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管理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管理改革
行政管理改革

郝春和

月刊

1674-7453

xzglgg@nsa.gov.cn

010-68929877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长春桥路6号 国家行政学院

行政管理改革/Journal Administration Refor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关注我国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反映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成果,介绍国外行政管理改革的新做法和新经验;突出应用性、咨询性和政策性,以高层次、权威性的言论和成果,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的精神和部署,指导行政管理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推动行政管理改革深入发展;为政府管理改革提供咨询建议,为建立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改革体制提供智力支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宏观分析框架

    汪波周其鑫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治理作为省域治理与县域治理之间的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承上启下功能."TOE-SC"框架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党建引领与制度规范双重因素,从而形成更具本土性的分析框架,以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逻辑.在此框架之下,党建引领、生态重塑、技术赋能、组织优化与制度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场域相互耦合的知识谱系.

    市域社会治理TOE-SC党建引领制度规范

    做好"人工智能+"市域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创新工作

    丁元竹
    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当前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状况以及人类历史技术进步基础上的城市演化与社会治理创新规律,我国需要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创新.当前,推动数字变革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需加快创新人工智能在市域社会治理领域的应用场景及相关数据和算力研究,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大模型开发,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技术引领.尤其是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开发适合于市域社会治理的垂直模型,使"人工智能+"落地市域社会治理领域,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市域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枫桥式工作法"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王斌通
    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枫桥式工作法"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各行业各领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秉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工作方法,具有鲜明实践特点.以"枫桥式工作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需要加强多元共治,增强社会治理的系统性与协同性;创新智慧治理,提高预防型法治建设能力与水平;深化调解运用,实现调处息争与权益维护良性互动;提高治理质效,营造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式工作法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效能

    新时代事业单位改革的制度逻辑与优化路径

    张克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新时代事业单位改革经历了分类改革、纳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统筹推进等阶段,遵循转变机构职能、强化公益属性和重塑布局结构等制度逻辑,在理顺政事关系、提高公益服务质量、精简机构职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仍存在不同类型和层级改革推进成效不均衡,部分参公管理类事业单位改革方向不明确,管办分离改革不顺利和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矛盾问题.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应当全面实施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加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力度,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管办分离原则,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新框架.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优化协同高效管办分离

    面向现代化的政府运行保障体系建构

    卢亮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政府运行保障体系需要转变传统机关事务发挥作用的路径依赖,建立系统高效的运行保障机制.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破解政府内部治理难题,推动党政机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当前政府运行保障面临的实践困境,基于集中统一、节俭高效的目标,构建政府运行保障体系的分析框架,从坚持节俭高效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资源统筹协调、深化开放多元四个维度构建政府运行保障的系统性治理模式,提升政府运行保障的效能性、专业性、协同性和示范性.

    政府运行保障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

    推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政策取向——基于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协调视角

    蔡之兵李江涛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升级与局部传统制造业向外转移的现象充分表明我国实体经济遭遇了较大发展压力.与美国、日本制造业大规模向外转移发生于产业升级完成之后这一演变特点不同,我国在产业升级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制造业分化现象.基于过去经济发展的机理和动力,指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功能异化与关系失衡,是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成因.为此,基于增强我国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发展韧性的根本目标,提出未来应在厘清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内涵、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立足于两类政策的空间属性,加快建立政策的空间协同机制,推动实现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两策合一,确保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实体经济政策取向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政策协调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合并监管研究

    崔竹刘志洋陈昀璐
    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稳步推进地方政府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合并监管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短期流动性风险较高.但是地方政府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分别监管模式在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债务融资自律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不统一问题,难以从整体上有效识别和防范债务风险,难以遏制地方政府盲目举债.建议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长效监管机制,推进隐性债务与法定债务在债务管理体制、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和债务融资自律机制等方面统一规则、合并监管,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隐性债务合并监管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