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有机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陈庆云(院士)

月刊

0253-2786

bainji@sioc.ac.cn

021-54925244

200032

上海市零陵路345号

有机化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承办,集中反映有机化学界的最新科研成果、研究动态以及发展趋势的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有机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二苯基硅杂吖啶为电子给体的蓝色聚集诱导延迟荧光材料

    何俊初伍俊琪王江辉徐静文...
    2513-2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硅杂吖啶(DPDBA)和咔唑衍生物作为电子给体、苯甲酮作为电子受体构筑给体-受体-给体(D-A-D')型分子,开发了三个蓝光材料。对材料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质、单晶结构、光物理性质和电致发光性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三个材料具有较小的单线态-三线态能级差以及微秒级别的延迟荧光寿命,并表现出显著的聚集诱导延迟荧光(AIDF)特性。以这些材料作为发光层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达到14。8%,发光峰在474~476 nm。由于这些AIDF分子具有良好的双极载流子传输性能,将这些材料作为主体材料制备了不同光色的磷光OLED器件,器件表现出较为优秀的性能,其中黄光和绿光器件的EQE分别为25。5%和21。2%,在1000 cd·m-2亮度下效率滚降非常小。因此,所制备的这些AIDF分子可分别作为发光材料和主体材料用于高性能OLED器件的制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有机发光二极管聚集诱导延迟荧光主体材料聚集诱导发光

    基于主客体掺杂室温磷光材料的氧气传感材料

    张惟李庚辰苏昊戴文博...
    2523-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氧气检测,特别是在低浓度下的检测,在生物、复杂环境和化学过程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磷光的三线态激子对氧气的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纯有机室温磷光用于氧气检测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室温下纯有机主客体掺杂材料同时实现超长磷光和定量氧气检测仍然面临挑战。为实现磷光需要限制发光基元的非辐射弛豫需要的主体分子间紧密堆积,致使氧气不容易进材料体系中,进而难以实现对氧气的响应。本研究探讨了由4',4'-二叔丁基-4-溴三苯胺(TPABuBr)和4-溴代正丁基萘酰亚胺(NIBr)组成的主客体掺杂室温磷光材料在低氧环境下的氧敏感性。该掺杂材料在室温下展现出荧光和磷光双发射特性。主体TPABuBr中的叔丁基基团使晶体结构中存在适当的分子间距,赋予了掺杂材料氧透过性。掺杂材料的磷光发射强度与氧体积分数之间的线性关系符合Stern-Volmer方程,可用于定量分析氧浓度,且具有快速响应和优异的光稳定性,展示了其作为氧传感器的潜力。总的来说,本研究阐述了NIBr/TPABuBr掺杂材料的设计和特性,展示了其在氧浓度检测方面的潜力,为设计氧传感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有机室温磷光主客体掺杂策略氧敏感材料氧气浓度检测

    利用光诱导电子转移机制构筑Ⅰ型聚集诱导发光光敏剂用于光动力治疗

    贾涵羽俞岳文冯光雪唐本忠...
    2530-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动力治疗(PD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抗癌方式,凭借其低毒、高时空选择性及操作简捷可控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光动力治疗主要依靠光敏剂在特定激发波长光源照射下产生活性氧(ROS)以消融癌细胞。然而,乏氧是实体肿瘤的固有属性,而传统的Ⅱ型光敏剂对氧气依赖度高,制约着PDT的治疗效果。因此,设计开发对氧气依赖度低的Ⅰ型光敏剂用于抗肿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报道了一种通过引入光诱导电子转移(PET)机制制备高效Ⅰ型光敏剂的设计策略。通过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活性的(Z)-2-(5-(4-(二乙氨基)-2-羟基亚苄基)-4-氧代-3-苯基噻唑烷-2-亚基)丙二腈(DR-OH)上引入4-硝基苄基,得到光敏剂DR-NO2,光激发后会发生PET过程,使得DR-NO2的荧光得到一定程度的淬灭,促进三线态产生,同时还促进分子内电荷分离和更有效的分子内电子转移,进而促进其Ⅰ型ROS尤其是超氧自由基的产生。此外,通过纳米工程制备得到DR-NO2纳米粒子具有较小的纳米尺寸、优秀的肿瘤细胞摄取能力以及进一步增强的Ⅰ型ROS产生能力,在光照下对MCF-7细胞展现出优秀的PDT杀伤能力。这种PET策略开发的Ⅰ型ROS的光敏剂在抗乏氧肿瘤PDT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

    光动力治疗聚集诱导发光光致电子转移Ⅰ型光敏剂乏氧肿瘤

    基于四苯乙烯的柔性发光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王源浩孙钰凯刘昱远张照明...
    2538-2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柔性发光材料凭借在不同外力作用下仍能保持形状完整和发光性能的特点,在技术生产的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四苯基乙烯作为发色基团,利用硫醇与双键高效点击聚合的方法,构筑了一系列荧光强度可调的柔性发光材料。通过调节参与聚合的不同官能度硫醇单体的比例,制备了机械性能优异的聚合物网络,其断裂伸长率为377%,断裂应力为33。0 MPa,韧性可达90。6 MJ/m3。通过外力诱导分子构象变化,发现材料的荧光量子产率会随着拉伸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同时,该材料在溶胀后会发生荧光淬灭,挥发溶剂后荧光重新出现,符合聚集诱导发光的规律。基于以上研究,该柔性发光材料的机械性能优秀且荧光强度可调,因此有望在发光传感器、信号探测器等方向开展实际应用。

    聚集诱导发光柔性发光材料聚合物网络机械性能荧光强度调控

    聚集诱导发光活性氟硼吡啶肼醛腙燃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质

    宫清宝吕翔于长江李婉婉...
    2545-2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简单易得的氯代2-肼基吡啶和芳香醛衍生物缩合与氟硼配位,一锅两步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的氟硼配位吡啶肼基醛腙染料,将其命名为BOPAHs。这些染料分子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主吸收在400~600nm范围内,发射波长在500~700nm范围内。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它们的吸收/发射峰逐渐红移,同时斯托克斯位移增大,表明这些分子具有明显的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同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特性。此外,这些BOPAHs在溶液中的荧光较弱,但它们都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射特性,可能是由于分子在聚集态下构象固定导致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所致。

    聚集诱导发光有机硼染料有机合成光学性质

    聚集诱导发光型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其核酸传感原理研究

    欧彦蓝琳王正雄王志明...
    2554-2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酸检测是目前生物诊疗及医学分析领域最为精准的方法之一。其中,广泛应用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利用TaqMan探针的荧光信号输出,可实现对微量目标序列的高灵敏定量分析。本工作系统性地完成聚集诱导发光(AIE)基元——四苯乙烯(TPE)的亚磷酰胺修饰,并将其设计和制备成一系列单标记特定RNA的核酸探针,为后续高效率利用全自动核酸合成仪制备各类AIE探针奠定基础;利用RNase A酶特异性切割TPE-RNA1探针中水溶性的RNA部分,通过透射电镜、荧光光谱、质谱等表征证明酶切作用诱发的探针溶解能力变化且伴随着疏水聚集;通过优化探针浓度、反应时间、序列长度等多个参数,实现了 AIE效应下荧光增强34。7倍。采用AIE原理取代传统探针中荧光-淬灭基团的双标记策略,扩展了核酸探针的设计策略,并系统表征和探讨AIE型核酸探针的聚集过程,旨在推动更高效、更灵敏的核酸检测探针,拓展其在生物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

    核酸探针聚集诱导发光亚磷酰胺修饰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检测

    非对称双极性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及其聚集诱导磷光和电致发光性能研究

    陈姿仪刘思琪冯钊钟道昆...
    2563-2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时以功能化的2-苯基吡啶(ppy)类配体和2-乙烯吡啶(vpy)类配体设计合成了两个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光物理研究表明,这两个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具有两种发光激发态产生磷光发射,并且能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增强磷光发光行为。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基团的引入可使非对称Ir(Ⅲ)配合物磷光分子表现出双极性。此外,它们还能表现出较好的电致发光性能,电致发光器件启亮电压(Vturn-on)小于3V,最大亮度Lmax为11380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ηext为5。3%、最大电流效率ηL为12。9 cd·A-1及最大功率效率ηP为13。6 lm·W-1。相关研究结果为新型聚集诱导磷光电致发光材料的设计合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非对称结构Ir(Ⅲ)磷光配合物聚集诱导磷光双极性电致发光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蒽醌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指纹显影应用

    常溟森杨黎明王冠顾星桂...
    2571-2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蒽醌作为电子受体,三苯胺作为电子给体,经过表面活性剂修饰,得到了一种新型可用于指纹显影剂的表面活性剂有机功能分子C16-TPA-AQ。该分子在聚集态下发射红色荧光,具有显著的聚集诱导发光效应。将其制成了指纹染液,并通过氯化钾浓度调控聚集程度。结果表明,该染液对于附着于不同基底的指纹均有良好的显影效果,在0。18 mol/L氯化钾调控下得到了三级指纹结构。此外,该染液对陈旧指纹也具有显影效果。由此可见,该材料在指纹显影领域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聚集诱导效应蒽醌表面活性剂指纹显影

    四苯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识别Cu2+

    苏小龙李健鹏刘孟鑫邹莉...
    2581-2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合成了一种四苯乙烯基酰胺类荧光探针TPE-Py,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和HeLa细胞成像实验研究了其金属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TPE-Py对Cu2+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性,在H2O/THF(V∶V=9∶1)溶液中对Cu2+显示出荧光淬灭效应,且不受其他金属离子干扰。细胞成像实验表明,探针TPE-Py可以检测细胞脂滴中的Cu2+。

    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探针离子识别细胞成像

    共晶提升纯有机材料室温磷光余辉性能

    崔怡静朱天文张强袁望章...
    2588-2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纯有机超长寿命室温磷光(p-RTP)材料因其独特的光物理性质,低成本,结构可设计性及其在生物影像、疾病诊疗、传感与防伪加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要实现兼具高效且颜色可调的p-RTP余辉发射,仍颇具挑战。受簇聚诱导发光(CTE)机理启发,选用三聚氰胺(MA)和环酰脲化合物海因(HA)及二氢尿嘧啶(DHU)作为电子给体和受体,采用共晶策略制备了 1∶1计量组成的共晶。较MA、HA及DHU单组分晶体而言,共晶展现出更好的p-RTP颜色可调性及更长寿命,这是共晶中广泛存在C=O、孤对电子、多重氢键、适当电荷转移及多重簇发光中心等协同作用的结果,并进一步展示了这些共晶材料在高端防伪保密领域的应用。

    超长寿命室温磷光余辉共晶簇聚诱导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