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武汉大学

马费成

季刊

2095-2171

xxzyglxb@163.com

027-68754779

430072

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信息资源管理学报》于2011年6月创刊,由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该刊是我国信息资源管理领域内第一份与学科名称相同的学术期刊,以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为主要内容,覆盖信息开发与利用、信息组织与检索、信息系统与集成、信息经济与政策、信息服务与用户等广泛的研究领域。该刊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中国台湾“CEPS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目前已成为“CSSCI(2017-2018)目录”扩展版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收录,评定为图书馆、情报与档案学学科核心期刊。期刊全部论文已在自建网站上实现延时全文开放获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中的数据价值实现

    马费成王文慧孙玉姣熊思玥...
    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发展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数据价值链,解释了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商品和数据资本四种数据价值形态,针对产业数据和政府数据两种类型数据,揭示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关联性,同时分析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中数据要素价值演变过程和价值实现环节.研究认为,数字经济"两化"协同发展过程蕴含了数据资产向数据商品的跳跃和数据商品向数据资本的演进两个价值实现过程;为推动数字经济"两化"协同发展,需要结合数据要素价值转化对数字产业、传统产业进行重塑升级.通过深入分析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发展,研究深化了对数据要素价值实现的认识,提升了对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解.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数据价值数据价值链数据融合

    开放科学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服务国家战略之思考

    黄如花石乐怡
    1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放科学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信息环境和学术交流体系,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向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开放科学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亟需在服务国家多重战略的基础上谋求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设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信息资源,打造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所需的信息资源体系,夯实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信息资源基础,强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需的信息资源支撑.

    信息资源建设开放科学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高质量发展

    面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据要素流通全流程场域构建研究

    马海群刘心蕊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国家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构建数据要素流通全流程场域,有助于提升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及其交易流通的总体效率,加快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建设.

    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经济场域理论全流程场域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信息触达:灾害预警信息语言表达的影响研究

    王芳胡千代马鑫
    3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然灾害情境下,应急预警信息的有效触达对目标受众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价值,是影响应急管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前景理论与参考点效应,运用实验研究方法收集城市暴雨灾害情境下预警信息受众的自反馈感知和行为数据,对不同参考点语境下灾害预警信息表达对信息触达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参考点设计的信息表达方式对灾害预警信息的触达效果有不同影响,其中具体信息参考点和社会比较参考点显著影响信息受众对灾害严重性和风险性的感知,而消极影响参考点则影响不显著.同时,认知负担会影响包含综合参考点以及与防范措施有关的具体信息参考点的信息触达效果.本研究推进了信息触达理论研究,对于改进政务信息表达、提升灾害预警信息触达效果、增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表达信息触达灾害预警参考点应急管理

    复合灾害谣言治理策略研究

    谢子霖宋雨杉沈锴欣翁文国...
    52-5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灾害在信息层面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已不容忽视,而灾害谣言就是这种来自信息层面危害的典型呈现.灾害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将为群众带来恐慌,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管控和治理灾害谣言已经成为共识.已有研究仅聚集于单一灾害场景中的仅涉及一种灾害的普通灾害谣言,发生于多灾场景中同时涉及不同灾害的复合灾害谣言尚未获得足够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总结复合灾害谣言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适用于治理复合灾害谣言的治理策略,以期能够为多灾场景中的灾害信息治理提供支持和帮助.

    复合灾害谣言网络谣言谣言治理辟谣策略灾害信息治理

    数智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失范行为:AIGC赋能的扎根理论分析

    赵海平刘志鑫孙彦超江娜...
    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时代个人信息被广泛收集和深度利用的背景下,识别个人信息保护失范行为对于推进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采用AIGC辅助的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2100个违法案例进行定性分析,识别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常见的信息保护失范行为,并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最终确定了11大类、55小类个人信息保护失范行为,并分析了数智时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点问题.本研究不仅能够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研究提供可遵循的理论框架,还可为政府职能部门等各类组织提供决策支持.

    个人信息保护失范行为AIGC扎根理论隐私合规信息安全

    科学突破主题的学科交叉演化特征分析

    杨俊浩许海云王超刘春江...
    7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领域主题粒度上探究学科交叉对科学突破的影响,推进对科学突破动力机制的认知.通过分析时序数据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新兴研究主题的突破性潜力及其学科交叉特征.首先从新兴研究主题中识别科学突破主题,之后分析不同类别中科学突破主题的学科交叉特征,进而分析科学突破主题及其知识基础文献的被引量与学科交叉数量增减演进趋势的一致性,最后测度科学突破主题的被引量与其学科交叉数量时间序列之间的预测因果关系,以此探究科学突破的产生与学科交叉的关联.以干细胞领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发现,科学突破主题的学科交叉特征可划为三个类别,且科学突破主题与其知识基础在被引量和学科交叉数量的增减演进趋势上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大多科学突破主题被引量时间序列与学科交叉数量时间序列间的预测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因此不能仅用学科交叉数量指标识别或预判科学突破主题.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科学突破研究的特征提供了有用的线索与有益的启示.

    科学突破学科交叉引文曲线演化特征动力机制新兴研究主题

    科学与技术知识融合中的新近性与时域性作用研究

    张佳锐康乐乐孙建军
    8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专利吸收科学与技术知识的时间属性特征及其对专利创新结果的影响,有助于提升对知识吸收中时间效应的理解.利用专利的引文时滞,采用新近性和时域性表征专利吸收知识的新近程度与时间跨度,基于1979-2013年申请的2,563,948项目标专利,6,693,213项引用专利与3,978,556篇引用论文,分析专利吸收科学与技术知识的新近性与时域性分布,并探究时间属性与专利影响力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子工程领域专利依赖于新近的科学与技术知识,而化学相关领域则依赖于时间跨度更大的科学知识;与企业相比,高等院校与政府机构倾向于利用更新和时间跨度更小的知识.广义负二项回归结果表明,高新近性的科学与技术知识、高时域性的技术知识会显著增加专利影响力的不确定性,而高时域性的科学知识会降低专利影响力的不确定性.

    专利创新知识流动科学-知识新近性时域性专利影响力

    高校高价值专利技术机会识别研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冉从敬李旺黄文俊
    10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高校高价值专利技术机会识别方法,使用主题建模、突变级数法、机器学习与离群值检测算法,在评估出高校高价值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出具有潜在技术机会的技术主题与专利技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潜在技术主题集中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等前沿领域,AI影像、AI诊疗等技术为该领域的潜在技术机会,且上述技术均有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支撑.本研究方法突破了单一技术机会识别方法识别结果针对性不强、识别专利价值不大、识别结果形式较为单一等核心问题,相关识别结果可以为高校技术转移、技术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决策支撑.

    高价值专利专利价值评估技术机会识别突变级数法离群值检测算法

    区域技术"关键-共性"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燃料电池汽车领域为例

    李悦马亚雪孙建军
    117-132,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关键性与共性度两个方面,探究区域技术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为政府部门定向引导产业创新、调整技术发展策略以及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为例,以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前四位代码表征技术单元,构建面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区域技术单元多层共现网络,提出技术关键性与技术共性度测度指标衡量区域技术"关键-共性"特征,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比较区域内产业技术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2010-202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究区域技术"关键-共性"特征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技术关键性技术共性度产业创新区域创新创新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