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临床工程行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探究

    吴琳石岩范医鲁辛在海...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工程作为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支持着现代医疗的变革与发展.我国的临床工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历程,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的临床工程进入产业创新、多元化融合的蓬勃发展阶段,临床工程行业在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系统、高端放疗设备、智能硬件、应急高端医疗设备等各领域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回顾我国临床工程发展的各阶段历程与新进展,肯定了各阶段取得的成绩,也分析出仍需解决的问题,归纳总结了临床工程在多个高科技领域将会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当前国内临床工程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临床工程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智能硬件高端应急医疗设备

    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孔结构的方法研究

    王常斌王秀秀陈洪建艾冲冲...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微观形貌的方法,并分析其孔隙率和孔径.方法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在不同的加速电压下对未喷金样品和喷金样品进行拍摄,使用Image J软件对所得的SEM图像的孔隙率和孔径进行分析,并对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 样品未喷金时使用低倍加速电压可获得清晰的SEM图像;样品喷金后其耐受电压能力明显提高,即使在较高的加速电压下依然能获得清晰的SEM图像.使用Image J软件可对拍摄的SEM图像的孔径和孔隙率进行分析,其中,平均孔隙率为50.9%,平均孔径为11.9 μm;孔隙率离散系数为8.6%,孔径离散系数6.7%.结论 场发射SEM结合Image J软件是一种表征可吸收胶原蛋白材料孔结构的有效方法,可解决相关标准中方法缺失的问题.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可吸收胶原蛋白孔结构ImageJ软件

    数字疗法可用性评估量表研究

    冉琳黄灏飞李澍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用于数字疗法的可用性评估量表以及评价维度展开研究分析,以更好地对数字疗法进行可用性评价.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及量表筛选分类,选取14个可用性量表进行讨论,分别对各量表的关键特征和评价维度进行讨论,分析各量表的评价侧重点;选出在数字疗法可用性评价中应重点注意的评价维度,对各量表关键特征进行打分,并选出用于数字疗法可用性评价针对性最强的量表.结果 各量表在条目数量、类型、信度等关键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评价维度的侧重点也不同,其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为"易于学习/易学性""满意度""有效性""效率""易于使用/易用性""系统有用性""信息质量""可控性".本文建立了可用性指标体系,体系分为2个纵向(用户、产品)和3个横向(需求、操作、结果)共6个部分(感知/认知、功能、行为、性能、态度、评价),涵盖了用户和产品在人机交互全周期的评价;选出了移动健康应用可用性问卷(mHealth APP Usability Questionnaire,MAUQ)、手机应用评定量表(Mobile APP Rating Scale,MARS)和用户移动应用评定量表(User Mobile App Rating Scale,uMARS)作为14个量表中最适用于数字疗法软件的可用性评估量表,并对其进行区分.结论 进行数字疗法可用性评估时,可按照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产品的可用性进行全面评估.在选取可用性评估量表时,可按照研究需求在MAUQ、MARS和uMARS中进行选择.

    数字疗法可用性评估可用性量表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3D建模及打印技术在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研发中的应用研究

    娄阳赵东升张龙孔康辉...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3D建模及打印技术在医疗器械专利产品化过程中的应用,并对其优点和局限性进行探讨.方法 以多参数呼吸训练装置样机研发为例,针对研发中需要的非标零部件,利用3D建模技术设计其3D模型,并通过3D打印机进行打印制作.分析打印实物尺寸偏差,对打印的非标零部件进行强度测试,对组装完成样机进行密闭性测试及性能测试.结果 利用3D建模及打印技术,以低开发成本和较短的研发周期完成了18件非标零部件的设计及制作.打印的非标零部件精度较高,可满足组装要求;经过检测,打印的非标零部件强度及组装完成的实物样机密闭性均符合安全使用需求,样机运行平稳且软件功能均可实现.结论 3D建模及打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专利转化原理样机制作的研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但在打印时间、质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3D建模及打印呼吸训练装置非标零部件solidworks建模软件Cura软件

    全自动检测系统在医用硬式内窥镜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常赛男刘丽金云玉
    25-2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使用全自动硬式内窥镜检测系统对硬式内窥镜光学性能检测的优势,并分析影响硬式内窥镜功能减退的潜在因素.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23年5-7月处理的硬式内窥镜镜头78条、导光束161条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目测法和仪器检测法对其进行检测.仪器检测指标包括视向角、视场角、照度、景深、导光率、对焦、内窥镜内部密封性及纯净度;导光束指标包括光纤照度、导光率及色彩测试,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 目测法与仪器检测法检测硬式内窥镜镜头的合格率分别为94.87%和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光束的合格率分别为98.75%和9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仪器检测结果显示硬式内窥镜镜头的功能障碍主要集中在导光率和照度两方面.结论 针对内窥镜镜头检测,仪器检测法明显优于目测法;针对导光束检测,两种检测方法未有显著差异.硬式内窥镜检测系统有助于及早发现硬式内窥镜镜头内部的结构变化和功能减退情况,是一种有助于降低内镜侵入诊疗操作风险、节约医院运营成本的科学检测工具.

    医用内窥镜导光束检测医疗器械光学性能

    医用数字血管体模的开发与评价

    王晓玲杨义强
    30-3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满足医学影像软件的设计验证和评价需要,解决技术审评核查过程中遇到的验证数据缺乏、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方法 基于血管解剖特征开发医用数字血管体模,通过GATE工具对其进行CT模拟成像,重建投影图像后得到医学数字成像和传输协议图像.结果 CT模拟和实机的图像对比结果表明,在80 kV条件下,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性值分别为30.14 dB和0.80,二者的CT值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面面积值显示出良好的相似性.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CT模拟成像得到的数字血管体模影像数据有望成为医学影像软件评价的新工具,对提高软件产品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具有一定意义.

    医学影像软件数字血管体模GATE医学数字成像和传输协议(DICOM)有效性评价

    基于红外摄像装置的Triniti呼吸门控系统的设计和性能验证

    刘颖王鑫徐瑶瑶袁玲...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红外摄像装置Triniti呼吸门控系统和腹压带方式下采集的呼吸运动波形及4DCT影像一致性,验证Triniti呼吸门控系统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利用CIRS 18023-A呼吸运动模体及配套的CIRS Motion Control软件,导入仿真标准呼吸运动及真实患者的呼吸运动曲线,模拟人体肺部呼吸运动的周期、幅度、频率等,产生不同的呼吸运动模型,并分别用基于腹压带和Triniti呼吸门控系统2种呼吸运动信号触发CT扫描,分析2种装置触发下的4DCT影像一致性,最后根据Triniti系统追踪的呼吸运动,设置门控范围,实现门控治疗.结果 2种呼吸运动信号探测装置采集到的呼吸运动波形曲线相关性>0.8(P<0.001),4DCT影像各时相感兴趣区域测量度差异性值为(0.065±0.06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红外摄像装置的Triniti呼吸门控系统追踪呼吸精度高,可实现临床呼吸门控治疗,从而有效减少呼吸运动对放射治疗造成的影响.

    红外摄像原理呼吸门控4DCT系统设计门控延迟测量

    基于深度学习的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三维剂量预测研究

    刘润红刘可黄强徐孝明...
    41-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3DRes-UNet深度学习网络预测直肠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三维剂量精度,以指导临床放疗工作.方法 选取168例直肠癌VMAT放疗计划为研究对象,将数据集按7∶1∶2随机分为训练集120例、验证集16例和测试集32例.将训练集的CT影像和危及器官及靶区的掩码输入网络进行训练,在测试集上将预测的剂量与临床批准的放疗剂量进行对比,评价放疗剂量的预测精度.结果 临床剂量与预测值相比,靶区的D2、D98、D50、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性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膀胱V50、Dmean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股骨头V40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30、V50、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股骨头Dmean预测剂量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30、V40、V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盆V45和Dmean预测剂量均小于临床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V30、V40,Dmean、D0.1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差异图显示靶区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差异很小,危及器官差异范围为-10~10 Gy.预测与临床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基本重合.结论 该3DRes-UNet模型可有效预测直肠癌术后VMAT三维空间剂量,以达到指导临床放疗工作的目的.

    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三维剂量深度学习

    CBCT引导下对三维治疗床与六维治疗床配准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易良波岳海振李俊禹胡鉴颀...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三维放射治疗床与六维放射治疗床配准精度,并分析其放疗摆位误差,为临床使用三维放射治疗床的放疗流程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鼻咽癌患者、49例食管癌患者和25例直肠癌患者治疗前的锥形束CT图像为研究对象,在离线配准下设置相同的感兴趣区域,分别选择三维放射治疗床的线性方向和六维放射治疗床的线性与旋转方向进行骨性配准,分析配准后产生的摆位误差.结果 鼻咽癌与直肠癌患者分别采用秩和检验与方差齐性独立样本检验,升降(Vertical,Vrt)方向与左右(Lateral,Lat)方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Longitudinal,Lng)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患者采用秩和检验,Vrt方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ng和Lat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部位的Lng方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直肠癌、食管癌3种病例患者在线性方向的容差值分别为3、5、5 mm时,其中2、4、4 mm容差范围的数量占比较大;在平移方向,2种配准方式的摆位误差基本都在临床设定值的范围内.六维配准显示,鼻咽癌患者的头脚旋转方向与食管癌和直肠癌患者3个旋转方向的摆位误差较大.结论 三维放射治疗床配准时反馈的摆位误差信息量低于六维放射治疗床,使用三维放射治疗床摆位时需加强放疗全流程与旋转方向摆位技术管理,提高放疗摆位效率与放疗增益比.

    CBCT图像配准摆位误差三维治疗床六维治疗床

    Auto Flash Margin功能在左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华小龙徐文静张倜然葛迅...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Auto Flash Margin(AFM)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1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例为研究对象,对入组的每个病例分别进行 AFM值为0.5、1、2 cm(以下记作AFM0.5、AFM1.0、AFM2.0组)的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设计.研究放疗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适形度指数,肺、心脏及皮肤剂量Dmean的剂量学差异,X线蒙特卡罗(X-ray Voxel Monte Carlo,XVMC)算法特征参数等.结果 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蒙特卡罗算法在3种方案中PTV的Dmean、V107%剂量学指标均满足处方剂量要求,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热点剂量V107%方面,AFM2.0组最小,为2.57%±1.52%,AFM0.5和AFM1.0组较高且接近,分别为10.09%±1.72%和11.02%±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Dmean表现类似,AFM2.0组最小,为(5175.650±4.200)cGy,AFM0.5和AFM1.0组较高且接近,分别为(5210.400±5.400)cGy和(5219.600±4.200)c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危及器官参数患侧肺V20、患侧肺Dmean的剂量评估结果中,AFM0.5组和AFM1.0组均高于AFM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的健侧肺V5、心脏Dmean无明显差异;在组间相同角度下的光栅构型比对中,3组光栅均形成了明显的空气区域;在XVMC算法特征参数比对中,AFM2.0组机器跳数更少、光子利用率更高、优化时长略高,3组的子野数量均接近计划预设的290个控制点.AFM2.0组比另外3组靶区的皮肤组织剂量Dmean均更好(P<0.05).结论 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乳腺癌根治术后VMAT计划时,推荐使用的AFM值为2 cm.

    乳腺癌根治术后蒙特卡罗算法容积调强剂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