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远程教育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远程教育杂志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龚祥国

双月刊

1672-0008

ycjyzz@163.com

0571-88065047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振华路6号

远程教育杂志/Journal Distance Education Journal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办刊理念,以现代远程教育为背景,面向基层,面向实践,面向学习者,提供智慧论坛、互动平台、资源市场等,打造专业性、学术性、服务性为特色的一流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强国建设中县中文化生态重塑的理论意蕴与实践逻辑

    肖正德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点.作为县域基础教育龙头的县中,其振兴对于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县中塌陷"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其教育文化生态的失衡,县中振兴的关键环节是其文化生态的重构.文化生态学有助于为教育强国建设中县中文化生态重构提供统筹全局的新视角.县中文化生态重构应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有机整体性,重构高质均衡的县中文化外生态;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多样平衡性,重构多样多元的县中文化中生态;基于文化生态系统的互动开放性,重构主体创新的县中文化内生态.

    教育强国建设县中塌陷县中振兴文化生态学县中文化生态重构五育并举

    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逻辑与实践进路

    王天平潘勤情李珍
    10-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引领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人类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愿景.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数字化展现出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它既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能引擎,又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借助教育数字化的力量,形塑教育要素新样态、助推数字教育模式革新、赋能教育多元体系构建、促进数字教育生态重塑以及扩大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功能演进的内在逻辑.教育数字化有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需要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贡献指数;矫正主体认知抵牾,加强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多方协作;增强教育深层变革,释放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巨大潜能;创新教育技术体系,响应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内生需求;健全数字教育制度,保障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持续赋能,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重要突破口的作用,整体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数字化教育强国功能逻辑实践进路拔尖创新人才

    大科学教育新格局:学段一体化建构与实施路径

    郑永和杨宣洋苏洵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构建科技强国的重要举措.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秉承"以终为始"的理念,以培养和造就国家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大批科技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依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设计进阶式教育体系,统筹规划原本相对独立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学段的科学教育.具体而言,面对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诸多现实困境,要完善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构建一体化目标图谱;设计学段内和段间教学评一体化体系;开辟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培养渠道;聚力数字技术赋能.从这五个方面发力来推进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建设,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构建"大科学教育"新格局.

    科学教育大中小学学段一体化科学教育加法科技创新人才科学大概念

    "平衡"与"冲突"的定向过渡和循环迭代:教育中技术与伦理互动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机制

    王丽蕊许靖宇颜士刚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领域关于技术伦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存在着将"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危机"机械地理解为"杜绝该类问题发生"的情况.实质上,合理的理解方式应当是,实现教育领域技术与伦理互动状态由"冲突"向"平衡"定向过渡与循环迭代.这种理解方式的偏差,主要与既有研究对技术与伦理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认识不足有关.通过分析发现,教育中二者互动的外在表现会以"平衡"和"冲突"两种方式呈现.当二者相互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现为技术与伦理互相促进其发展与实现;当处于冲突状态时,则表现为技术阻碍伦理实现以及伦理阻碍技术的发展.二者互动的内在机制分为"平衡机制"与"冲突机制"两种."平衡机制"是技术与伦理间形成和谐互动关系的具体过程;而"冲突机制"则是双方相互作用、使对方产生变化,推进对方向着适应自身的方向进行改变的机制.解决教育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的关键,则是以相应的"冲突机制"为依据,对技术与伦理间阻碍教育事业向好发展的一方进行调适,从而实现二者互动由"冲突"向"平衡"的过渡,达至对该类危机的化解,进而实现"平衡"与"冲突"间的循环迭代.

    教育技术伦理相互作用外在表现内在机制

    基于理想过程模型的探究学习评价——探究学习评价的新思路

    杨开城窦玲玉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情境下,探究学习被定义为旨在达到特定高阶能力目标的学习过程.因此,其评价应侧重于过程取向,而非结果取向.为刻画理想的探究学习过程并保留情境信息,特别是学习目标信息,需对特定的探究学习设计进行理想过程建模,所生成的理想过程模型可作为评价实际发生的探究学习的标尺.探究学习的理想过程建模包括以下五个步骤:(1)完成探究学习的详案设计;(2)绘制探究学习活动所蕴含的知识建模图;(3)具体描述探究学习的整体过程;(4)将探究学习整个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并绘制探究环节图;(5)将所有环节图按照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理想过程模型.对实际发生的探究学习也应进行上述操作,并在完成预处理后,生成探究学习的真实过程模型.通过比较真实过程模型与理想过程模型,找出差异点,依此可以评估实际发生的探究学习.这种评价方法不仅有助于了解探究学习的质量,还能为探究学习设计的改进提供反馈,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探究学习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

    探究学习理想过程建模理想过程模型探究学习评价

    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协作学习支架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为例

    何文涛崔馨怡朱玲林陶雨晴...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是教育改革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提供学习支架是解决协作学习效果欠佳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以往研究多是教师凭个人经验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所需资源或工具作为学习支架,较少考虑支架设计步骤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难以回答支架内容设计是否合理、支架位置是否准确、对问题探究过程是否有益、还需进行哪些优化等细节问题.为此,研究倡导利用扩展FC知识图呈现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卡点、思维错路、易遗忘与混淆知识等信息作为学习支架设计的依据,提出了基于扩展FC知识图的问题解决类协作学习支架设计原型,详细阐述了学习支架设计的具体流程与方法.此外,研究还据此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支架的启用率及其对协作学习的交互效果、言语交互水平、知识点激活范围和行为转换的影响,证明了该原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指出:支架内容量与表述方式是优化学习支架的两个重要维度,学习支架的启用并非越频繁越好,中等程度的支架启用率更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和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FC知识图问题解决协作学习学习支架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及大单元设计研究

    郑志宏马涛孔新梅方海光...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时代知识组织方式正发生深刻变革,学科教学亟需明确如何基于结构化知识进行整体性的大单元设计,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提出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学科知识发展框架,以学科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实施学科知识图谱技术路线,提炼大单元特征提取与质量评估方法,构建出面向大单元设计的信息科技学科知识图谱.大单元设计是一体化设计思想,研究依据学科知识图谱、大单元设计关键要素和基本步骤,提出了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两类大单元设计模式.案例实践研究表明:学科知识图谱可降低实践类知识的教学设计难度,弥补新任教师在学情分析等方面的不足,为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依据,促进结构化知识在教学的深度应用.

    最近发展区学科知识图谱大单元设计信息科技

    国际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全球人工智能学习和教育研究联盟之"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会议"综述

    王志军滕志强苏晨予
    6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一项类似于"电力"的通用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智能化变革浪潮.教育领域如何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是时代赋予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挑战.研究基于全球人工智能学习和教育研究联盟召开的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会议的核心内容,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框架,从理念、实践和共识三个层面系统展现国际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体系结构.理念层拥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文化,实现从制度、育人理念到教与学方式等多个层面的理论创新与认知迭代.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采纳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模型和生成主义数字教育框架分别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提供了组织保障、素养培养和实践指南方面的理论支持.实践层各类实践创新要坚持以个性化/人性化学习体验为核心,围绕教育场景中的实践问题,开展创新实践和应用推广.当前国际上六类典型实践案例,分别为:(1)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网络和物理空间协同学习;(2)大语言模型推动智能导师系统应用推广;(3)生成式人工智能增强沉浸式平台和同伴支持促进脑健康;(4)大语言模型支持自动试题、干扰项和反馈生成;(5)智能学习路径规划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提供;(6)亲和力小组实践推进高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同时,会议还形成了六大共识:(1)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的特殊性;(2)信任是从消极拒绝走向积极应用的前提;(3)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应对认知停滞与去人性化;(4)重视应用中的数据泄漏和安全伦理风险;(5)消弭新的数字鸿沟和结构性不平等;(6)建立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新标准.研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创新研究的梳理可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创新ChatGPTSPARK模型智能素养教育数字化人性化学习体验

    技术如何赋能学生的认知能动性——嵌入式智能话语反馈系统WiseTalk设计与实现

    满其峰蒋纪平胡金艳高兴启...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嵌入式反馈以支持其认知能动性的发挥,由于当前嵌入式智能话语反馈工具存在反馈与学生交互对象关联不紧密、反馈不系统等问题,因此,针对认知能动性各维度设计开发嵌入式智能话语反馈系统,为学生提供基于当前交互对象的即时反馈.首先,构建嵌入式智能话语反馈系统赋能认知能动性的理论框架,然后针对认知能动性具体维度提出反馈要素并设计WiseTalk的架构及算法,利用Golang、JavaScript语言和MySQL数据库开发实现相关功能.经过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WiseTalk的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认知能动性,意向性、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水平都优于未使用的学生.

    认知能动性嵌入式反馈智能话语反馈系统WiseTalk

    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发展命题:韧性、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叶笑寒胡啸天
    85-9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为终身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崭新主题.建设学习型城市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石,不断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有助于不断深化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常态化以来,城市生活产生了新的变化,民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逐步深化,数字化发展和应用也逐渐融入主流生活,此外,人们也重新审视本土生活并进一步探索.终身学习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着重表现为学习型区域的深入构建、知识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与教育为其不断注入活力.而放眼未来的学习型城市,既表现为能动性地开展韧性城市与健康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成长为新的理论范畴,基于终身学习的维度将城市视为关系实体和动态过程.

    学习型城市终身学习健康韧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