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铀矿地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铀矿地质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
铀矿地质

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

张金带

双月刊

1000-0658

ykdz@chinajournal.net.cn

010-64965404

100029

北京9818信箱

铀矿地质/Journal Uranium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改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物探及放射性物探、遥感技术方法、钻探技术、分析方法、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非金属及建材地质等。文章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技术交流、科技开发与市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塔里木盆地巴什布拉克铀矿床黑色泥岩成因及其对铀成矿的指示

    张成勇张明正夏菲刘旭...
    823-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什布拉克矿床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铀矿床,具有蚀变类型多样、矿石品位高、矿体呈多层板状等特点.铀矿化的分布与地沥青关系紧密,但地沥青的形成时间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仍不清楚,影响了矿床成因的认识和勘查方向的选择.文章选择以灰黑色泥岩和泥砾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岩石矿物学和X荧光光谱仪测量等,查明黑色泥岩的特征,厘定地沥青的发育时间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黑色泥岩产于砂砾岩层内部,呈薄夹层状产出,主要由泥晶白云石、半自形黄铁矿和大量团块状地沥青组成;铀矿物以铀石-细晶黄铁矿和UO2/TiO2混合物-地沥青矿物组合赋存在黑色泥岩矿石中,且U与Pb、Zn、Cu等同步富集.地沥青为下部油气逸散运移至近浅表地层中氧化分解的产物,形成于克孜勒苏群沉积-早成岩阶段,其形成与早白垩世的末期(115~113 Ma)塔西南地区岩浆活动造成的区域热事件有关.克孜勒苏群沉积-早成岩阶段的富U烃类流体是形成该矿床的关键因素,富U烃类还原性盆地流体与盆浅层地层水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U和Pb、Zn、Cu、Se等矿质的大规模沉淀,也为后期地表的氧化改造提供基础.

    黑色泥岩地沥青铀矿物学克孜勒苏群巴什布拉克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上新统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杨烨许强李娟孙祥...
    837-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巴楚隆起上新统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文章通过研究构造、断裂、岩性及岩石地球化学、沉积相和砂体、外部铀源、地层含铀性、深部铀源等,分析了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指出:巴楚隆起上新统发育构造缓坡,后生氧化作用时间短,原生为红杂色层,外部铀源和地层含铀性差,不利于形成大规模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新统的断裂发育,上新统与下伏地层之间为区域性不整合面,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良好的渗出型流体的运移通道.发育后生还原的灰色砂体,为渗出型铀成矿良好的容矿空间;古生界发育富铀烃源岩,为渗出型铀成矿良好的铀源.巴楚隆起渗出型铀成矿条件优于渗入型铀成矿条件,渗出型铀矿为巴楚隆起上新统下一步主要的找矿类型.

    巴楚隆起上新统砂岩型铀成矿条件渗出型铀成矿

    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长岭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

    张红静于浩依张玲玲王俊...
    850-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松辽盆地南部的开鲁坳陷和西南隆起带中相继发现大型砂岩型铀矿,如何在含矿层地质条件相似的中央凹陷区姚家组中取得找矿突破,对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展开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油气勘探开发资料的二次利用,基于沉积学和铀成矿理论的指导,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长岭地区位于背斜构造之上,其中南北向为缓坡,东西向为陡坡,靠近西北部陡坡一带发育一系列沿北北西向展布的断层,可能连通构造天窗,使含铀含氧水更易深入;研究区内主要铀源体为西部蚀源区的黑云母花岗岩和白岗质花岗岩,U含量最高可达9.1×10-6,浸出率可达37.5%,说明铀成矿过程中可能有大量来自外部的铀资源供给;姚一段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支河道微相,河道砂体连通性较好、延伸距离远;与地沥青相伴生的黄铁矿、渗透性砂岩段的油气后期还原褪色蚀变以及砂岩中的褐铁矿化、赤铁矿化作用,说明姚家组一段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长岭地区乾深2井一带为Ⅰ类砂岩型铀矿远景区,乾深4井一带为Ⅱ类砂岩型铀矿远景区.

    成矿条件砂岩型铀矿姚家组长岭地区

    松辽盆地南部余粮堡地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严张磊郭强肖菁
    864-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砂岩型铀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松辽盆地南部余粮堡地区虽已发现多处铀矿化,但至今找矿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对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和评价而言,明确赋铀砂体的物源是关键.文章对区内典型钻孔的矿化段进行系统取样,通过对其主、微量元素的测试结果分析,借助相关地球化学特征指数对研究区物源进行剖析:岩石化学蚀变指数(CIA)为46.38~69.69,平均值为57.08,指示研究区碎屑岩处于弱风化作用,干旱古气候条件,元素组成变化不大,较好地保留了源区的地球化学性质;La-Th-Sc、Th-Co-Zr/10、Th-Sc-Zr/10及(Fe2O3 总+MgO)-Al2O3/SiO2 等图解以及稀土元素特征均指示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以大陆岛弧为主,兼有大陆边缘的性质;通过与上地壳特征参数对比,Th/Sc-Zr/Sc、La/Th-Hf、∑REE与La/Yb等散点图以及δEu的异常可以证明物源区成分以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为主,结合盆地南部物源供给体系进一步分析,认为盆地西缘和南缘发育的中-新生代火山岩和海西期、燕山期的花岗岩是主要的物质来源.

    松辽盆地砂岩型铀矿物源地球化学风化作用构造背景

    松辽盆地北部典型铀矿化类型与成矿模式研究

    罗敏封志兵邢作昌王东旭...
    881-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区内构造、铀源、古气候和水动力等关键铀成矿要素总体有利,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文章综合分析核地质系统在 2015-2022年间获取的1.5×105 m钻探资料和石油、地矿系统的铀矿找矿成果,确定在四方台组、姚家组、青山口组和泉头组都存在铀矿化.根据已知铀矿化发育特征,划分出层间氧化带型、混合型、古层间氧化带型 3 种铀矿化类型,并构建不同层位、不同区域的铀成矿地质模型.其中四方台组发育层间氧化带型和混合型铀矿化,层间氧化带型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沿依安—林甸—安达—肇源—茂兴一带发育近南北向延伸的氧化带前锋线;混合型铀矿化主要发育在西部斜坡区的油气田周围.青山口组发育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古氧化带前锋线发育在克山—拜泉—海伦一带.泉头组在盆地东部边缘发育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氧化带前锋线发育在庆安—铁力一带.

    铀矿化成矿模式松辽盆地北部四方台组青山口组泉头组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特拉敖包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李振成李华明剡鹏兵李玲...
    899-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铀盆地,2019年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特拉敖包地区实现了下白垩统环河组找矿新突破.文章通过研究特拉敖包矿产地含矿层砂岩岩石学特征和矿化特征,分析其控矿因素,以期为扩大该地区铀矿找矿新突破提供找矿线索.研究认为,特拉敖包地区含矿层位主要为下白垩统环河上段,赋矿岩性以绿褐色、褐绿色中砂岩、细砂岩为主;铀矿体具有多层性,铀成矿具有多期性等特征;铀成矿主体受自北向南层间氧化带控制,矿体空间定位还受砂体的非均质性和岩石地球化学等因素联合控制.

    环河组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特拉敖包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铀成矿环境及矿化特征分析

    朱小兵郭业达刘明罗潇...
    91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物化探测量、岩矿鉴定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区内的铀矿化特征和成矿环境,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油砂山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泥-砂-泥"结构,含砂率较高,砂质岩层占总地层厚度约 53.6%,单层砂体厚度最大为 20 m,一般为 3~5 m,砂体较为疏松,埋深浅,一般为 200~400 m;油砂山期为富氧的古沉积环境,整体为淡水相,气候以干热环境为主导,在上、下油砂山分界期附近存在干湿转变气候,提供了利于后期铀成矿作用的古沉积环境;区内铀矿化发育,在油砂山组中新发现2条铀异常带,铀异常产于黄褐色含炭砂(砾)岩中,见钒钾铀矿,是砂岩型铀矿化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巴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好,其中上下油砂山组可作为柴达木盆地东部铀矿勘查的主要找矿目的层.

    沉积相古气候铀矿化柴达木盆地东部

    海拉尔盆地克鲁伦凹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王长虹周文博崔雅男张荣...
    92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拉尔盆地是我国基础能源勘探开发的重要盆地之一,富含煤、石油、天然气等多种能源矿产.文章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将海拉尔盆地西部的克鲁伦凹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分为裂陷阶段、断陷阶段、断坳转换阶段和萎缩阶段4个阶段,并梳理了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特征;以成矿系统的角度,从"源—运—储—变—保"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并认为南屯组及伊敏组沉积末期的构造挤压活动,有利于凹陷西侧阿敦楚鲁花岗岩体进一步剥出地表,并为凹陷提供铀源;同时构造演化控制了凹陷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和展布,进而控制了含矿沉积建造的发育.根据构造演化特征推断,自伊敏组沉积后,凹陷与蚀源区一直保持水力联系,在地下水的长期的渗入作用下铀成矿作用一直持续进行.

    构造演化铀成矿新生代克鲁伦凹陷海拉尔盆地

    赣杭铀成矿带中段火山岩型富矿体产出规律探讨

    熊建许谱林聂斌钟鹏飞...
    931-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已发现 7个铀矿床及众多铀矿(化)点,主要产于盛源、天台山、鹅公山及桐畈火山盆地内.文章通过对赣杭铀成矿带中段富矿体产出规律进行研究,提出盆地边缘控盆主干断裂与环形火山机构复合部位是富铀体产出的有利部位,有效孔隙度大的岩石是赋矿的有利岩石.富矿体至少经历了两期铀成矿作用,其中与晚期紫黑色微晶萤石化有关的成矿作用是产生富矿体的关键.当构造复合部位、大孔隙度岩石和晚期紫黑色微晶萤石化共同发育时,往往形成铀的富矿体.据此提出盛源火山盆地散坑—熊家地段及天台山火山盆地王石山岗—姜家畈地段是寻找富矿体的有利地段,可作为下一步找矿的重点地区.

    富矿体火山机构产出规律成矿特征赣杭铀成矿带中段

    扎兰屯地区东沟营火山盆地铀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房冬昱
    940-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沟营火山盆地位于扎兰屯以北,处于大兴安岭中北段,盆地内广泛发育晚侏罗世火山岩,由于该地区地质调查程度较低,前人仅对一些铀矿化点进行了调查,对于火山盆地与铀矿化的关系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无法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近年来,核工业二四〇研究所对该火山盆地开展了中大比例尺的铀矿地质调查、矿点检查、评价工作,系统研究总结了东沟营火山盆地铀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等特征,认为该盆地具有较好的基底铀源层、深大断裂复合部位的次级裂隙为区内主要的控矿因素,多旋回、多期次发育的火山活动为铀成矿提供了成矿热液流体向上运移活动的通道,并且盆地内发育大量的铀矿化点和航放异常点,有较好的物化探异常显示,总体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东沟营火山盆地下一步找矿方向应重点放在盆地边缘基底接触带附近,充分考虑盆地成矿地质条件,利用综合物化探方法对盆地边缘基底和盖层接触部位开展攻深找盲,以寻找次火山岩亚型铀矿化为主,兼顾裂隙蚀变带亚型和层间破碎带亚型铀矿化.

    扎兰屯地区铀成矿特征控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