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乡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乡医学院学报
新乡医学院学报

李东亮

月刊

1004-7239

xxyxyxb@163.com

0373-3029086

453003

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省级刊物。设制栏目有研究性论著、研究报告、技术与方法、经验交流、综述等。我刊1992年在国内率先采用结构式摘要。1995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三等奖,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1996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1998年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全国报刊索引》、《中国药学文摘》和《中国医学文摘》(7个分册)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贾自晓
    862-86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通许第一医院完成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148例老年早期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明确发生尿路感染后接受中段尿液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查阅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病原菌培养鉴定及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48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标本中共分离出156株病原菌,其中真菌8株(5.13%),革兰阳性菌50株(32.05%),革兰阴性菌98株(62.82%).8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6株(75.00%),其他菌2株(25.00%);50株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23株(46.00%),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22.00%),屎肠球菌9株(18.00%),表皮葡萄球菌7株(14.00%);98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56株(57.14%),肺炎克雷伯菌20株(20.41%),鲍氏不动杆菌8株(8.16%),阴沟肠杆菌8株(8.16%),铜绿假单胞菌6株(6.1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57.14%~80.36%),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1.79%~3.57%);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阿奇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55.00%~80.0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5.00%~10.00%);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G、环丙沙星、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高(47.83%~91.3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4.35%~8.7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81.82%~10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0.00%~9.09%).结论 老年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治疗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早期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力线对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王垚黄媛霞石硕洋
    867-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不同下肢力线对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早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治疗的55例(73膝)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髋膝踝角(HKA)大小分为外翻组(HKA<-3°,4膝)、中立位组(-3° ≤ HKA 3°,32膝)、轻度内翻组(3°<HKA<6°,30膝)、重度内翻组(HKA≥6°,7膝).术前及术后1周,测量4组患者的股骨远端外侧角(m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MPTA)、膝关节活动度(ROM)、关节线相交角(JLCA).记录4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结果 55例(73膝)患者术后mLDFA、mMPTA、ROM及HSS评分显著大于术前,JLCA及WOMAC、NRS评分显著小于术前(P<0.01).4组患者术前mLDFA、mMPTA、JLC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89、0.692、0.476、0.892,P>0.05).中立位组、轻度内翻组和重度内翻组患者术后mLDFA、mMPTA、ROM显著大于术前,JLCA显著小于术前(P<0.05).外翻组患者术后mMPTA、ROM显著大于术前,JLCA显著小于术前(P<0.05);外翻组患者手术前后mLD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JLC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64、1.045,P>0.05).4组患者术后mLDFA、mMP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68、4.551,P<0.05);其中中立位组、轻度内翻组、重度内翻组患者的mLDFA显著大于外翻组,轻度内翻组、重度内翻组患者的mLDFA显著大于中立位组,重度内翻组患者的mLDFA显著大于轻度内翻组(P<0.05);中立位组、轻度内翻组和重度内翻组患者的mMPTA显著小于外翻组(P<0.05);中立位组、轻度内翻组和重度内翻组患者的mMP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前HSS、WOMAC、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x2=0.141、1.587、3.811,P>0.05).4组患者术后HS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WOMAC、NR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4组患者术后HSS、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16、7.632,P<0.05).中立位组、轻度内翻组患者术后HSS评分显著高于外翻组和重度内翻组(P<0.05);中立位组与轻度内翻组患者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翻组与重度内翻组患者术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翻组、轻度内翻组和重度内翻组患者术后WOMAC评分显著高于中立位组,外翻组和重度内翻组患者术后WOMAC评分显著高于轻度内翻组患者(P<0.05);外翻组与重度内翻组患者术后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下肢力线处于中立位对于术前内翻型KOA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最好,在TKA手术中应将下肢力线重建至中立位水平.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下肢力线残余内翻

    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李浩然刘红正姚泉丞张玲...
    874-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01例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联合肘管扩大成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肘管扩大成型术.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2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ADL)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使用关节量角器测量肘关节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评估2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使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检测小指展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尺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LP),评估2组患者神经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MEPS、ADL、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MEPS、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旋前度数、旋后度数、屈伸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MAP、NCV、MEPL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CMAP、NCV显著高于对照组,MEPL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肘管扩大成型术、关节镜联合肘关节扩大成型术均可改善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但后者损伤更小,恢复更快,在提升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程度、调节肌电图检查指标等方面效果更佳,且并发症更少.

    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肘管综合征关节镜肘管扩大成型术肘关节功能

    代谢综合征并发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袁祖旭李素华张妍刘爱新...
    880-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视网膜病变组(n=58)和非视网膜病变组(n=62).收集并比较2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10 mL,应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应用慢性肾脏病流行合作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吸烟史、饮酒史、降糖药使用率、调脂药使用率、降压药使用率、舒张压、白内障、TC、TG、HDL-C、LDL-C、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胰岛素使用率、收缩压、HbA1c水平、贫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视网膜病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病程长、注射胰岛素、收缩压高、HbAlc水平高、低血红蛋白水平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高、病程长、注射胰岛素、收缩压高、HbA1c水平高、低血红蛋白水平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红蛋白代谢综合征视网膜病变

    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新蝶呤与病毒抗体检测对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赵虹马永涛张涛朱薇...
    884-889,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新蝶呤(NPT)与病毒抗体交互作用在病毒性脑膜炎(VM)患儿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对VM患儿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130例VM患儿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130例有VM症状但经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确诊为非中枢系统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入院后采集2组患儿2 mL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RG1、NPT水平;治疗前行腰椎穿刺,采集1 mL脑脊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副流感病毒(PIV)的特异性IgG抗体.比较2组患儿的血清LRG1、NPT水平及病毒抗体IgG阳性率.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VM患儿分为轻症组(n=76)和重症组(n=54),依据治疗2周后的预后将VM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n=37)和预后不良组(n=93);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不同预后组患儿血清LRG1、NPT水平及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分析血清LRG1、NPT和病毒抗体与VM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对VM患儿病情进展的交互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LRG1、NPT与病毒抗体对VM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清LRG1、NPT水平及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患儿血清LRG1、NPT水平及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患儿血清LRG1、NPT水平及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高血清LRG1水平与高病毒抗体IgG阳性率、高血清NPT水平与高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导致VM患儿预后不良中呈正向交互作用(比值比:15.238、9.684);血清LRG1高表达与高病毒抗体IgG阳性率(比值比:15.238)、血清NPT高表达与高病毒抗体IgG阳性率(比值比:9.684)为次相乘模型.血清LRG1、NPT水平与病毒抗体IgG阳性率预测治疗2周VM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794、0.919,三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3;LRG1、NPT与病毒抗体IgG阳性率联合预测治疗2周VM患儿预后不良的AUC大于三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 NPT、LRG1可能参与了 VM的发生发展,血清NPT、LRG1水平与VM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进展均呈正相关,血清NPT、LRG1水平及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对VM的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有一定价值,且三者联合对VM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VM患儿高LRG1与高病毒抗体IgG阳性率、高NPT与高病毒抗体IgG阳性率同时存在时具有正向交互作用.

    病毒性脑膜炎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新蝶呤病毒抗体预后

    补体系统异常在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王萌萌马海军
    890-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综合征(SjS)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补体系统异常在Sj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且低补体血症与SjS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补体系统的活化及调节出发,对近年有关补体系统在SjS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jS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治疗干预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补体系统

    葛根素治疗肺动脉高压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于淼祝田田
    895-9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肺血管的重构.葛根素作为葛根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已被证实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降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心肌细胞凋亡.本文将对葛根素在PH治疗中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H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依据.

    肺动脉高压葛根素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