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胡虹文

季刊

2095-8978

xyng@chinajournal.net.cn

0376-6687706,6689706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农专路1号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各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苏盛高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美好生活得到满足的体现,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式现代化纵深推进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必将成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离不开马克思的生产力三要素理论,它为我们研究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从价值逻辑看,新质生产力赋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能够彰显劳动者的自我价值,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以创新技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科技推动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新质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三要素理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现形式的探索——以信阳市为例

    张潜弋陈帅名
    6-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汲取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民主政治道路,即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信阳市在基层民主实现形式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收获了有益经验。

    信阳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思考

    农耕文明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刁丽芳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底色。农耕文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丰厚精神文化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农耕文明的现代转型厚植现实土壤,二者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这是农耕文明何以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但当前农耕文明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仍存在价值认同危机、资源挖掘不充分、推广与传播不到位等现实困境。为此,应从弘扬农耕文明主体性、充分挖掘农耕文明资源、创新农耕文明传播方式与途径等实践路径入手,促进农耕文明现代转型,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指明前进方向和提供根本遵循。

    农耕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农耕文化

    存款占有的刑法教义学反思与重构

    王宣博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存款从属性上看分为存款债权与存款债权所对应的现金,对于存款占有的讨论应当考虑存款的不同属性。目前,有关存款债权的学说主要有存款人占有说、银行占有说、共同占有说和区别占有说4种。这些学说的争议主要存在以下两点:(1)能否承认对财产性利益的占有;(2)能否采取规范性占有。本文对4种学说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应当承认对财产性利益的占有,在规范性占有和事实性占有上对存款进行具体认定。结合应用实例分析,综合来看,区别占有说更符合我国司法现状,也更容易解决涉及存款的财产性犯罪的定性定罪问题。

    存款债权存款现金规范性占有区别占有说

    系统法学视域下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关系演进与贯通

    黄国群杜桂玲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教义学系统在规范上的封闭性是刑法得以存在的前提,也是认知上开放的前提,刑法教义学具备内部权威观点的选择体系,教义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法律人专业性的发挥,需要明确刑法教义学和刑事政策之间的界限,发挥刑事政策对刑法教义学的补充和参照作用。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学之间的融合与贯通是未来刑法发展的方向,为更好地实现二者融合与贯通,需要发挥两个系统的结构耦合作用,加强刑法教义学和刑事政策的沟通,实现刑法教义学和刑事政策的双向相助,借系统耦合作用而相得益彰。

    卢曼系统论刑法教义学刑事政策认知上开放规范上封闭

    粮食生产安全稳定性测度及约束条件——以河南省为例

    罗锦琼鲁礼新徐珊珊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供需均衡的经济规律,构建河南省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结合粮食重心变化,运用熵值法和障碍度模型法,测度河南省1985-2021年粮食生产力稳定性水平和约束条件。结果表明:(1)河南省居民口粮消费占比降低的同时总量没有降低,饲料消费和工业消费总量增长的同时消费占比也逐渐增长。(2)河南省粮食生产重心变化幅度依次为:花生>禽蛋>奶类>大豆>牛>玉米>羊>小麦>猪,农牧重心集中交错并向干旱区移动,加剧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3)1985-2015年粮食生产评价指数快速降低,2015-2021年相对稳定,年际波动幅度较大,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欠佳。(4)影响河南省粮食生产力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粮食生态安全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稳定性中的主要短板。

    粮食安全消费供给生产力稳定障碍因子

    大数据背景下当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柯希均王磊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代企业积极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本文分析大数据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数据驱动的决策管理、商业模式创新、营销策略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等策略,并以亚马逊大数据驱动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为例,说明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经济管理模式,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基于双三螺旋模型的农户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研究——以河南省重渡沟村为例

    朱源清杨静慧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得可持续生计是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首要目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河南省重渡沟村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案例,通过可持续生计框架剖析农户参与乡村旅游行为,对农户可持续生计面临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与分布失衡、生计策略单一、制度与结构有待完善和生计结果有待优化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农户自身素质阻碍生计目标的实现,政府、企业等主体责任体系的有待完善,知识生产和利用困境是农户可持续乡村旅游生计的关键阻碍。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的双三螺旋模型,以农户生计保障视角提出外部支持和农户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共同发力的可持续旅游生计路径。

    双三螺旋模型可持续生计乡村旅游农户参与行为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凝聚"集体人力资本"的理论由来与实现途径

    程克群张宏广惠璐瑶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破解乡村人力资本集聚难题的一条重要路径。凭借独特的品牌优势,依托品牌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有机融合,借助"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破与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做强区域产业经济、助推产业高质高效发展过程中重构了人力资本要素,并通过品牌共享、社会认同和集体行动三种途径凝聚了农户、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成的"集体人力资本"。其中,品牌共享强化了多方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共享合作机制,社会认同唤醒了个体对其所属品牌群体的意识、较好地匹配了自我与群体的目标、合作,集体行动促进了横向"互补—合作"关系与纵向"投入—产出"关系的形成,提高了品牌参与主体的协同与创新能力。这一研究有助于揭示农业品牌化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的内在逻辑,为实现乡村振兴内部要素的结构联结、功能联结提供理论支撑。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集体人力资本品牌共享社会认同集体行动

    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之路——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田华刘婷婷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融合视域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再到传播,都在不断探索创新。作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河南卫视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在内容方面垂直挖掘寻求创新、在形式方面融合科技创造奇观、在传播渠道方面拓宽渠道多元传播。文章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探索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再现与创新,即用新形式、新技术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

    媒介融合文化类电视节目传统文化河南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