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朴基炳

季刊

1004-7999

nxxb123@yahoo.com.cn

022-23962479

133002

吉林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系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吉林省一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月见草籽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宗雪晗姜雯张鹏宇姜春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 L.)籽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该研究以月见草籽乙醇提取物(Oenothera biennis L.seeds,OBSD)为材料,探究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和对细菌细胞膜与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抑菌浓度为4 mg/mL;经OBSD处理后,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电导率增大,碱性磷酸酶含量上升,胞内核酸和蛋白质泄漏,扫描电镜显示细菌细胞形态及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细胞内容物泄漏,并且OBSD通过抑制糖酵解途径(Embden-meyerhof-parnas,EMP)中的磷酸果糖激酶(Phosphofructo kinase,PFK)、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及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PK)的活性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呼吸作用,最终起到抑菌效果.该研究探明了月见草籽抑制枯草芽孢杆菌的机制,为月见草籽的使用及开发奠定了基础.

    提取物月见草籽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活性呼吸代谢

    长白山人参主产区人参果浆成分比较研究

    陈海宁孔令蕙程英伟张炎婷...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果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利用人参资源,以长白山人参3个主产区(通化县、安图县、白山市)、2个类型(高丽参和本地参)人参果浆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等实验方法测定7种单体皂苷、蛋白质和16种氨基酸含量,并对总皂苷、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成分逐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丽参总皂苷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本地参.不同地区高丽参果浆中,安图县两江镇总皂苷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最高;两江镇高丽参果浆中7种单体皂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长白县二十一道沟和安图县两江镇高丽参果浆中分别有9种和7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长白县二十一道沟.不同地区本地参果浆中,安图地区营养成分含量整体高于白山地区.研究结果为制定长白山人参果浆质量标准和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开发人参果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人参果浆人参皂苷蛋白质氨基酸

    "1+5"模式非林地人参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李勃桓逄东霖孔令蕙李翔国...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际微生物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与转化,并与植物的生长及健康密切相关.该试验为了探讨非林地人参土壤中细菌群落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对"1+5"模式非林地人参根际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季节人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差异,假单胞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为人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GP6、盖勒氏菌属为人参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但随着栽培时间的增加,细菌的多样性逐渐下降.该研究为筛选适宜非林地种植的人参品种和改善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非林地人参高通量测序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

    玉米新品种"福莱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李开俊张占金沈利国刘喜明...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莱58"是吉林市福莱特种子有限公司以自选系"T55"为母本、自选系"G432"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新三元科企联合体北方早熟组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新三元科企联合体北方早熟组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210179).该品种生育日数119 d,需≥10 ℃活动积温2 350 ℃左右,并具备了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好的优点,适宜北方春玉米早熟区域种植.

    玉米"福莱58"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洋葱新品种"科威红10号"的激光诱变选育及栽培技术

    单成海杨林吴德萍董旋...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He-Ne激光3、6、9 mW,分别辐照短日照红皮洋葱品种"红0807"的湿种子10、20、30、40、50 min各5 000粒,以高产、成熟期早为育种目标,从激光辐照洋葱的变异后代中,选育产量高、成熟期早和抽薹率低的洋葱品种,经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选育出洋葱新品种.该品种每公顷平均产量为84 233.7 kg,比对照品种"西葱2号"增产17.04%,比亲本"红0807"增产20.22%,增产极显著;抽薹率为3.58%,比亲本降低了18.08%,熟期为175 d左右,表现早熟.该品种被命名为"科威红10号",2023年通过中国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川认菜2023009).

    洋葱激光育种"科威红10号"栽培技术

    高产抗病玉米杂交种"福莱62"选育及配套栽培要点

    许中明李芮莹侯杰王铁成...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在保障全球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全球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选育高产抗病的玉米品种成为玉米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在此背景下,吉林市福莱特种子有限公司以自选系"C48"为母本、自选系"Z102"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的玉米新品种"福莱62",2021年通过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国审玉20210283).该品种生育日数127.7 d,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脱水快和抗灰斑病等特点,适宜在辽宁省东部山区、辽北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和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等部分地区种植.

    高产玉米"福莱62"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β-环糊精与亚油酸包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曹川熊芸徐莹丁秀玲...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究亚油酸(linoleic acid,LA)与β-环糊精(β-CD)形成的包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并评估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期提高LA在需要经过热处理的食品加工及制药行业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共沉淀法制备LA/β-CD微胶囊,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TGA-DSC)等技术进行综合表征.在LA与β-CD比例为1∶6的条件下,制备的LA/β-CD包合物得率达到82.8%.FT-IR光谱分析显示,LA/β-CD包合物的特征峰发生偏移,且峰强度有所减弱,表明新的氢键形成.XRD分析中,β-CD的特征衍射峰消失,而在2θ角为18.05°和17.65°处出现了新的衍射峰,这证实了LA与β-CD成功形成络合物.TGA-DSC测试结果显示,LA在50~400 ℃的温度范围内质量损失超过90.6%,而包合物仅损失了78.3%,这显示出包合物具有更优的热稳定性,减少了外界环境因素对LA的不利影响.该研究证实,β-CD作为一种高效的壁材,显著提升了LA的稳定性,并为其在食品加工、制药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所制备的LA/β-CD包合物展现出更佳的热稳定性,对于需要经过热处理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β-环糊精亚油酸包埋

    枇杷叶抗氧化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张元波李颂魏庆红王涛...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建立枇杷叶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枇杷叶抗氧化活性的有效成分.该试验以不同产地的枇杷叶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指纹图谱,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为抗氧化作用的药效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进行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研究其谱效关系,进而筛选出其抗氧化物质基础.结果建立了11批枇杷叶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以9号峰(齐墩果酸),10号峰(熊果酸)为参照峰,确定了10个共有峰,11批枇杷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在0.742~0.998.主成分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号峰、5号峰、6号峰、7号峰、9号峰(齐墩果酸)、10号峰(熊果酸)是反映枇杷叶抗氧化药效的重要特征峰.该试验结果为枇杷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枇杷叶抗氧化指纹图谱谱效关系

    "双碳"目标下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生态效率评价

    胡双宇郑娇赵昱含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2000-2022年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空演变规律,评价其生态效率,从而为构建低碳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碳减排、促进东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理论支撑.该文基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相关数据,采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碳排放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分析农业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评估农业生态效率值.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总体上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生态效率呈现出非稳定变动.依据分析结果,为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应制定针对性的农业减排策略,以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的双赢,进而达到碳中和目标.

    "双碳"目标农业碳排放生态效率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制及实践路径

    王垚詹志华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优化农村社会治理以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活力.然而,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且布局亟待优化、数字人才短缺与专业队伍匮乏、技术成本高昂致使应用场景受限,以及数字政策滞后和监管机制不足等难题.因此,加快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优化乡村数字人才队伍、聚焦乡村产业数智化转型、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实现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有效赋能已成为当务之急.

    数字技术乡村振兴数字人才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