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右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右江医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右江医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黄照权

双月刊

1003-1383

youjiangyixue@163.com

0776-2825575

533000

广西百色市中山二路18号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

右江医学/Journal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右江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题写刊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办。刊号:ISSN 1003-1383,CN 45-1126/R,刊物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栏目有论著与临床报道、文献综述、预防医学、祖国医学、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经验介绍、病案讨论、误诊分析、病例报告、临床护理等,以面向基层人员、报道地方医药、突出实用技术为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与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余明珠周昕睿李亚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是糖尿病最具威胁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是临床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伤口愈合包括四个阶段的动态过程: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而在DFU的情况下,所有这些过程都受到干扰,导致愈合延迟,甚至下肢截肢.以往的研究主要在糖尿病周边动脉阻塞性疾病、神经病变和伤口感染三方面.而近年来,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机制相关的信号通路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已有研究显示部分药物或治疗方法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在伤口愈合中发挥作用.由于DFU治疗失败的发生率较高,且DFU的潜在分子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仍迫切需要去寻求治疗DFU的有效方法.该文主要针对DFU治疗相关的不同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包括PI3K/Akt通路、NF-κB通路、Nrf2 通路以及其他相关信号通路,分别从炎症、增殖、免疫等方面进行介绍,从而阐明这些通路在糖尿病伤口愈合机制中的重要性,同时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糖尿病足溃疡信号通路伤口愈合炎症

    microRNA-338-3p抑制HepG2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念家辉韦卿刘国满黄梓华...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microRNA-338-3p对HepG2 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取HepG2 肝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control组(未转染)、vector组(转染空质粒)、OE组(转染microRNA-338-3p质粒),分别取生理盐水、空质粒、microRNA-338-3p转染,培养 48 小时.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icroRNA-338-3p的转染效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指数;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的相对蛋白表达量.结果 (1)microRNA-338-3p 的转染阳性率超过 90%,符合实验标准.(2)HepG2 肝癌细胞的迁移指数,control组与vecto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E组与control组、vec-tor组相比较,迁移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epG2 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ontrol组与vecto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E组HepG2 与control组、vector组相比较,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E-cadherin相对蛋白表达量,control组与vecto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E组与control组、vector组相比较,E-cadherin相对蛋白表达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N-cadherin的相对蛋白表达量,control组与vector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E组与control组、vector组相比较,N-cadherin相对蛋白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microRNA-338-3p可抑制HepG2 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2)microRNA-338-3p 通过促进 E-cadherin 蛋白表达并抑制 N-cadherin 蛋白表达,从而抑制HepG2 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微小RNA肝细胞癌迁移侵袭

    保留与不保留锁骨上神经对锁骨切口周围皮肤感觉的影响

    秦庆庆张超王雄王勇平...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留与不保留锁骨上神经对锁骨切口周围皮肤感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6 年3 月至2023 年2 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60 例,男20 例、女40 例,年龄20~73(40.70±14.57)岁,根据是否保留锁骨上神经分为试验组(保留锁骨上神经)和对照组(不保留锁骨上神经)各 30例.试验组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对照组则不保留此神经.术后 1 周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皮肤触觉、痛觉减退区域的面积,用SPSS 26.0 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60 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试验组 30 例患者中,25 例患者的触觉、痛觉完全正常,5 例患者有较小范围的感觉障碍;对照组 30 例患者中,3 例患者有较小范围的感觉障碍,其余27 例均有大面积的触觉、痛觉缺失.两组触觉及痛觉障碍区域的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游离保护锁骨上神经可明显降低手术切口周围皮肤感觉障碍,有利于患者术后患侧肩部功能恢复.

    锁骨骨折锁骨上神经感觉障碍

    成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

    聂建英陶品月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成人肝移植术后疼痛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缓解成人肝移植术后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在某三甲医院麻醉科行肝移植的 138 例成人患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于患者手术当天、术后第 1 天上午、术后第 1 天下午、术后第 2 天上午、术后第 2 天下午、术后第 3 天上午、术后第 3 天下午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潜分类增长模型(LCGM)识别疼痛变化轨迹的潜在类别;运用时间不变协变量的潜增长曲线模型(LGCM)分析其影响因素;纳入协变量运用混合回归模型(MRM)分析各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疼痛变化轨迹可分为疼痛低组(64.5%)、疼痛快速上升组(22.5%)、疼痛缓慢上升组(13.0%).纳入协变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诊断、术中低体温是影响术后疼痛的轨迹类别(均 P<0.05 或0.001).结论 成人肝移植患者术后疼痛分为 3 种不同的变化轨迹,其术后疼痛存在群体异质性,应基于患者术后疼痛变化轨迹的同质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估和干预.

    成人肝移植疼痛变化轨迹潜分类增长模型

    1例由p.Arg35Cys引起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家系的研究

    唐勇张福勇蒋燕珍吴崇荣...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武鸣壮族地区 1 例FGA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表型和基因型,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先证者家系三代 5 人进行外周血采集,使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FIB、TT等凝血项目,FIB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检测;采用DETA抗凝管收集全血,通过NGS筛选,用Sanger测序验证FGA、FGB、FGG基因编码区突变.结果 先证者及其父亲表现出FIB-Clauss法水平降低和凝血酶时间延长,而其妹妹和两个女儿均正常.高通量基因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其父亲检测到FGA c.103C>T杂合错义突变,而先证者的妹妹和两个女儿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 导致该家系成员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分子机制是FGA c.103C>T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第 35 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半胱氨酸(p.Arg35Cys),从而导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基因突变家系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右江医学》可以直接使用的部分英文缩略语

    《右江医学》编辑部
    220页

    492例心包积液临床特征和病因分析

    陆炳团陈相山王乔坤吕天富...
    22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年龄段心包积液患者病因分布特点,为临床前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2021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住院且符合心包积液诊断标准的 492 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29 岁)、中年组(30~59 岁)、老年组(≥60 岁),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病因构成情况.结果 前五位的病因依次为肺部感染(22.56%)、肺癌(11.79%)、肾脏疾病(7.32%)、系统性红斑狼疮(6.30%)、心力衰竭(4.27%).首要原因中,青少年组(≤29 岁)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组(30~59 岁)是肿瘤性疾病,老年组(≥60 岁)为感染性疾病.结论 引起心包积液的首要病因中,青少年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年人为恶性肿瘤,而老年人为感染性疾病.

    心包积液临床特征病因分析

    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苏前周剑锋皮永前何欢...
    227-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PN)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 135 例ACI患者,其中合并T2DM 68 例(合并组),单纯ACI 67 例(单纯组).比较两组HbA1c、空腹血糖(FBG)等生化指标水平、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IPN分级;根据HbA1c水平分层,比较并分析IPN分级与HbA1c的关系.结果 合并组血清HbA1c、FBG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高于单纯组(P<0.01 或0.05),不稳定斑块及Ⅲ/Ⅳ级IPN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纯组(P<0.05).合并组中血清HbA1c>6.5%水平患者 48 例,HbA1c≤6.5%水平患者 20 例,前者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后者(P<0.05).合并组Ⅲ/Ⅳ级IPN患者的HbA1c水平高于Ⅰ/Ⅱ级IPN患者(P<0.05);HbA1c水平与IPN分级呈正相关(r=0.346,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相关性,有助于识别斑块易损性.

    急性脑梗死斑块内新生血管颈动脉粥样硬化糖化血红蛋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在小儿肠套叠的应用疗效分析

    何昌景吕昌恒余云飞李玉莲...
    234-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和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肠套叠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2 年 6 月至 2023 年 6 月住院并接受灌肠复位治疗的 72 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的患儿作为观察组(n=36),将在X线引导下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患儿作为对照组(n=36).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灌肠复位所需时间、住院总天数、复位成功率、住院期间早期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复位后,观察组复位成功率为97.22%,对照组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复位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住院期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3.89%,对照组为 36.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X线引导下空气灌肠复位,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能够缩短复位时间、住院天数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不良反应,改善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更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小儿肠套叠水压灌肠空气灌肠

    冲吸式牙刷在AECOPD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兰莫莉胡俊潘玉燕廖莹...
    238-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冲吸式牙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11 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接受治疗的 50 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口护包护理,观察组采用冲吸式牙刷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用时、护士满意度、口腔出血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灌洗液培养结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用时[(8.39±2.19)min]较对照组[(12.50±2.13)min]短,护士满意度评分[(27.3±3.2)分]较对照组[(20.2±5.3)分]高,口腔出血发生率[12.0%(3/25)]较对照组[36.0%(9/25)]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0.01);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36.0%)及VAP发生率(12.0%)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口护包相比,冲吸式牙刷能够缩短护理用时,护士满意度高,口腔并发症少,但对VAP、病原菌培养结果影响不明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口腔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