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技术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技术研究
工程技术研究

张若生

双月刊

2096-2789

yjcktg@126.com

020-81899270

510381

广州市芳村大道1号广州钢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大楼3楼

工程技术研究/Journal Metallurgical Collections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8年,由广州市金属学会主办。多年来,坚持以导向、实用为特点,全面报道冶金及相关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面向广大冶金行业及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市政道路"白加黑"改造设计探讨——以珠海市迎宾北路为例

    肖明康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 90年代以来,珠海市主城区道路建设大量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但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原有的路面基本已经达到使用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的噪声大、景观性差等特点,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文章以迎宾北路改造工程为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改造设计方案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城市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市政道路"白加黑"改造设计沥青加铺层

    高速公路桥头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宣静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高速公路桥头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文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首先,确定桥头过渡段的长度,并设计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架设桥头过渡段路基路面搭板,实现搭板与路基路面的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结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设计的路基路面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承受更大的车辆载荷和交通流量,减少路面的损坏和变形,从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行车安全性.

    高速公路桥头过渡段路基路面结构优化设计

    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思路及应用

    宋化顺杨艳菊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创建符合"绿色环保、以人为本"理念的城市交通体系,文章分析了绿色交通的含义,依据执行原则和构建路径,针对某市生态新区A道路规划设计,从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慢行交通设计和公交道路设计四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应用,以期为我国绿色交通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绿色交通城市道路设计慢行交通

    穿铁路站场市政道路设计研究

    郑苑刘小刚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某市政道路穿铁路枢纽站场段的城市道路设计为例,阐述了道路与建筑共建模式下市政道路的标准选取原则,宜根据建筑内道路空间的封闭特点选取合适的技术标准.研究结论表明,该路段位于建筑单侧封闭、单侧全开放式空间,其通风效果较好,设计参考棚洞做法,仅考虑照明设计,不考虑通风和消防设计;路段道路设计宜参照《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221-2015)相关条文确定技术要求,并开展相关的道路、照明设计;管线布置需结合规划需求,减少市政非必要管线穿过站场布置.

    路楼共建地下道路管线规划市政景观

    高层公共建筑生态设计要点研究

    李明达杨庚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高层公共建筑设计逐步朝资源集约化、生态化及可持续方向发展.文章分析了建筑生态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提出了高层公共建筑生态设计原则,重点阐述了高层公共建筑生态设计要点,包括外墙设计、遮阳设计、空中庭院设计、自然通风及采光设计等,旨在提高高层公共建筑的生态设计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高层公共建筑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景观设计——以武昌区东亭垃圾转运站为例

    汪伦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想降低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对周边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除采取工艺设备与日常管护相关措施外,还需进行适宜的景观设计.文章以武昌区东亭垃圾转运站景观设计为例,对中心城区地下转运站景观设计进行实例研究,探讨了设计理念和相关方案设计,探索新形势下环卫设施附属绿地的设计模式.

    中心城区垃圾转运站景观设计

    沙梁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建设与应用

    王小辉段江飞杜超杰张国栋...
    207-209,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矿地质保障系统是通过对地质、测量和掘进等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高精度三维透明地质模型体系,实现地质数据可视化共享、动态修正、资源管理、智能管控、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预警等.为响应国家对煤矿智能化开采的指示及对安全开采的要求,提出基于三维可视化与多源数据融合的煤矿地质保障系统,并将该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工程应用.

    煤矿地质保障系统三维可视化多源数据融合地质模型

    基于机器视觉的骨料堆积体级配概率识别方法研究

    王超伦杨达赖李晓光王建刚...
    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取样筛分方法难以对堆场骨料级配进行快速准确测量,因此,文章建立双目立体视觉采集系统,将真实三维空间上的点投影到相机的二维平面上,进行立体匹配,得到视差图,结合双目立体视觉距离测量,得到堆积体三维模型.然后对锥形堆积体俯视拍摄采集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骨料图像分割,统计图像中颗粒骨料的面积占比,对同一条带不同高度范围内的粗颗粒浓度进行多元线性拟合,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比人工筛分手动测量结果,表明文章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双目视觉骨料堆积机制砂石智能预测

    基于GIS和实测数据的洪水灾害评估

    杨明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漳州市山洪灾害和村落抗洪能力调查评价项目数据,建立漳州市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并综合考虑降水、人口密度、土地类型、经济情况等多个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和绘图,确定了漳州市山洪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分布.在ArcGIS软件中采用自然间断法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低、较低、中、较高、高五个等级.研究结果显示,漳州市洪水高风险区分布在西部山区,高易损地区主要分布在市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研究结论对漳州市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洪水灾害防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GIS灾害评估洪水防治层次分析法实测数据

    DGR技术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应用研究

    梁军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桥头跳车现象作为道路交通中的普遍问题,长期困扰着道路运营管理单位和养护维护单位,对往来司乘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构成了威胁.为此,文章探讨了深层注浆加固与抬升(DGR)技术在桥头跳车处治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提升路基稳定性和调整路面高度方面的有效性,以及对简化施工流程和减少交通影响的潜在益处.

    DGR技术桥头跳车路基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