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机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陈庆云(院士)

月刊

0253-2786

bainji@sioc.ac.cn

021-54925244

200032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有机化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办,集中反映有机化学界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对称催化合成手性1,2-双硼酸酯研究进展

    吉崇磊高得伟
    1385-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性1,2-双硼酸酯是合成化学中重要的转化砌块,其催化不对称合成引起了化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过渡金属和手性双醇催化的烯烃不对称双硼化反应已成为合成手性1,2-双硼酸酯的重要方法,基于烯基双硼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可以作为烯烃双硼化反应的补充来合成对应的目标产物。同时,烯烃或炔烃的硼化/官能团化也是构建这类化合物的另一种有效方法。最近,以偕二硼酸酯为起始物的催化不对称迁移增碳反应,为手性1,2-双硼酸酯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总结了手性1,2-双硼酸酯合成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手性1,2-双硼酸酯双硼化氢硼化硼化/官能团化偕二硼酸酯迁移偶联

    含氮芳香性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

    刘晨光
    1403-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性饱和含氮杂环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分子中。利用含氮芳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来构筑该类化合物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由于含氮芳杂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共轭稳定性,且产物中氮原子对金属催化剂具有毒化作用,该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发展要滞后很多,研究报道也相对较少。其中,如何开发高效的催化体系来实现活化惰性底物的同时,对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进行精确调控是相关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一系列过渡金属以及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开发已经引领该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鉴于不同类型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对于催化活性、反应选择性及底物适用范围的显著影响,根据催化剂的反应性进行分类,系统综述了含氮芳香性杂环化合物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氢化反应不对称催化手性含氮杂环

    含咔唑结构的小分子及聚合物催化二氧化碳转化研究进展

    姜晓琳王超洋武利园李跃辉...
    1423-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咔唑具有刚性平面结构和共轭兀电子特征,表现出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质。咔唑的N原子和芳环上容易进行化学修饰,以咔唑作为骨架或连接单元,人们方便地开发出结构多样的咔唑基配体和聚合物,并在催化和功能材料等研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氧化碳催化转化制备燃料和化学品,可以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综述了近年来咔唑基配体、咔唑基金属配合物及含咔唑结构的多相材料在催化CO2相关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介绍催化剂制备方法,归纳总结均相催化以及多相催化反应等内容,将为深入理解咔唑单元在催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咔唑基材料的催化效率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咔唑结构二氧化碳均相催化多相催化电子传递

    连续流选择性加氢技术研究进展

    密思怡马隆龙刘建国
    1445-1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动氢化技术是合成制备精细化学品的重要手段,在制备药物中间体及生产高值化学品方面占比极大。非均相催化氢化法具有优良的经济环保性,通过使用负载型催化剂能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底物转化率以及选择性。详细介绍了按催化剂负载方式分类的微反应器类型以及常用的固体催化剂,阐述了连续流技术在不同官能团催化氢化领域中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作为十大新兴化学技术之一的流动化学,在催化加氢应用上具有极大远景,连续、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是制药和化学工业的未来。

    氢化多相催化流动化学微反应器

    噻唑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张雅芳黄轩林琪钟海琼...
    1458-1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噻唑环是含氮、硫杂原子的五元芳杂环,广泛存在于药物、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中,目前已有很多关于合成噻唑化合物的研究报道。本综述聚焦于介绍制备噻唑环的合成方法以及这些合成方法的底物适用范围,希望能够帮助其他研究者高效地合成和应用噻唑化合物。

    噻唑五元杂芳烃合成方法应用

    过渡金属催化1,3-共轭二烯基硼化合物合成研究进展

    徐光利韩鸿萍曹露微洪思敏...
    1480-1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1,3-二烯基硼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分子修饰和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应用,可以作为有机硼试剂通过Suzuki反应构建新的有机框架,也可以发生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来制备硼代环烯烃中间体。目前共轭烯基硼化合物的合成一般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有机金属试剂对炔烃或烯烃的交叉偶联反应、硼酸酯对烯烃的Heck反应、烯炔硼氢化反应或烯炔碳硼化反应实现。以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同反应类型为主线,分类对1,3-共轭二烯基硼化合物的合成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过渡金属催化1,3-共轭二烯基硼硼氢化碳硼化

    2,7-二芳基取代芴/芴酮的合成

    李永清彭雨晴曹育才曹贵平...
    1494-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2,7-二芳基取代芴/芴酮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半导体材料、化学传感器和茂金属催化剂等领域广泛应用。传统合成方法难以满足多样性分子结构和性能调控的需求,而Pd和Ni催化的芳基-芳基交叉偶联反应则成为制备2,7-二芳基取代芴/芴酮的高效手段,带有膦配体和N-杂环卡宾配体等多种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得到应用。综述了 2,7-二芳基取代芴酮、9-无取代2,7-二芳基取代芴和9-取代2,7-二芳基取代芴三种类型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各种Pd和Ni配合物的使用条件。总结了目前各种合成方法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联芳烃芴酮发光材料茂金属

    二氧化碳参与的三组分偶联反应进展

    夏坤张开发Sher Wali Khan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德尔...
    1506-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有吸引力的绿色可再生C1资源,将其作为反应原料或者促进剂直接参与有机合成反应,是绿色化学所倡导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三组分偶联反应被认为是合成化学中最具吸引力的策略之一,它能够以简单易得的原料直接合成复杂分子。基于此,综述了将CO2作为原料或促进剂,参与的三组分偶联的反应体系,以反应生成的产物类型进行分类:羧基、酯基、羰基、烷基和氰基等一系列化合物以及CO2作为促进剂的反应体系,并对此类反应的发展做出展望。

    二氧化碳绿色化学三组分偶联促进剂

    乙基麦芽酚丁二酸双酯的合成、热解及抗氧化研究

    于兆锦张展王海洋王波...
    1526-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具有稳定性的焦甜香韵化合物,以丁二酸酐、香味醇和乙基麦芽酚为原料,两步法得到9种乙基麦芽酚丁二酸双酯类化合物2。乙基-4-氧代-4H-吡喃-3-基苯乙基丁二酸酯(5a)~2-乙基-4-氧代-4H-吡喃-3-基(2-甲基烯丙基)丁二酸酯(5i),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热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5a~5i具有焦甜香韵,同时还兼具其它香韵。化合物5a和2-乙基-4-氧代-4H-吡喃-3-基丁二酸肉桂酯(5b)最大失重率的温度高于原料的温度,热解时能产生大量乙基麦芽酚和香味醇等物质。化合物5a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OH清除能力高于化合物5b~5i和乙基麦芽酚。综上所述,化合物5a具有焦甜香韵,且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能力,为提高香料的稳定性和拓展其多功能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乙基麦芽酚酯化热裂解抗氧化香料香精

    银催化环状Morita-Baylis-Hillman醇及其类似物与芳基乙烯的顺式[5+2]环加成反应研究

    崔永伟梁春苗祝海涛申成平...
    1535-1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了 AgSbF6催化环状Morita-Baylis-Hillman醇及其类似物与芳基乙烯的顺式[5+2]环加成反应,同时有效构建了茚酮稠合苯并[7]轮烯骨架化合物。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表明,1,3-顺式选择性可能受动力学控制。二氢二苯并[a,f]薁-12-酮产物3a可以通过区域选择性的氢化和环丙烷化反应进行衍生化。

    Morita-Baylis-Hillman醇芳基乙烯银催化[5+2]环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