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营养学报
营养学报

郭长江

双月刊

0512-7955

yyxx@chinajournal.net.cn

022-84655402

300050

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营养学报/Journal Acta Nutriment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报导具有相当学术水平或实用价值的国内营养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就,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宗旨,内容有食物化学、实验营养、实用营养、临床营养、营养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及其他营养学的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也刊登学会动态,国际学术交流信息,并请专家撰写述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膳食指南指数的修订:CDGI-2022

    黄绯绯王惠君张兵王志宏...
    313-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依据 2022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以前建立的中国膳食指南指数(CDGI)进行修订,形成中国膳食指南指数-2022(CDGI-2022),并对我国居民膳食质量近三十年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 2022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八条平衡膳食准则选择构成CDGI-2022 的组分,包括 14 个食物组指标,分别为谷薯类、其他谷类及杂豆、蔬菜总量、深色蔬菜比例、水果、奶及奶制品、大豆、坚果、水产品、禽畜肉、蛋类、烹调油、盐和酒精,总分为 110 分.选取 1991 年至 2018 年期间参加"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 6 岁及以上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进行评价计分.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 111078 人次,CDGI总分从 1991 年的 35.5 分上升至 2018年的 43.3 分.不同年龄段居民CDGI总分均呈现出 1991~2000 年缓慢上升、2000~2011 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其中 6~17岁组的CDGI总分从 2011-2018 年略有降低,18~64 岁组和 65 岁及以上组则呈稳定趋势.水果的得分呈现 1991~2011年增加、2011-2018 年降低的趋势;蛋类、奶类和烹调盐的得分均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蔬菜的得分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CDGI-2022 的组分和计分方法反映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基本原理,可用于评价群体和个体的膳食质量.近三十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质量不断提升,但仍不够理想.[营养学报,2024,46(4):313-319]

    膳食质量中国膳食指南指数膳食摄入膳食评价

    午餐和晚餐前宏量营养素干预对健康成年人血糖波动的影响

    潘优津余陈欣李轶灵刘宇鹏...
    320-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干预对健康人血糖波动的影响,为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单中心、开放标签、自身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 9 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年龄为(24.44±1.67)岁.试验采用了葡萄糖溶液、脂肪溶液、蛋白质溶液三种等能量(80 kcal)干预溶液(250 ml),并设等体积的水为对照,受试者在午餐和晚餐前 20~25 min摄入干预溶液,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实时监测血糖波动.试验期为 15 d,包括引入期、各干预期和对照饮水期.观察指标包括血糖波动幅度、血糖曲线增量面积、血糖峰值时间、血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等.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 sign-rank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 与水对照组相比,蛋白组、脂肪组和碳水化合物组三个干预组合并(n=27)营养干预效果为:晚餐后 4 h血糖曲线增量面积显著降低(P=0.025),晚餐后到达血糖峰值时间显著增加(P=0.017),同时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显著增加(P=0.001).各组与干预前相比,蛋白组晚餐后到达血糖峰值时间显著延长(P=0.012),2 h连续净交叠升糖指数(CONGA2)显著降低(P=0.035);脂肪组TIR显著改善(P=0.010),但血糖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血糖(MEAN)显著增加;碳水化合物组午餐后和晚餐后 4 h血糖曲线增量面积显著降低(P<0.001),TIR和CONGA2 显著改善(P<0.05).结论 餐前营养素干预有效改善了健康人血糖波动,餐前蛋白质干预在改善血糖波动方面表现优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学报,2024,46(4):320-327]

    餐前干预宏量营养素血糖波动动态血糖监测

    补充益生菌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抑郁状况的影响

    王金晶孙霁寒苗苗戴永梅...
    328-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抑郁状况的影响,为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抑郁状况改善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就诊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 446 例孕早期(15 w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益生菌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各 223 例.从孕早期(15 w内)持续干预至孕晚期,每日服用益生菌或安慰剂一袋.通过基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采集入组时(15 w内),孕中期(24~28 w)和孕晚期(34~36 w)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抑郁状况.结果 干预 22 w后,益生菌组抑郁状况改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存在抑郁状况的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在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抑郁状况均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 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改善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的抑郁状况.[营养学报,2024,46(4):328-333]

    益生菌抑郁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

    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

    中国营养学会
    333页

    β-羟基-β-甲基丁酸促进去卵巢小鼠超负荷诱导的骨骼肌蛋白质合成

    于芳芳李涛李婷婷王海微...
    334-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充β-羟基-β-甲基丁酸(β-hydroxy-β-methylbutyrate,HMB)对去卵巢小鼠骨骼肌代偿性肥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 16 只成年雌性C57 小鼠(8 w)进行去卵巢手术,术后 1 w施行右后肢腓肠肌远端腱切术,超负荷诱导骨骼肌肥大(overload,Ovld侧),另一侧行假手术(Sham侧),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HMB补充组(n=8).HMB补充采用灌胃方式,0.5 g/kg,每天 1 次,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共 7 d,干预前后称量体重,使用Echo MRI检测体成分.取材前 18h腹腔注射嘌呤霉素 0.04 μmol/g体重.取跖肌并称量,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骨骼肌mTOR、S6、Akt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率.结果 实验干预后,组内小鼠Ovld侧与Sham侧相比,跖肌质量显著性增加(P<0.01);p-mTOR/mTOR、p-S6/S6、p-Akt/Akt 比值均增加,且在 HMB 组中p-mTOR/mTOR、p-S6/S6 比值显著增加(P<0.05);蛋白质合成率均增加,但仅在HMB组中显著性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HMB组干预后跖肌质量均显著增加(P<0.01),体脂比率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HMB组同侧肌肉p-mTOR/mTOR、p-S6/S6、p-Akt/Akt比值均增加,但仅有p-mTOR/mTOR、p-S6/S6 有显著性差异(P<0.05);HMB组蛋白质合成率均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 HMB通过调控 mTOR、S6 蛋白质合成信号与腓肠肌远端腱切术共同促进骨骼肌肥大,并提高蛋白质合成率.[营养学报,2024,46(4):334-339]

    HMB去卵巢骨骼肌肥大蛋白质合成率

    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对大鼠动脉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赵震宇张冬梅岳芳芝杨达峰...
    340-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处理对SD大鼠动脉硬化相关血脂指标、主动脉硬化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 32 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4 组:A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饮食+正常光照);B组:持续光照组(常规饮食+持续光照);C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正常光照);D组: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组(高脂饮食+持续光照);每组各 8 只,记录SD大鼠体重,喂养 12 w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SD大鼠体重、血糖(BS)、空腹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传统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动脉硬化相关血脂指标[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脂蛋白结合指数(LCI)、非高密度脂蛋白(non-HDL-C)、总胆固醇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低密度脂蛋白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及血浆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差异;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形态、主动脉前纤维蛋白-1(profilin-1)的蛋白与基因表达差异;观察各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心率(HR)、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之间的差异.结果 (1)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组 SD大鼠,其体重、Ins、HOMA-IR、BS、TC、LDL-C水平最高,HDL-C水平最低,其中:体重、Ins、HOMA-IR、TC均高于其它三组(均P<0.05),BS 高于对照组和持续光照组(均P<0.05),LDL-C 高于对照组(P<0.05),HDL-C 低于对照组和持续光照组(均P<0.05).(2)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组SD大鼠,其AI、LCI、non-HDL-C、TC/HDL-C、LDL-C/HDL-C、TNF-α、IL-6 水平均最高,其中:AI、non-HDL-C、TC/HDL-C、TNF-α 均高于其它三组(均P<0.05),LCI、LDL-C/HDL-C、IL-6 均高于对照组和持续光照组(均P<0.05),AIP高于对照组(P<0.05).(3)主动脉形态及Profilin-1 表达: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组 SD大鼠主动脉破坏程度最严重,管壁增厚最明显,厚度大于其它三组(均P<0.05;主动脉 Profilin-1 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最高,均高于其它三组(均P<0.05).(4)心功能: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组 SD大鼠,其 HR最高,高于其它三组(均P<0.05);其LVEF、LVFS、SV最低:LVEF、LVFS低于其它三组(均P<0.05),SV低于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均P<0.05);另,其CO低于高脂饮食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处理,不仅影响SD大鼠的基础糖脂代谢水平,也使其动脉硬化相关血脂指标AI、AIP、LCI、non-HDL-C、TC/HDL-C升高,并升高炎症因子水平;破坏主动脉血管壁的完整性、增加其Profilin-1 蛋白及基因表达.这可能是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处理促SD大鼠动脉硬化和心功能降低的机制之一.[营养学报,2024,46(4):340-347]

    高脂饮食联合持续光照动脉硬化相关血脂指标主动脉硬化心功能SD大鼠

    亲代叶酸缺乏对子代大鼠脑组织尿嘧啶错误掺入的影响

    张国权任庆涵常红黄国伟...
    348-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亲代叶酸缺乏对子代大鼠尿嘧啶错误掺入的影响.方法 选用 6 w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 48 只、雄性SD大鼠 24 只,根据饲料中不同叶酸含量随机分为 4 组:亲代叶酸均缺乏(parental folate-deficient diet group,D-D)组、母代叶酸缺乏和父代叶酸正常(maternal folate-deficient and paternal folate-normal diet,D-N)组、母代叶酸正常和父代叶酸缺乏(maternal folate-normal and paternal folate-deficient diet,N-D)组、亲代叶酸均正常(parental folate-normal diet,N-N)组,每组 12 只雌鼠和 6 只雄鼠.合笼分娩后亲代雌鼠的干预方式不变,子代鼠自断乳后继续饲喂与亲代雌鼠相同的饲料至 100 日龄(postnatal day,PND).于PND0、PND50、PND1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子代鼠脑组织中脱氧尿嘧啶(deoxyuridine monophosphate,dUMP)和脱氧胸苷酸(deoxythymidine monophosphate,dTMP)含量.取出生 24 小时内子代鼠脑海马和纹状体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检测其中dUMP和dTMP含量.结果 D-D组子代鼠脑组织中dTMP含量最低,其次为D-N组、N-D组,N-N组最高;dUMP含量、dUMP/dTMP比值与dTMP相反,D-D组最高,其次为D-N组、N-D组,N-N组最低;dUMP含量及dUMP/dTMP比值均随干预时间增加而升高,dTMP含量随干预时间增加而减少;体外培养的NSCs中四组dTMP含量、dUMP含量、dUMP/dTMP比值与体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亲代叶酸缺乏导致子代大鼠脑组织和体外培养的NSCs中尿嘧啶错误掺入增加,且父代和母代叶酸均缺乏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仅母代叶酸缺乏组,然后是仅父代叶酸缺乏组.[营养学报,2024,46(4):348-355]

    亲代叶酸神经干细胞脱氧胸苷酸脱氧尿嘧啶尿嘧啶错误掺入

    不同剂量槲皮素干预对菌群失衡小鼠肠道微生态改善作用

    石塔拉吕鹏胡志勇练武...
    356-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槲皮素对小鼠肠道微环境的影响,探讨槲皮素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有效浓度.方法 随机将 60 只雄性昆明小鼠分成对照组(control,C),模型组(model,M,0 mg/kg 槲皮素)、低剂量槲皮素组(low quercetin,LQ,200 mg/kg),中剂量槲皮素组(moderate quercetin,MQ,400 mg/kg)、高剂量槲皮素组(high quercetin,HQ,600 mg/kg).C组生理盐水灌胃,M和LQ,MQ,HQ组小鼠用抗生素混合液灌胃 7d,通过 16S扩增子测序结果中菌群多样性比较来确定是否建立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建模成功的小鼠用含不同剂量的槲皮素饲料饲养 10d并收集粪便、组织、血液样品.用 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肠道微生物结构、气相色谱仪测定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HE染色分析小肠组织变化、ELISA分析肠组织通透性指标.结果 与C组比较,7 d的抗生素灌胃有效清除了肠道微生物(除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成功建立了肠道菌群失衡小鼠模型.槲皮素干预后与 M 组比较,LQ、MQ、HQ 可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分别降低了 32.8%、66.3%、62.9%.在属水平,三种剂量槲皮素对Escherichia-Shigella和 Klebsiella等条件致病菌属的抑制率均达到 99%以上.LQ组中增加的Lactococcus和Desulfovibrio菌属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含量增加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是 0.74 和 0.78,P<0.001),LQ组粪便丁酸含量[(0.27±0.12)mmol/kg]与M组[(0.04±0.02)mmol/kg]比较显著增加(P<0.05),但MQ和HQ组丁酸含量无显著差异.此外,HE染色结果显示,与M组比较,随槲皮素剂量的增加肠组织黏膜和绒毛的恢复越明显,血清中二胺氧化酶含量随槲皮素剂量的增加分别降低 29.25%,37.90%,41.49%,作用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低剂量槲皮素有利于产丁酸菌属等肠道有益菌属的繁殖,中、高剂量槲皮素则通过竞争性抑制条件致病菌,修复肠组织结构,稳定肠微生态环境.[营养学报,2024,46(4):356-364]

    槲皮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生物利用

    杨梅酮对衰老小鼠认知障碍的延缓作用及机制研究

    张晓艳夏淑芳陈肖
    365-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杨梅酮对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期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6 只 5 w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on),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组(D-gala,150 mg/kg),杨梅酮干预组(D-gala+Myr,100 mg/kg杨梅酮).以D-半乳糖诱发衰老,并以杨梅酮同步进行干预.8 w后,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并进行海马组织病理学形态观察,测定海马NLRP3、Cleaved Caspase-1 的表达及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的水平,靶向NLRP3 的相关mi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 杨梅酮显著缩短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增加小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伴随海马CA1、CA3 和DG区神经元排列整齐,数量增加.同时,杨梅酮延缓D-半乳糖诱导的海马BDNF水平下降,显著上调miR-7、miR-138-5p和miR-30e的表达,抑制靶基因NLRP3 及Cleaved caspase-1(p10)的蛋白和基因表达,降低IL-1β、IL-18 和TNF-α 的水平.结论 杨梅酮调节靶向至NLRP3 的miRs的表达,抑制海马NLRP3/Caspase-1 信号通路的激活和炎症反应,改善认知障碍.[营养学报,2024,46(4):365-371]

    认知障碍杨梅酮NLRP3炎症反应衰老

    甘草酚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激活自噬拮抗5-氟尿嘧啶致小鼠结肠损伤的机制研究

    路上云徐佳丽许杨张会霞...
    37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草酚(glycyrol,GC)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激活自噬减轻结肠损伤.方法 雄性Balb/C小鼠(6 w龄)适应性喂养 1 w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灌胃生理盐水 14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3 d;结肠损伤模型组(5-FU):灌胃生理盐水 14 d+腹腔注射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100 mg/kg)3 d;甘草酚干预组(GC):灌胃GC(20 mg/kg)14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3 d;GC+5-FU组:灌胃GC(20 mg/kg)14 d+腹腔注射 5-FU(100 mg/kg)3d;抗生素组(AB):灌胃抗生素(200 μl)14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3 d;GC+5-FU+AB组:灌胃抗生素(200 μl)14 d+灌胃GC(20 mg/kg)14d+腹腔注射 5-FU(100 mg/kg)3d,每组 8 只.采用HE染色、Western blot分析等,确定GC对小鼠结肠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 16S rDNA高通量测序、代谢组学等分析GC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结肠自噬水平的影响;利用相关性分析,阐明 GC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激活自噬保护结肠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 5-FU组相比,GC可显著增加小鼠的体重、摄食量,提高结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显著降低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 beta,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表达水平,并明显减轻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GC 还可以改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上调厚壁菌门和弯曲菌门的丰度、下调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丰度,恢复拟杆菌科、毛螺旋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等的异常变化,并显著下调胆钙化醇等 6 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水平,明显上调 TNK 等 8 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小鼠结肠自噬水平有相关性.结论 GC激活自噬减轻结肠损伤与其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关.[营养学报,2024,46(4):372-382]

    甘草酚结肠自噬肠道菌群代谢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