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色冶金节能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色冶金节能
有色冶金节能

王先琼

双月刊

1008-5122

ysjn100@126.com

010-63936593

100038

北京复兴路12号

有色冶金节能/Journal Energy Saving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顶侧复合连续炼铜系统开发之工艺流程再造

    陆金忠孙晓峰李海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氧顶吹浸没熔炼工艺是在特定时期引进并在国内实现消化创新和广泛应用的铜冶炼技术,为我国铜冶炼行业从传统熔炼工艺向现代强化熔炼工艺的跨越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连续炼铜技术和短流程技术快速发展,造锍熔炼在高富氧浓度、高铜锍品位、高温和高处理能力方向上不断突破.在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国内各生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围绕铜冶炼系统的绿色节能降耗开展了系列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文围绕新时期铜精矿富氧顶吹浸没熔炼工厂技术升级改造的工艺创新与流程再造进行探索,提出总体思路和开发方向,包括主体设备供风装置增加侧吹喷枪,并对冶金炉炉体结构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相应的改造,取消原料制粒系统和沉降电炉,实现高品位铜锍冶炼和连续炼铜,以期为顶吹熔池熔炼工厂技术和装置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储备、指导及参考,推动行业向低碳、绿色、环保方向迈进.

    铜冶炼富氧顶吹浸没熔炼连续炼铜控制优化工艺升级

    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物理储能方式对比与优选

    修雅馨刘钦节付强杨卿干...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展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物理储能方式对比优选,在总结分析废弃矿井抽水蓄能、重力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原理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6个一级指标(资源条件、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安全保障及能耗水平)、19个二级指标以及3种储能方案,建立了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物理储能方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山西白家庄煤矿为例,基于专家打分法分析了各指标及方案层权重,获得一二级指标中的主控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基于此分析对比3种物理储能方式的优劣.结果表明,在一级指标中,安全保障权重占比最高,环境影响次之,之后依次是资源条件、经济效益、能耗水平和技术方案;在二级指标中,权重最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技术保障、自然生态、资金投入;在3种方案中,重力储能最具优势,其次是抽水蓄能,最后是压缩空气储能.研究结果可为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物理储能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废弃矿井物理储能重力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

    绿色矿山建设的制约性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张永强王亮苏海霞杨有缘...
    14-1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发展是平衡资源与环境的必经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评估机制不科学、评价标准不能准确引导绿色矿山建设、企业内生动力不足、企业经济效益不能支撑绿色矿山建设等,并从相关政府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以及企业三个维度提出了解决路径.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标准支撑体系,培养一批有评估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和评估专家,引导企业建立绿色矿山管理体系,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对生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对冲建设绿色矿山的资金投入,重点建立矿产资源平衡、能源平衡、碳平衡、水平衡、固废平衡、土地平衡等资源与环境平衡,才能推动绿色矿山建设.

    绿色矿山制约问题评估机制解决路径评估标准

    锰系吸附剂对自贡地下卤水低品位锂的吸附性能研究

    唐彬彬蒋文杰杨晓军刘加杰...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试验研究锰系吸附剂对四川自贡地下卤水低品位Li+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锰系吸附剂对卤水中低品位Li+的吸附容量随着pH值升高逐渐增大,且在pH值为7.0左右时锰的溶损最小;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较小,吸附剂在常温下便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增大,在2h时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容量达到7.85 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单分子层吸附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且对Li+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和稳定性;以0.08 mol/L硫酸解吸2 h后,吸附剂的解吸率达到96%;在动态吸附过程中,不同流速下,在流出液体积达到40 BV之前,吸附剂的吸附效率较高,在70 BV时达到吸附平衡;在动态解吸过程中,解吸液Li+浓度先增大再减小,可收集3~4 BV解吸液作为合格液可用于后续浓缩生产.

    卤水锰系吸附剂吸附解吸

    铅银渣熔化-烟化过程中银物相演化规律的研究

    冶玉花苟有强刘安强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铅银渣中银元素在熔化-烟化过程中物相演化规律开展研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研究铅银渣中银物相挥发的热力学机制,并基于热力学理论,开展单因素实验,研究反应温度、配碳比和保温时间对银回收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参数.接着通过观察微观组织形貌,结合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明确铅银渣中银物相在熔化-烟化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铅银渣中的Ag2O会优先挥发到烟尘中;渣中的AgCl不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分解反应,会挥发到烟尘中;渣中的Ag2S不挥发也不发生还原反应,会被氧化成Ag2SO4;在低温时渣中的Ag2SO4会被还原为单质银,单质银与铅、锌形成合金被携带进入烟尘;在高温时,Ag2SO4的蒸气压急剧增大,会挥发到烟尘中.银扩大配渣实验结果表明,烟尘中物相为Ag2O、AgCl、Ag2SO4和单质银,这与热力学分析结果一致.单因素实验表明,回收铅银渣中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1 300 ℃、配碳比16.30%、保温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银回收率为80.26%.

    铅银渣熔化-烟化法银物相热力学分析单因素实验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负外部性量化模型及补偿机制

    许礼刚刘荣福关景文杨瑞...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过程具有较强的负外部性,为促进废旧动力电池补偿机制的建立,详细分析了废旧动力电池的负外部性表现,分为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和健康安全损害三类.通过运用使用者成本模型、破坏环境成本计量模型和人力资源法模型,将回收过程中的负外部性进行量化,建立资源耗竭成本量化模型、生态环境破坏量化模型和健康安全损害量化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研究了废旧动力电池负外部性补偿机制,包括资源补偿、生态环境补偿、健康安全补偿的主客体、补偿标准、补偿途径等.依据负外部性的表现形式,补偿机制的设置需要考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量和金属回收率等指标,详细评估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外部性,以及量化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损害.

    动力电池负外部性补偿机制奖惩机制

    新材料在大型铝电解槽节能降碳技术中的应用与展望

    马军义李昌林侯光辉李冬生...
    41-4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材料的应用对电解铝生产的节能降碳及提质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金属材料、涂覆材料、陶瓷材料、炭素材料、耐火材料等新材料在大型铝电解槽节能降碳技术中的应用概况.金属材料在电解槽中的应用主要有低阻阳极钢爪、高导阴极钢棒、超强耐磨打壳锤头等,涂覆材料的应用主要有槽盖板热反射保温涂料、阳极与钢爪抗氧化涂料等,陶瓷材料主要应用有TiB2陶瓷阴极以及陶瓷基惰性阳极等;炭素材料主要应用有石墨质或石墨化阴极碳块等;耐火材料方面则主要有新型防渗保温料、新型碳化硅/碳复合材料等.国内各电解铝生产企业在不断优化生产操作工艺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新材料在节能增效技术中的应用.同时指出,目前新型材料的应用仍需系统性研究.

    钢爪保温涂料惰性阳极阴极碳块陶瓷材料涂覆材料耐火材料

    冶炼烟气制酸转化器布气装置理论研究及应用

    欧阳灿黄金豪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传统单级轴向布气装置的二氧化硫转化器易出现烟气分布不均、触媒层测温点温差较大、二氧化硫转化率不达标等问题.为找出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单级轴向布气装置的气体分布效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多级布气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级轴向布气装置,对影响新型轴向布气装置布气效果和压降的关键参数的尺寸进行了优化研究.传统单级轴向布气装置结构单一,受筛孔板节流因素的影响,通过筛孔的气流与被筛孔板阻挡而改变流向的气流到达触媒层表面后,存在显著的速度、流量差异,导致布气装置布气不均匀.新型多级轴向布气装置通过多级布气有效克服了单级筛孔板的布气缺陷,其性能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检验,二氧化硫转化率、触媒床层温差、硫酸产量等指标均获得了显著改善.

    二氧化硫转化器多级布气不均匀度流体力学模拟

    含镉烟灰酸浸处理中提高镉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王雷张桧楠杨国洮张峰...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铅冶炼系统入炉物料中含有少量镉,经熔炼炉熔炼后,大部分镉进入烟灰中,烟灰中含镉量为10%~20%.研究采用酸浸法浸出镉,浸出渣返铅冶炼系统,富镉液加入锌粉置换制取海绵镉,置换后液返电积锌系统回收锌.考察了含镉烟灰酸浸时硫酸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镉和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酸度为50 g/L,液固比为5∶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0h,搅拌速度70 r/min的条件下,含镉烟灰中镉的浸出率为95.24%,镉浸出效果较好.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上述最佳试验条件,含镉烟灰中镉和锌浸出率稳定在95%以上,制取的海绵镉纯度95%以上.

    镉烟灰酸浸法海绵镉浸出率

    氧化铝生产系统中有效碱的经济回收与利用研究

    杨辉金刚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拜耳法生产氧化铝中,母液每次循环后,苛性碱损失,无效碱增多,导致蒸发排盐效率下降,能耗、碱耗增加.为了回收损失的苛性碱、减少无效碱,以国内高碳一水硬铝石氧化铝生产系统为例,设计蒸发排盐苛化、蒸发排盐苛化+赤泥脱碱及回收、蒸发排盐苛化+赤泥脱碱及回收+一洗液苛化三种工艺条件,研究生产工艺中Na2O的流向,计算系统中有效碱的损失、转化和回收量.从技术及经济性方面,分析和对比了赤泥脱碱与一洗液苛化的特点.赤泥脱碱可脱除并回收赤泥钠硅渣中的Na2O回到生产系统;一洗液苛化可将母液中的Na2CO3转化为NaOH,并降低系统碳碱含量.赤泥脱碱和一洗液苛化均可使氧化铝生产碱耗下降,节约生产成本.以某产能100t/a的氧化铝厂为例,采用赤泥脱碱和一洗液苛化可使生产碱耗下降66~70kg/t,节约氧化铝生产成本85~134 元/t.

    氧化铝碱回收赤泥脱碱洗液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