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眼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眼科
眼科

徐亮

双月刊

1004-4469

bioi@sina.com

010-65288427

100005

北京崇内后沟胡同17号

眼科/Journal Ophthalmology in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2年创刊,原为季刊,从1999年起改为双月刊。2001年改版为大16开版本。它是一本综合性的眼科专业期刊,共有研究临床、实验研究、基础研究、综述、防盲治盲、学术动态、经验介绍、专题笔谈、诊疗新技术、病例报告等栏目。从2001年起增辟专家述评、争鸣园地、眼科技术创新和眼科疾病治疗经验介绍和眼科再教育栏目,近期为配合中级技术职称晋升,刊登眼科试题及参考答案旨为帮助应试者复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hatGPT在眼科的应用与挑战

    胡健萍李建军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作为预训练生成的大型语言模型正在改变传统的医疗实践,有望显著提高医疗效率与质量.ChatGPT在眼科教育、疾病诊断、病历书写中可以充当眼科医师的辅助工具,也能为眼病患者提供全面、详细且符合临床指南的实用指导.但其在人工智能幻觉、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模型开发透明性与伦理方面存在潜在的局限性和风险.使用中仍然需要医师的人为监督.眼科医师需了解ChatGPT的性能、水平以及如何利用该技术的独特功能,并能识别其潜在的风险.(眼科,2024,33:241-244)

    ChatGPT大语言模型眼科人工智能

    外伤所致晶状体异物残留及花瓣样后囊下混浊

    王佳琦刘慧张亚琼庄蕾...
    244页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早期眼部诊疗管理

    何彦刘颖怡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Stevens-Johnson 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由药物引发的罕见但极为严重的皮肤黏膜疾病,常伴随眼部的急慢性并发症,甚至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期患者的眼部受累率很高,但对眼部状况的重视程度尚不够.早期诊断和积极强化的抗炎治疗甚至羊膜移植,对减缓损伤进展、防止晚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强调了 SJS-TEN早期眼部诊疗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对其眼部并发症的认识,促进更加积极明确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视力损伤风险,提升患者远期生活质量.(眼科,2024,33:245-248)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干眼眼表损伤

    眼缺血综合征

    黄厚斌
    249-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颈内外动脉侧支循环发育正常或良好的个体不容易发生眼缺血综合征,但该病早中期易被误诊漏诊.眼缺血综合征的核心是眼动脉长期慢性进行性的低灌注.缺血性眼痛、一过性黑矇、光诱导性黑朦是其先兆期很有意义的症状,正常眼压下的自发性视网膜动脉搏动或者轻压眼球就可诱发视网膜动脉搏动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中周部常可见深层视网膜出血、以及广泛密集分布的微管壁瘤,血管造影显示脉络膜视网膜循环延迟.本文从对眼缺血综合征的传统定义的剖析开始,详细解析其定义及发病机制、早期症状、眼底表现,最后阐述目前对眼缺血综合征治疗的认识和进展.以提高眼科医生对早期眼缺血综合征的诊治水平,尽量避免和减少眼缺血综合征发展到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期.(眼科,2024,33:249-256)

    眼缺血综合征缺血性眼痛光诱导性黑矇视网膜动脉搏动

    书讯

    256,294,300,306页

    局部滴用拉坦前列腺素可增加小梁网通路房水引流

    辛晨
    257-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局部滴用拉坦前列腺素后早期眼压下降机制.设计 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研究对象 初次局部使用拉坦前列腺素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5例(15眼).方法 分别于滴用拉坦前列腺素前、滴用后10、30、45、60、120、240分钟测量眼压,使用裂隙灯录像系统拍摄房水静脉录像5秒.主要指标 眼压、房水宽度、房水流速.结果 用药前眼压(28.3±4.2)mmHg,用药后120分钟开始下降至(24.3±2.3)mmHg(F=10.203,P=0.006).用药前房水宽度为(0.019±0.010)μm,用药后45分钟开始增加至(0.034±0.007)μm(F=26.187,P<0.001),并持续显著增加至用药 60分钟的(0.050±0.012)μm(F=20.723,P<0.001).用药前房水流速为(2.1±0.5)μl/s,用药后30分钟开始增加至(2.6±0.6)μI/s(F=5.757,P=0.031),并于用药后45分钟(3.9±0.8)μl/s及60分钟(4.3±0.9)μl/s仍持续显著增加(F30-45=8.512,P30-45=0.011;F45-60=6.719,P45-60=0.021).结论 拉坦前列腺素通过增加小梁网通路房水引流量发挥早期降眼压作用.(眼科,2024,33:257-260)

    拉坦前列腺素眼压房水宽度房水流速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晚期眼底表现

    李鑫孙璇沙芳杜秀娟...
    260页

    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周边虹膜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林树芬苏毅华钟毅敏肖辉...
    26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周边虹膜切除术(surgical peripheral iridectomy,SPI)与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Trab)治疗进展期和晚期年轻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的疗效与安全性.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次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Trab或SPI、年龄≤40岁的进展期或晚期CPACG连续病例48例(67眼).方法 按手术方式分为Trab组与SPI组,其中Trab组15例(22眼),SPI组33例(45眼).记录视力、Goldmann眼压、影像学及视野检查的结果,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前与术后的眼部参数情况.主要指标 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降眼压药物种类、房角开放距离、前房夹角、手术成功率.结果 48例CPACG患者中位数年龄为32.0(24.3,36.0)岁.Trab组术后平均随访19.6±22.2月;SPI组术后平均随访39.1±20.9个月.Trab组手术成功率为45.5%(10/22眼);SPI组手术成功率80.0%(36/45眼).SPI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Trab组(x2=15.528,P<0.001).Trab组与SPI组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降眼压药物种类无统计学差异,而Trab组的房角开放距离和前房夹角较SPI组小(Z=-2.174,P=0.030;Z=-2.107,P=0.035).末次随访时,与Trab组相比,SPI组最佳矫正视力较好(Z=-2.310,P=0.021)、中央前房深度较深(Z=-4.615,P<0.001)、房角开放距离与前房夹角较大(均Z=-3.924,P<0.001),而眼压较高(Z=-2.455,P=0.014)、降眼压药物种类较多(Z=-5.721,P<0.001).Tra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1%(13/22眼),包括浅前房11眼,恶性青光眼2眼;SP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3/45眼),均为伤口渗漏;Trab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PI组(P<0.001).结论 ≤40岁CPACG患者行Trab手术成功率较低且手术并发症较多;SPI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成功率较高且手术并发症较少.对≤40岁的CPACG患者即使是进展期或晚期患者,首次手术可以考虑选择SPI.(眼科,2024,33:261-266)

    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周边虹膜切除术

    浅前房眼明暗环境中房角结构与暗室激发试验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宿心洁张大卫李珊珊戴惟葭...
    26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浅前房人群在明暗环境中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测量房角结构参数值与暗室激发试验(DRPT)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浅前房患者70例(70眼).方法 利用UBM在明暗环境中对患者进行8个方位的房角检查,测量UBM图像中的眼前节参数,并记录出现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目(NPAC).根据虹膜根部与小梁网之间的位置关系,将接触性房角关闭分为三种类型:L型、B型以及S型.随后,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暗室激发试验,记录试验前后的眼压,以眼压较基线升高≥8 mmHg为阳性标准.分析UBM眼前节数据与DRPT中眼压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DRPT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房角参数的差异.选取单眼阳性者的阳性眼及双眼结果一致者的右眼纳入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 眼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目(NPAC)及L型、B型和S型三种类型接触性房角关闭的方位数目(NPAC-L、NPAC-B、NPAC-S).结果 在70例患者中,有26(37%)例至少1眼DRPT结果为阳性,DRPT中的眼压变化量与亮 NPAC-S(r=0.260,P=0.030)、暗 NPAC(r=0.249,P=0.038)、暗 NPAC-B(r=0.306,P=0.010),及 NPAC-B 明暗变化量(r=0.309,P=0.009)呈正相关;与暗TIA(r=-0.241,P=0.044)呈负相关.DRPT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仅NPAC-B明暗变化量存在差异(z=-2.64,P=0.008).结论 将接触性房角关闭分型有利于精确反映房角状态,明亮环境下的S型房角关闭数以及暗环境下的B型房角关闭数与DRPT中的眼压升高相关.(眼科,2024,33:267-274)

    超声生物显微镜原发性房角关闭生物测量眼前节

    角膜昆虫翅膀异物

    王佳琦王玉娇朱紫潞赵爽爽...
    2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