深度,降低脑氧代谢,且对脑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较好.

    右美托咪定地氟醚肝癌脑氧代谢

    口腔鳞状细胞癌治疗研究进展

    张静张敏路平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是最常见的一种头颈部肿瘤,其发病隐匿,易发生转移,5 a生存期短,病死率高.目前,OSCC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均不可避免地导致与非特异性细胞死亡相关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为OSCC寻找其他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OSC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OSCC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口腔鳞状细胞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溶瘤病毒及免疫疗法治疗肝癌研究进展

    杜晨阳徐红彦张洁秦川...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肝移植手术等,然而这些手术方法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随着肿瘤基因治疗和肿瘤免疫学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方法从传统治疗模式向溶瘤病毒靶向疗法跨越.溶瘤病毒具有复制快、杀伤肿瘤细胞而不破坏其他正常细胞等优点,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改善肿瘤微环境等机制靶向治疗肝癌.此外,免疫疗法可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能力,从而发挥对肝癌的治疗作用.本文就溶瘤病毒及免疫疗法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癌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肝癌溶瘤病毒靶向治疗免疫疗法

    运动对甲基苯丙胺成瘾者神经损伤的影响及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李晨刘军
    191-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基苯丙胺(MA)已成为滥用人数最多的一种合成类神经兴奋剂.长期使用MA造成的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已经成为国内外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运动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方式,可通过直接抑制神经系统氧化应激、降低炎症因子和细胞凋亡水平,恢复谷氨酸/γ-氨基丁酸稳态和血脑屏障功能,促进神经可塑性,从而对MA造成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有效降低成瘾者药物渴求度、增强体质、缓解阶段症状和主观负面情绪.因此,可根据成瘾者的身心状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运动干预方案,丰富运动种类、增加运动处方的个性化,以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降低复吸行为的发生风险.本文就运动对MA成瘾者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运动干预在MA成瘾者药物戒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甲基苯丙胺运动干预氧化应激炎症血脑屏障

    肿瘤干细胞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进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李珂王倩青
    197-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干细胞(CSCs)是启动癌症的一个细胞亚群,其与化学治疗耐药和癌症复发有关.宫颈癌是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部分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得到发现和治疗,但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及预后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方式仍以手术和放化疗为主.因此,针对宫颈癌CSCs的有效靶向策略对于监测宫颈癌治疗进展和评估新型治疗方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就宫颈癌CSCs生物标志物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作一简要综述.

    宫颈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