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音乐世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音乐世界
音乐世界
音乐世界/Journal The World of Musi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古琴之美在文化——浅析古琴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周琼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琴是一种年代古老的弹拨乐器,也是中国特有的乐器,在古代叫作琴,另有七弦琴、瑶琴、玉琴之称.根据传说故事和历史文献记载推算,古琴的产生距今已有超三千年的历史.古琴音乐又是士的精神、人格和情操的象征.古琴曾是孔子修身、授业的载道之器,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折射出中国人的音乐审美与人文修养,是中国音乐发展的活化石,它承载着中国千年艺术美学.

    琴器琴曲琴音琴人美学思想

    探究古诗词歌曲《诀别书》《昭君》的创作特征

    吴天娜何毅超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以来,中国声乐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风采,古诗词歌曲是中国声乐作品的体裁之一.歌曲《诀别书》的歌词出自《宋书·乐志》,是西汉卓文君创作的一首诗歌,歌曲《昭君》是词作者宝谙以"昭君出塞"为背景创作的一首诗词.这两首古诗词歌曲均由邓垚作曲,曲调悠扬悦耳,韵律优美动听,歌词具有独特的文学性,充满了古韵之美.古诗词歌曲《诀别书》《昭君》将流行音乐元素与古诗词相结合,具有跨时空的交互性,更好地建立演唱者与听众的情感共鸣.本文从声乐伴奏创作、作品创作特征及作品分析的角度出发,对《诀别书》《昭君》作品进行探究,进而对邓垚古诗词歌曲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

    《诀别书》《昭君》邓垚创作特征

    羌族民歌在电子管风琴中的音色编配——以《出嫁》为例

    周云晶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管风琴的演奏资料主要为器乐改编作品或原创作品,其中,经典的中国原创作品均由国内优秀的电子管风琴专业从业者进行改编,但在羌族民歌领域却鲜有人涉足.《出嫁》是作曲家朱朝忠于2004年创作的一首充满羌族音乐特色的婚嫁声乐作品,但目前仅有旋律声部的简谱和音像资料作为参考资料.本文以《出嫁》的电子管风琴改编为例,用电子管风琴内置音色模拟羌族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拉弦乐器的真实音色,笔者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充分考虑到羌族歌曲的风格,移植、补充和丰富了和声部分,用新兴的电子乐器还原了羌族真实的婚嫁场景.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于羌族音乐的传播具有特殊意义,也对电子管风琴乐曲类型的丰富,以及电子管风琴与民族音乐融合方面的探索颇有价值.

    羌族歌曲《出嫁》电子管风琴音色编配

    探究海顿创作早期的钢琴奏鸣曲特征——以《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为例

    韩筱艺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弗朗茨·约瑟夫·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创作于1760年,是其早期创作的钢琴奏鸣曲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本文以《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Hob.XVI/2)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本体的研究视角切入,对作品各乐章的结构、曲式构成要素、主题之间的源出关系、调性布局等创作技法分析,从而归纳出海顿钢琴奏鸣曲中体现的早期个人创作风格,以及古典主义时期早期奏鸣曲的特点.

    海顿钢琴奏鸣曲创作风格

    拉威尔《以海顿之名而作的小步舞曲》的音乐学分析

    王常科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9年的法国巴黎,为纪念海顿逝世100周年,多名作曲家以海顿为主题进行音乐创作,拉威尔的《以海顿之名而作的小步舞曲》便是其中一首短小且精致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进行综合性的音乐学分析,发现了存在作品之中的以海顿(haydn)姓名作为主题旋律的签名动机,以及再现原则与奏鸣原则结合的边缘性曲式结构.

    拉威尔音乐学分析海顿签名动机曲式结构

    李斯特钢琴改编套曲《致远方的爱人》(R124,SW469)的演奏思维分析

    朱晨飞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斯特的钢琴改编作品是"新"的作品,他对琴声极其敏感的洞察力也为这首钢琴改编带来了美妙的音乐色彩.李斯特善于运用精心编织的和声旋律效果使作品呈现为"李斯特"的音乐.在保留原作品的核心旋律和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李斯特用自己的方式将浪漫主义带到了钢琴之上.李斯特的钢琴改编套曲《致远方的爱人》(R124,SW469)将贝多芬声乐作品的内容忠实地搬到钢琴上,并将精巧的细节和强烈的情感通过黑白键表达得如歌如泣.本文从作品的美学意义及风格特征出发,对该曲的演奏思维进行分析,进而展露作品中细腻的音乐内涵.

    钢琴套曲改编特征演奏思维艺术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教学分析

    李楠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国内音乐类高校中的音乐表演(声乐)是热门专业,报考人数相对较多,竞争压力相对较大.艺考过程中,除了歌剧选段、创作歌曲、地方民歌(民歌改编曲),也出现了一种新的声乐体裁——古诗词艺术歌曲.这种体裁的歌曲歌词一般都短小精悍,旋律平缓、抒情,情感真挚,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内涵.所以,古诗词艺术歌曲近年来被声乐艺考生青眼有加.大学阶段,声乐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自身条件选出一些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用更具体、更科学的发声体系来要求学生进行演唱,从而丰富和提升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效果.

    古诗词艺术歌曲声乐演唱教学分析

    "学校+专业艺术团体"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为例

    胡巧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文化中的日益凸显,"学校+专业艺术团体"联合办学成为一种新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模式.本文以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为例,探讨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和四川交响乐团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音乐实践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及取得的成效,旨在为"学校+专业艺术团体"联合办学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联合办学艺术教育四川交响乐团四川交响乐团附属小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张婷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理论素养和历史理解的重要途径,还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对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概述,并基于该理论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与目标、具体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构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国音乐史课程思政

    听赏课堂的『加减乘除』——小学音乐课堂有效聆听策略

    熊佳蕊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中的审美体验来源于听赏,所以音乐课堂中的听赏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审美体验至关重要.小学音乐课堂的听赏活动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策略,并通过精简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高效专注地进行听赏活动,促进学生听赏习惯的形成,增强其音乐感受力,并获得审美体验.本文从"加减乘除"四个方向出发,阐述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有效聆听的教学策略.

    有效聆听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听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