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宜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宜春学院学报
宜春学院学报

李明斌

月刊

1671-380X

ycxyxb@126.com Yichuncollege@263.net

0795-3201238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学府路576号

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综合性本科大学宜春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政党、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

    张洪萍张艳王为兴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遵循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党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一论两线",在政党建设国家上秉持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社会上遵循唯物史观的生产方式论,在社会规制政党上坚持群众路线,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实践道路,不断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多维度探究

    论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建设的基本历程

    张银霞
    10-1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建党以来,在遵循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学说、政治属性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党的政治能力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回顾党的政治能力建设的基本历程,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建设基本历程

    文化自信视角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旨趣与有效方略研究

    钱归归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夯实国家力量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沃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本文以文化自信为背景,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涵、指导原则进行分析,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把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旨趣,进而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加强教育贯穿、加强技术赋能、加强文化创新等相关有效方略.以期能够增强相关人员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最终达到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目的.

    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性发展

    "国之大者"的内涵指向、逻辑意蕴及实践理路

    谢和成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之大者"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厚重的家国情怀与浓烈的赤子之情.从内涵指向看,民生是"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生态是其基本意涵,大局是其内在机制,责任是其根本特质.从逻辑意蕴看,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创新是"国之大者"的理论逻辑,对"五史"的赓续与演绎是其历史逻辑,对"三情"的反思与推进是其现实逻辑.从实践理路看,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中国制度、致力中国治理,树立科学思维、善用工作方法,为践行"国之大者"提供正确的方向引领、科学的价值取向、不竭的精神动力、可靠的制度保障、强大的智力支撑.

    "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

    河南省城市韧性与数字化转型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优化路径

    李东海张丹洋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2-2021年河南省1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TOPSIS熵权法测量城市韧性与数字化转型水平,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两者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韧性建设水平总体大于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2020年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平大幅上升,超城市韧性水平;城市韧性表现出"中西高,西部、东南低,中部提升较快"的特征,城市数字化转型表现出"腹地高,四周低"的特征;城市韧性建设与数字化转型耦合度大于耦合协调度,2016-2021年各市耦合协调度大体处于濒临失调和勉强协调两种状态,2020年全省城市韧性建设与数字化转型耦合协调度达到最高水平.

    城市数字化转型韧性城市耦合协调河南省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舆论控制的新模式——基于微博舆情事件控制的案例分析

    赖庆梅
    36-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模式由单向式的传播变成多维、立体、几何式的传播,导致媒体格局、传播模式以及舆论生态与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不同,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以微博热点为例,对几个典型舆论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微博舆论传播的特点及现实困境,从舆论主体、舆论话语权掌握、舆论传播渠道、舆论传播环境四个方面出发,建构"回应—引导—联动—法治"微博的舆论控制新模式.

    新媒体微博舆论控制

    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我国30个省份实证分析

    陈蕾王心瑜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绿色金融与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基于2005-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测算各省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碳排放效率;并利用双向固定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两者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呈U型关系;绿色金融可通过技术创新、能源消费结构作用于碳排放效率;政府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中起削弱U型趋势的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绿色金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在中西部地区两者并不显著.为此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完善绿色金融发展制度,大力缩小绿色金融发展差距,推动技术创新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

    绿色金融碳排放效率技术创新能源消费结构政府研发投入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推进江西农村三产融合路径探究

    喻亮胡迪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对江西地区数字乡村和三产融合的发展、成效、问题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数字乡村和三产融合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当下数字化发展趋势下,研究两者的耦合关系,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思路和建议十分必要.以江西省为例,基于数字乡村建设背景,在理解数字乡村建设概念和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数字化背景下,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数字技术推进三产融合的内在机制,总结了数字经济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径,阐述了高校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探究助力农村三产融合的对策.

    数字乡村建设江西高校乡村振兴

    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了吗?——基于CGSS数据的PSM实证分析

    刘志红冯慧敏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混合截面数据,采用准自然实验PSM方法以克服自选择性和内生性问题,探讨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工具性作用.结果表明:(1)高等教育仍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渠道之一,但克服自选择性和内生性后,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净效应"大大降低;(2)高等教育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存在感知社会阶层流动、预期社会阶层流动和代际社会阶层流动的异质性,高等教育不能使感知社会阶层得到显著提升,但却能显著促进预期和代际社会阶层向上流动;(3)扩招后高等教育不能显著促进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高等教育不能显著促进农业户口、弱势经济地位家庭子女社会阶层流动向上流动,高等教育"阶层复制"的工具性作用有所强化.

    高等教育社会阶层流动PSM阶层复制

    西汉昌邑王国辅臣规谏刘贺的政治意蕴

    陈金凤韩超
    62-6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汉昌邑王国国主刘贺的两大辅臣王吉、龚遂,基于儒士本色和自己的政治追求,积极规谏刘贺以止其非,教导刘贺成为积极有为的王国之主.值刘贺被权臣霍光选为嗣君并登帝位之时,两人又着力规谏刘贺要恪守家国的忠孝礼制,和好霍光.王吉、龚遂因各自的性格和人生履历,规谏刘贺的内容与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富含作为王国辅臣的能力与智慧,特别是在刘贺被选为嗣君的关键时刻,他们向霍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输诚的心声,从而在刘贺政治失败后只是受到了较轻的刑罚.王吉、龚遂规谏的刘贺言行及其政治宿命,从一个特别的层面揭示出西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对地方王国政治的深刻影响,以及昭宣之际的霍光政局的政治文化性格.

    王吉龚遂刘贺霍光规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