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亚非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亚非洲
西亚非洲

杨光

双月刊

1002-7122

waaa@cass.org.cn

010-64039151 64039158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3号东院(北京1120信箱)

西亚非洲/Journal West Asia and Afric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主办、西亚非洲杂志社编辑、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刊物。自1980年创刊以来,《西亚非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要刊载研究西亚非洲地区政治、经济、国际关系、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学术论文,一是我国中东中东、非洲研究学者的权威性理论学术园地,也是我国政府部门决策和研究人员、国内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国际问题教研人员,以及全国外经贸企业业务主管和市场调研人员的重要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非现代化发展道路探索的多样性与共通性

    张春王海璐
    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西方现代化的整体成功,既有理论往往强调现代化的单一模式和线性进步,贬抑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并掩盖其背后的共通性.竞争性理论与实践的存在,加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不仅凸显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可能,更展示了多样性现代化道路的3个共通要素,即凝聚发展共识、培育发展动力和强化发展韧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得益于中国通过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从而凝聚国家发展共识;通过实现内生驱动、优化资源配置和以发展优先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从而培育发展动力;通过实行经济多样化、渐进式改革和风险预警与危机管理,从而强化发展韧性.相较而言,非洲国家拥有传统共识治理与现代民主治理的融合经验,并在协调"发展—安全—治理"三者关系、开展风险早期预警与管控等方面付诸大量实践,正在积极探索自身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尽管中国与非洲国家存在诸多国情差异,但双方围绕发展共识、发展动力和发展韧性展开现代化经验交流,可有效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推动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非洲发展共识发展动力发展韧性

    国家建构、政治文化与政治危机——中东国家政治现代化的三维考量

    韩志斌马云飞
    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东国家的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独具特色,从国家建构、政治文化和政治危机3个维度可以探究中东国家政治现代化的历史经纬、文化机理和面临的挑战.中东国家在政治现代化的启动、演进和探索过程中,以伊斯兰政治文化、强人政治文化、部落主义政治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政治文化一直是影响这些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风向标,而以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伊斯兰中间主义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文化则是反映中东国家政治现代化质量和水平的"晴雨表".中东国家政治现代化面临着国家认同、政治整合、政策贯彻、民众参与、政治分配、政治合法性等六重危机与挑战.因此,中东国家只有跳出西方政治模式的"窠臼",以自身国情民意为基础,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政治现代化发展道路.

    政治现代化中东国家建构政治文化政治危机

    20世纪大国政治与巴勒斯坦问题的悲剧

    刘中民
    5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世纪,大国政治对巴勒斯坦问题形成、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对中东的争夺和充满矛盾的安排,直接导致了巴勒斯坦问题的产生;基于一战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失败的现实,美国和苏联在二战后就不合理的巴以分治方案达成一致,导致了阿以冲突的长期化和巴勒斯坦问题被搁置;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争霸中东成为美苏中东政策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遭到严重忽视;70年代,巴勒斯坦问题在美、苏中东政策中的重要性有所上升,但巴勒斯坦的民族权利和建国权利仍未得到重视;80年代,美国提出中东和平方案,而苏联则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拒绝阵线"进行反对,导致阿拉伯世界进一步分化和巴勒斯坦问题的复杂化.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巴勒斯坦问题的悲剧在本质上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推行大国政治、争夺中东霸权的产物,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国强权从自身利益出发制造和操控巴勒斯坦问题,进而使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久拖不决的世纪难题.

    大国政治巴勒斯坦以色列巴以冲突国际体系

    中东地区人工智能发展态势与挑战

    佘纲正房宇馨
    7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引领人类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变革的新动能,也愈发受到转型中中东各国的关注.基于发展、安全与对冲的逻辑,中东国家制定了符合各自国情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并通过设立专职管理部门、出台人工智能发展适用的法律和建立监管体系、大力资助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国际与地区人工智能治理合作等举措付诸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中东地区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系列内生性障碍,还可能带来固化弱势群体地位、扰动就业市场、加剧极端思想扩散等方面的社会风险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军事化开发运用对该地区带来的安全冲击也不容忽视.从"全球南方"视角来看,中东地区既拥有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实践的先锋经验,也难以避免"全球南方"所共同面临的发展困境;中东地区在本土语境中找寻优化人工智能的路径探索,将为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发展人工智能提供相应的启示与参考.

    人工智能"全球南方"中东国家数字时代科技发展国家治理

    军用无人机出口在土耳其进取性外交中的角色与作用

    李捷冀保冰
    10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拉伯剧变后,土耳其外交中的进取性导向日趋明显.在此背景下,土耳其有意将无人机出口作为外交工具,服务于进取性外交政策.凭借国际市场不断增长的无人机需求,土耳其得以利用无人机出口强化军事政治关系、交换所需利益、间接干预地区冲突、改善双边关系,对内巩固了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国内基础,对外塑造了对土耳其有利的地区地缘格局,且拓展了土耳其地缘政治影响力,整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无人机本质上属于军事武器,土耳其以对外军售的形式来拓展自身影响,其局限性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为:军用无人机出口凸显了土耳其外交理念的内在矛盾,弱化了其人道主义叙事效果;招致土耳其地缘竞争对手的反制,增加其地区竞争压力;加剧了全球无人机扩散,损害了土耳其试图建立的"负责任"国际形象.

    土耳其外交无人机出口"进取和人道主义外交政策"地缘政治

    伊朗与以色列网络空间冲突的演进、动因及影响

    陈瑶
    12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伊朗遭受2010年"震网"网络攻击以来,伊朗与以色列在网络空间的攻防冲突日益激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且成为双方战略对抗的新形式之一.伊、以在网络空间展开激烈的攻防能力竞赛,网络攻击增加且造成了现实破坏性结果.网络空间"进攻占优"的特性使得伊、以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来实现各自战略对抗目标.网络冲突不会引发大规模军事报复以及缺乏国际社会监管,又有助于约束冲突烈度,促使双方不断加强在网络空间的攻防对抗.伊朗与以色列在网络空间部分地实现了对抗目标,但网络冲突加剧则促推双方战略对抗升级、深化双方之间的安全困境与对立状态;双方在网络空间冲突过程中提高了军事体系信息化水平、加强与域外大国网络合作、在地区构建网络攻防体系,增加了自身可运用的军事力量和手段.伊、以网络空间冲突与现实军事对抗相结合的"混合战争"趋势日益明显.

    网络空间冲突伊朗以色列国家安全"混合战争"

    以色列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鸿沟及其治理

    焦慧凝
    151-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色列成为中东地区的经济强国,其重要原因在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基础教育则被视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石.以色列基础教育的宗旨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助力国家经济及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色列在大力普及互联网的同时,注重推广基础教育数字化,并建设了完善的国家数字学习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教育.但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因受国家教育政策、家庭经济收入、社会文化及家长代际传递因素的影响,师生及家长间数字鸿沟问题日渐凸显.为了弥合数字鸿沟,以色列政府采取以优质均衡为政策导向,增加投资缩小族群差距,以观念引导提升教师队伍质量等多措并举,以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尽管目前以色列基础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整体看来,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先行先试、数字鸿沟的有效治理等做法有助于提升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质量,也对发展中国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教育数字化以色列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数字素养

    Abstracts

    171-176页

    《西亚非洲》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