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信阳师范学院

刘彦明

双月刊

1003-0964

xyxb2006@163.com

0376-6390837-3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信阳师范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刊物的宗旨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文化交流,繁荣学术研究,提高刊物质量,推动教学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共生共育研究

    马生松辛治洋
    66-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现共同进步、协同共育的有效途径.基于教育生态学中共生理论,审视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共生共育的实践,发现其目前存在着共生单元联动不足、共生模式演化受阻、共生环境支持乏力等实践困境.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共生共育,理应强化家校共生理念,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促进共生单元联动;完善指导服务体系,畅通能量传导渠道,推动共生模式演进;健全指导制度建设,营造家校共生文化,形成正向共生环境.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家校共生共育家庭教育共生理论

    小学全科师范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调查研究

    董银银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小学全科师范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关系,通过对879个有效样本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小学全科师范生的专业承诺呈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规范承诺最高,情感承诺和继续承诺次之,理想承诺最低;总体来看,小学全科师范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依次是学习行为不当、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就感低;教师职业认同、专业选择动机、专业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设施配备、专业指导、班级氛围、专业实践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健康状况与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关系密切.改善小学全科师范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需要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完善招生政策,增强思想认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健康成长.

    小学全科师范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理与路

    薛念文杨堰攒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交叉融合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数字教育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教学也面临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侵入与文化自信教学话语失力的现实挑战.为此,要有侧重地挖掘数字技术赋能思政课文化自信教学创新发展的优势,找准着力点,实现思政课文化自信教学的三重转向:交叉学科转向、数字场域转向及日常生活空间转向,以此不断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厚植大学生文化自觉,进而激励他们在强大的文化自信中奋力投身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征程.

    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思政课教学文化自信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演变:内涵、特征及趋势

    崔宇路杜幸珂张海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概念伊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演化已经走过三十余年.审视过去,学科教学知识结构中新元素的融入、学科化的探讨、层级化的审视以及智能化的思虑,促使了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当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演化存在四种发展趋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呈现博约合一的融合状态、教师师学科教学知识关注教育实践的相互嵌合、教师师学科教学知识重视教育情境的内生反思、教师师学科教学知识存在发展革新的时代审视.这些趋势促使了教师师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国际化、境脉化、多样化的发展.今后,教师学科教学知识需要基于数据技术驱动做出变革:使用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革新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教师原有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中嵌合数据素养、关注教育实践中数据驱动的教师反思和规律总结,以此促进智能教育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龙起源的考古学再探索

    朱乃诚
    94-9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中国龙的原型是扬子鳄,起源于距今6 000多年前.中国龙起源阶段的社会意义主要是象征着"力量""能力"以及"威信"与"权威",这一阶段产生了崇敬龙的意识.由陶寺龙,经石峁龙,至新砦龙和二里头龙,龙的形象是连续发展演化的.陶寺龙成为陶寺文明社会的一种共同的精神信仰;石峁龙形态开始走向成熟,与夏王朝甚至是夏王室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新砦龙是二里头龙的直接前身;二里头绿松石龙的出现,标志着具有神形兼备的中国龙的形态和特质在距今3 700年前后达到了成熟,从而奠定了中国龙形态在伴随着王朝国家的发展而演化至今的基础.

    中国龙西水坡陶寺石峁二里头新砦

    黄帝姓氏文化视域下曹魏政权的世系建构

    陶广学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曹操祖上的微贱与其父曹嵩的身世不明,他亲作《家传》以建构曹魏世系.曹魏政权建构家族世系的主线是从"曹氏族出自邾""曹叔振铎之后"到"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最终确立虞舜为始祖,是曹丕以后曹魏政权的共识.曹魏政权坚持曹氏"出自有虞氏",成功地解决了祖上微贱与代汉自立的矛盾,故历史人物舜在代汉的政治变革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曹魏政权确立舜为始祖并大力宣扬"其先出于黄帝",不仅顺利地实现了代汉的目的,还取得了正统的地位,同时有利于强化中原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凝聚力,体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

    黄帝姓氏文化曹魏世系

    "他者"眼中的"馔飨"——论朝鲜《燕行录》所见中国的饮食文化与国家形象塑造之关联

    张雨雪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燕行录》中记载的中国饮食文化与作为"他者"的朝鲜使臣所塑造的中国形象之间存在关联.出使沿途所见明清中国的"馔食",是朝鲜使臣对彼时中国形象认知的"透镜";参加的各式"宴飨",也是其与中国人交流的重要媒介.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在其他民族语境中建构中国形象的一种认知体系.从中国饮食文化的角度,使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朝鲜使臣眼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朝鲜燕行使《燕行录》饮食文化中国形象

    AI动画如何解决"闪烁"缺陷

    余青龙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AI技术的不断突破,现阶段的AIGC软件已经具备了多种生成动画的功能.但是,由于每一帧画面的整体风格与形象细节不统一,传统AIGC软件所生成的动画往往存在画面"闪烁"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相关人士通过改善制作流程和动画生成算法的方式,对AI动画的创作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改进.文章通过分析Corridor团队和Ebsynth插件的创作模式,总结出现今AI动画制作在稳定图像噪点、处理图像素材、动画自动补间等方面的技术升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现今AIGC软件在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对AI动画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AI动画画面闪烁CorridorEbsynth

    "杖""柄(棅)"与"执持"类动词组合的词义共变考察

    刘沛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杖、柄(棅)"本是单纯表示器物的名词,与"执、持、握、掌、攬(揽)"等动词搭配后,两组词语在词义上发生变化并逐渐抽象化.从传统引申理论对这种词义演变进行解释,显然缺乏充分理据,而从词义共变角度出发,在"杖、柄(棅)"与"执、持、握、掌、攬(揽)"等组合的特定语境中对两组词语进行考察,并借助隐喻认知理论对这种词义演变的发生机制进行合理解释,恰恰能够弥补传统引申理论对此研究的不足.

    "杖""柄(棅)""执持"类动词词义共变

    《三国演义》"倚夜"结纂的叙事效果及其意蕴

    许中荣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演义》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作一部掩映在夜色中的政治史、军事史.罗贯中不仅通过战争、谋议的"夜间化",增强政治、军事中波诡云谲的戏剧效果;而且以灯烛、火把等光源实现场景或人物的聚焦,强化叙事场景或人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借助星、月等"闲笔"烘托氛围,从而赋予小说叙事盎然的诗意情调.此外,《三国演义》还有意识地借助秋夜、冷月等自然界中带有"寒意"的事物,或是通过"占星"与"夜梦"等命定式悲剧色彩的小说叙述,或是以"互涉"的形式把小说文本引入悠远的历史语境,从而赋予小说叙事苍凉的历史情韵与厚重的文化底蕴.

    《三国演义》"倚夜"结纂叙事方式文学兴味历史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