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宜春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宜春学院学报
宜春学院学报

李明斌

月刊

1671-380X

ycxyxb@126.com Yichuncollege@263.net

0795-3201238

336000

江西省宜春市学府路576号

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综合性本科大学宜春学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兴发感动"说与传统"兴"论的关系及其审美鉴赏启示

    杨艳华奚红雨陈静
    65-6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叶嘉莹在多年古诗词研究、教授及创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兴发感动"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兴"论的继承和创新,它注重生命感发和情感体验,对于古诗词鉴赏具有多重启发和指导意义.通过对"兴发感动"的理论渊源及内涵阐释,探寻这一理论与诗词审美的内在关系,并从叶嘉莹的诗词鉴赏中探索"兴发感动"的具体运用及其方法论意义,从而提高对古诗词的感悟鉴赏及审美表达能力,展现传统文化观念在当今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兴发感动""兴"审美鉴赏

    现代航运与晚清汉口城市发展变迁

    王耀周天健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轮船运输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航运自晚清传入中国后,诸多城市就此被强行纳入世界市场体系当中,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城市发展进程就此彻底转向.明清时期,汉口曾是中西部最大最繁荣的内河水运港口.1861年开埠通商后,现代航运裹挟而来,汉口城市现代化进程由此开启.在现代轮船运输的作用下,城市空间从沿河逐步向沿江扩张,城市经济结构由对内贸易为主转向对外贸易为主,现代航运中心的城市功能初步显现.作为明清时期因商、因水而兴的城市,考察汉口在晚清时期因现代航运而引发的城市变迁过程,对近代中国城市史、交通史的研究不无裨益.

    现代航运汉口城市空间经济形态城市功能

    论王充"真"文学观及其对周氏兄弟的影响

    范永康陈泽熹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的谶纬之学和虚妄之风是王充文学观形成的外因,其"为世用"的理念则是内因.王充的文学观以"为世用"为起点和终点,以"真"为核心和途径,在事理层面上反对"华虚"、崇尚"实事",在个体层面上提倡主体之"精诚"和"禀赋",并由此形成了反古的倾向.王充对事理真实和个体真实的重视,成为崇理、尚实、求真的越文化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对周氏兄弟文学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王充文学观周氏兄弟

    文学地理学视阈下韩愈刺袁时期的文学叙事研究

    罗智伟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韩愈诗文研究的焦点一般都聚焦在文献、思想、艺术、技巧、影响、接受方面,而从文学地理学视角出发,对韩愈诗文进行研究是薄弱环节.韩愈刺袁期间作为地方官员,充分发挥职能,结合袁州地理进行了空间生产,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彰显出文学与地理空间的密切联系.从恋地情结理论来观照韩愈刺袁时期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出韩愈具有明显的恋阙情结和鲜明的政治指向.从文学地理学视角出发,可以挖掘出其文学创作与袁州地理的人地关系和空间的构建与张力,探寻其清醒的地域空间观与恋阙之情.

    文学地理学韩愈袁州刺史文学叙事

    反合论下《黄帝内经》中象数概念词的英译研究

    黄跃进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象数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模式之一,《黄帝内经》中,许多象数概念词存在有反合性质,体现了中医阴阳和合的辩证关系.以反合论为切入点,分析《黄帝内经》中象数语言的反合表征,提出反合论下象数词的正反合英译策略,以期为中医象数概念词的英译提供一种新研究思路,也为反合论在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方面拓展了实际应用领域.

    《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反合性质英译策略

    中外高校英文网站对话传播特征对比研究与启示

    李佳美刘伟
    95-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外各40家高校英文网站的对话传播特征.结果显示,中外高校英文网站在对话传播特征上存在异同.相较于国外高校,中国高校英文网站在提供外国专家学者信息、媒体信息方面,界面便捷性,用户回访以及对话回路方面均表现出不足.然而,在面向留学生信息的传播上,中外高校英文网站并未展现出显著差异.这一发现揭示了中国高校英文网站在对话传播方面尚存短板,特别是在目标受众意识方面亟待加强.本研究对于提升中国高校国际传播能力以及优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策略具有有益启示.

    对话传播高校英文网站内容分析对比研究

    论《文学概论》"金课"建设

    吴未意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年教育部已提出建设中国"金课"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文学概论》的"金课"建设研究尚未可见.基于"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建设《文概》金课可采九项具有可行性的举措.如结合学生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阐释文学理论知识,同时指导学生提升作品、推荐参加省级以上的相关竞赛,以赛促学,利用"切身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系统讲授相关版块知识后,精选相关前沿、权威、难易适中的学术论文,抽出约40%的课堂时间,要求学生课后分组合作探究、人人参与、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展示,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与综合能力;从教学内容到课堂状态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等.

    《文学概论》"金课""两性一度"以赛促学课程思政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史料运用问题

    范国富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料运用服务于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教师应以核心问题为导向,选择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现场,恰当地使用传记材料,注重辨析作品的版本差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建作家与作品的深度关联,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文献材料的选用绝非仅是对教材文学史观的重复论证,还是对既有文学史认知的延伸.教师运用史料应有自觉意识,明确史料运用的前提与限度.由此,教师可摆脱传统文学史教学过度注重知识灌输的泥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学术探索热情,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史料运用

    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传播概论"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黄华
    115-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网络传播人才培养以及全方位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针对"网络传播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对象及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三维度、双路径、三融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课程思政以培养专业理论素养高、网络传播实践能力强、在专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服务社会的新时代网络传播人才为"三维度"课程目标;以专业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合、网络传播技巧与社会服务项目融合、知识点与案例分析融合的"三融合"课程内容重构;以"理论"和"实践"为双擎,建立线上线下"双路径"混合式教学实践模式.

    网络传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建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肢体艺术的维度提升——音乐理论与作品鉴赏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实践作用

    刘小令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赏析与音乐理论对于高校舞蹈专业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舞蹈艺术中,音乐贯穿于舞蹈的创作及表演,而舞蹈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通过日积月累与舞蹈的学习齐头并进.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可通过音乐赏析来提升对音乐感性层面的认知,再通过理论学习提升理性的运用能力,从而使舞蹈的创作能力与表演能力得到增长,提高自身肢体艺术的维度.

    音乐赏析音乐理论高校舞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