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右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右江医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右江医学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黄照权

双月刊

1003-1383

youjiangyixue@163.com

0776-2825575

533000

广西百色市中山二路18号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内

右江医学/Journal Youjiang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右江医学》杂志创刊于1972年,国家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题写刊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主管,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主办。刊号:ISSN 1003-1383,CN 45-1126/R,刊物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栏目有论著与临床报道、文献综述、预防医学、祖国医学、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经验介绍、病案讨论、误诊分析、病例报告、临床护理等,以面向基层人员、报道地方医药、突出实用技术为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戴玥刘羽
    28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血转化(HT)是缺血再灌注后导致的梗死区域自发性脑出血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等后导致的继发性出血.静脉溶栓后HT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NIHSS评分、高血压、高血糖、心房颤动和使用抗凝药物等.神经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介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HT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tPA-APC通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关键作用,活化蛋白C(APC)主要作用于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通路降低tPA溶栓后HT的发生.综述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明确治疗靶点,开发靶向特异性的神经保护药物,以及通过生物标志物对HT进行早期预测,不断提高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血脑屏障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COL1A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曾叶旻虓蔡成龙陆潞
    296-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OL1A1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该基因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探究COL1A1的免疫抑制靶点,为今后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官方数据库中下载脑胶质瘤的基因表达谱与临床资料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 9软件分析COL1A1与脑胶质瘤分期关系.使用R4.1.2软件及R Studio软件绘制Pheatmap、Heat-map、Ggplot2、Circos 图分析COL1A1的表达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信息、预后以及免疫抑制靶点的关系.使用GO、KEGG富集分析研究COL1A1基因功能.使用GSVA富集方法分析脑胶质瘤中特定基因集的富集分数.使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OL1A1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网格数.结果 WHO Ⅲ期患者的COL1A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 WHO Ⅰ 期和 WHO Ⅱ 期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ataSetmRNAseq_325,P<0.0001;DataSetmRNAseq_693,P=0.0018).随着 COL1A1 表达升高,Non-codel 1P19q、Wildtype IDH、un-methylated MGMT 等胶质瘤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也更密集.Heatmap生存分析图显示,高表达COL1A1基因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GO分析与KEGG分析结果显示,COL1A1基因可能通过细胞胞外区(extracellular region)、内质网内腔(endoplasmic reticulum lumen)、细胞外间隙(extracellular space)、细胞外基质结构成分(extracellular matrix structural constituent)、细胞胶原结合(colla-gen binding)、整合素结合蛋白(integrin binding)发挥其生物学功能.GSVA富集分析结果符合GO、KEGG分析结果,COL1A1基因表达与上述基因功能呈正相关.Circos图提示,与脑胶质瘤最密切的免疫检查点是信号调节蛋白(SIRP).STRING数据库结果显示,与COL1A1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共有10个.结论 COL1A1基因与脑胶质瘤分期密切相关,与患者预后、疾病的恶性进展特征有关,可作为胶质瘤潜在的分子标志物.

    脑胶质瘤COL1A1基因生存预后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经典名方辛夷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龚元勋赵净洁罗妙蒋彩英...
    303-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古代经典名方辛夷散用于过敏性鼻炎防治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经典名方辛夷散的活性成分并确定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 Database、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数据库查询与过敏性鼻炎有关的分子靶点,获取两个数据库交集靶点基因.通过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val of interacting genes/proteins数据库构建上述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导入Cytoscape 3.7.1软件中将分析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根据拓扑学数据筛选关键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将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辛夷散活性化合物184个,相关靶点224个,辛夷散与过敏性鼻炎共同的靶点104个.利用拓扑学筛选得到17个关键靶点,主要包括IL-6、TNF、AKT1、IL1B、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辛夷散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细胞对有机环状化合物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1780条生物过程.KEGG通路结果显示主要参与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方中主要活性成分山奈酚、维斯体素、柚皮素、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等与IL-6、TNF、AKT1、IL1B、VEGFA等均能实现自发结合.结论 经典名方辛夷散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及多种通路治疗过敏性鼻炎,为深入研究辛夷散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辛夷散经典名方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过敏性鼻炎

    全身麻醉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影响的临床研究

    杨影陈丽斐覃银莹李春来...
    313-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对婴幼儿术后大脑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2012-2015年期间年龄为0~3岁时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的手术治疗儿童(研究组)共429例在其3~6岁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研究组儿童生活的城市地区、年龄、性别、民族等特征采取1∶1配对设计,选取0~3岁期间未接受过全身麻醉的3~6岁儿童共429例作为对照.查阅和记录研究组儿童的麻醉记录单及基本信息,将研究组儿童按麻醉时长分为三组:<1 h组(A1组)、1~2 h组(A2组)、>2 h组(A3组),按手术麻醉次数分为两组:单次组(B1组)、2次组(B2组),按苏醒时间分为三组:<30 min组(C1组)、30~60 min组(C2组)、>60 min组(C3组).采用韦氏幼儿智力量表第四版(WPPSI-Ⅳ)综合评估上述儿童的总体认知能力及智力活动水平,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总得分评估儿童行为、情绪和社会能力,盖塞尔发展量表(Gesell)评价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发育水平.结果 适用2岁6个月~4岁前韦氏智力量表的儿童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儿童的工作记忆指数得分降低;适用4岁~6岁11个月韦氏智力量表的儿童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儿童的言语理解指数、流体推理指数、加工速度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得分和盖塞尔量表的发育商数降低(P<0.05).与麻醉时长A1组、A2组比较,A3组的总智商、工作记忆指数得分降低(P<0.05);与手术麻醉次数B1组比较,B2组的总智商、工作记忆指数、发育商数得分降低(P<0.05);各组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在大脑发育期接受全身麻醉可能对其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接受2次或时长大于2 h全身麻醉的婴幼儿在智力发育的过程中的短时记忆和存储、加工以及输出信息的能力更易受影响.

    全身麻醉婴幼儿大脑发育临床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李三三吴建军周钰博王引弟...
    319-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市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人群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NAFLD组(243例)和非NAFLD组(372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价,模型的校准度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和校准图评价.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超重、肥胖、吸烟、民族在NAFLD组和非NAFL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的白细胞(WBC)、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移酶(GGT)、肌酐(CREA)、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葡萄糖(GLU)、谷丙转氨酶(ALT)高于非NAFLD组,而球蛋白(GL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UA、CHOL、GLU、ALT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是独立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评估模型区分度结果显示,AUC为0.85(95%CI:0.819~0.880),敏感度为79.40%,特异度为79.60%,模型的C-index为0.855,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有效性结果显示x2=12.850,P=0.117.结论 超重、肥胖、UA、CHOL、GLU、ALT是NAFLD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及有效性,可作为医患双方对NAFLD个性化评估的工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危险因素列线图

    不同热牙胶充填系统根管充填致密性的体外研究

    陈镜滟秦静李贤玉
    327-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Micro-CT评价不同热牙胶充填系统对根管充填致密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30颗圆/椭圆形单根管前磨牙,根长统一为12 mm,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个样本),控制组间距根尖5 mm处根管截面的长径、短径、长径/短径及预备后的管腔体积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使用"BeeFill 2in1"型热牙胶充填系统、"Fi-P""Fi-E"型热牙胶充填系统及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完成充填.1周后,应用Micro-CT扫描并测量分析各组根管充填物与根管管腔在整体、根颈1/3、根中1/3、根尖1/3的体积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eeFill 2in1"型和"Fi-P""Fi-E"型热牙胶充填系统的整体、根颈1/3、根中1/3、根尖1/3根管充填物体积比均明显高于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P<0.05);"BeeFill 2in1"型和"Fi-P""Fi-E"型热牙胶充填系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eeFill 2in1"型热牙胶充填系统、"Fi-P""Fi-E"型热牙胶充填系统、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组内根颈1/3、根中1/3的根管充填物体积比高于根尖1/3根管充填物体积比(P<0.05).结论 与传统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相比,"BeeFill 2in1"型热牙胶充填系统和"Fi-P""Fi-E"型热牙胶充填系统在根管充填致密性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Micro-CT根管充填热牙胶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

    某市汽车制造业在岗工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肖荣清兰银材陈冬顺刘宝熙...
    334-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某市汽车制造业在岗工人生命质量现状并探索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4-8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量表SF-36对某市汽车制造业1139名在岗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市汽车制造业在岗工人生命质量各维度得分分别为生理功能(86.87±16.94)分、生理职能(76.70±31.32)分、躯体疼痛(78.51±13.26)分、总体健康(72.92±18.93)分、活力(74.97±17.21)分、社会功能(85.85±16.36)分、情感职能(77.44±32.62)分、精神健康(74.13±16.40)分、生理健康(78.75±15.07)分、心理健康(78.10±16.12)分.其中生理功能维度的得分最高,总体健康维度的得分最低,与常模一致;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的得分低于常模,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的得分高于常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害工龄、每周饮酒次数、糖尿病、每周熬夜次数是影响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睡眠质量、月收入、每日睡眠时长、防护措施是影响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结论 该市汽车制造业在岗工人生命质量仍然存在上升空间,可以通过倡导工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重点关注接害岗位工人状况,监督防护措施的执行以提升工人生命质量.

    汽车制造业在岗工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内热针结合红外热成像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谭志华曾玉萍刘其昌杨金龙...
    342-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内热针结合红外热成像治疗颈肩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颈肩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红外热成像辅助治疗,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结束当天、治疗后1个月症状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热针结合红外热成像治疗颈肩综合征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疼痛,安全性较高.

    内热针红外热成像颈肩综合征疼痛

    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功能和腹部肌群肌电图指标的影响

    熊丹熊执波
    348-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胃肠道功能和腹部肌群肌电图指标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抚州市东乡区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70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服用乳果糖溶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自拟通便方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胃肠功能改善时间、腹部肌群肌电图指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77.14%)高(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自主排便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治疗后两组10 s松弛压力(10SR)降低,净压力(NET)、3 s收缩幅度(FSC)、10 s收缩幅度(10SC)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01).结论 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及腹部肌群肌电图指标的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功能性便秘自拟通便方胃肠道功能腹部肌群肌电图

    《右江医学》可以直接使用的部分英文缩略语

    《右江医学》编辑部
    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