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疗设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中国医疗设备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姜远海

月刊

1674-1633

cmd_ed@126.com

010-58697365,58694756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6号楼36层 3601

中国医疗设备/Journal China Medical Devices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开发行的科技类重要期刊,是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的会刊,已列入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并从2001年起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由吴阶平副委员长亲题刊名,由全国著名医学工程专家组成编委会,十五年来,杂志出版质量逐年提高,现为大16开,64页精美增装本,月刊。现开设的主要栏目:专家专论、研究论文、技术创新、医疗设备原理与使用、仪器设备质控与计量、科学管理、仪器设备维修、仪器设备市场信息、购置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DECT的NIC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研究

    韩磊苏宁邬超杨佳敏...
    124-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双能量CT(Dual-Energy CT,DECT)获取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无创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的价值,并确定NIC最佳提取期相.方法 前瞻性收集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行腹部DECT扫描患者,筛选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肝硬化患者68例,同时选取健康对照患者25例.通过DECT扫描的门静脉期、3 min延时期获取碘值计算门静脉期NIC和延时期NIC,采用白蛋白-胆红素(Albumin-Bilirubin,ALBI)评分进行肝功能分级(ALBI 1级=25例;ALBI 2级=23例;ALBI 3级=20例).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NIC与ALBI分级之间的相关性;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各组间NIC的差异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NIC鉴别不同ALBI分级的诊断效能,并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 门静脉期NIC与ALBI分级呈负相关(r=-0.83,P<0.01);延时期NIC与ALBI分级呈正相关(r=0.68,P<0.01);门静脉期NIC鉴别不同ALBI分级的AUC分别为0.84、0.83、0.82;延时期NIC鉴别不同ALBI分级的AUC分别为0.79、0.72、0.65,两期NIC联合后评估效能进一步提升.结论 基于DECT获取的NIC能够作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可靠指标,门静脉期NIC评估肝功能效能优于延时期NIC;此外,两期NIC联合评估肝功能效果更佳.

    双能量CT标准化碘浓度肝硬化白蛋白-胆红素评分

    基于磁共振T2WI图像的四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分析

    冯晴邹雨婷罗钦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基于MRI中T2WI序列影像组学中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在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的119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T2WI影像.两名放射科医生利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病灶的三维感兴趣区域,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提取1316个影像组学特征.采用t检验、LASSO回归筛选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然后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K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共4种机器学习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类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性来评估4种模型预测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效能.结果 LR模型区分低分化与中分化、低分化与高分化、中分化与高分化的AUC分别为0.791、0.884、0.793;SVM模型的AUC分别为0.730、0.832、0.815;KNN模型的AUC分别为0.773、0.777、0.677;RF模型的AUC分别为0.824、0.763、0.783.结论 基于磁共振T2WI序列影像组学特征的4种机器学习模型,可作为术前预测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辅助手段,但对不同分化程度的预测效能不同.

    宫颈鳞癌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机器学习

    miRNA-27a与TOP2A蛋白在乳腺癌化疗中的表达水平及效能评估

    焦德陈冰齐亚宾张荣君...
    136-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微核糖核酸-27a(microRNA-27a,miRNA-27a)与DNA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 Ⅱ-Alpha,TOP2A)蛋白在乳腺癌化疗中的表达水平及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47例乳腺癌患者的病案资料,均接受化疗治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血浆miRNA-27a表达水平的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TOP2A蛋白表达情况的检测.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miRNA-27a、TOP2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析miRNA-27a、TOP2A蛋白与乳腺癌化疗预后不良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iRNA-27a、TOP2A蛋白在乳腺癌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7例患者开始化疗后第4个月的miRNA-27a、TOP2A蛋白检测值显著低于化疗前(入院时)(P<0.05).开始化疗后第4个月,预后良好35例(74.47%),预后不良12例(25.53%),预后良好组的miRNA-27a、TOP2A蛋白检测值低于预后不良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miRNA-27a、TOP2A蛋白高表达是乳腺癌化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NA-27a、TOP2A蛋白联合预测乳腺癌化疗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0.875,95%CI:0.798~0.952)最大,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1.67%、94.29%(P<0.05).结论 miRNA-27a、TOP2A蛋白在乳腺癌化疗预后不良中呈高表达,若乳腺癌化疗患者miRNA-27a、TOP2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侧面说明患者病情可能有恶化风险,化疗疗效有限.

    乳腺癌化疗微核糖核酸TOP2A蛋白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在智慧医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

    王晶晶傅扬赵潇刘伟...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是智慧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实现医护、患者价值共创、医疗服务延伸,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本文从"智慧医疗"时代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在智慧医疗建设中的运用、发展,剖析中央监护系统在日常工作中的优势、局限性,并指出未来中央监护系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团队、医疗机构在智慧医疗体系建设上提供新的思路,最后点明应以数字化中央监护系统为基础构建区域诊疗中心,共同推动区域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

    中央监护系统智慧医疗信息化医院智慧医院

    乳腺癌术后放疗治疗技术在危及器官防护效果中的应用

    林荫光苏鹃覃秋吴红...
    147-15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放射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方式.乳腺癌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长期生存率,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危及器官的照射.这些照射降低了器官功能或增加相关疾病患病风险,且随着患者生存期延长更加凸显,已成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因此,保护好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危及器官,对其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放疗设备及各项技术飞速发展,治疗的方式不断更新,精度、高效、安全性的治疗技术在保护危及器官中不断发挥作用.本文对降低乳腺癌放疗患者危及器官剂量的技术及相关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乳腺癌治疗和危及器官防护效果提供参考.

    乳腺癌放疗技术危及器官辐射剂量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在钠MRI中的应用进展

    宋文秀边传振孙磊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组织中钠浓度进行空间定量分析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与细胞活力和生存能力相关的生理和生化信息.钠MRI可以在组织细胞发生宏观变异之前,检测出代表细胞膜完整性及其活力的生物学信息,也能够为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这些信息仅靠氢MRI是无法实现的.然而,与传统的氢MRI相比,即使在超高场下,钠MRI也面临着信噪比低和数据采集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成像技术可以通过非线性迭代重建从非相干欠采样的k空间数据中恢复已知变换域中具有稀疏特性的图像,能够大量节约钠MR成像时间并提高图像质量,目前CS成像技术已经在人体各部位钠MRI得到了应用.本文对CS成像技术在人体各部位钠MRI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CS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压缩感知钠磁共振成像图像质量成像时间

    血管腔内超声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陆紫琳刘贤飞周建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周围动脉疾病.目前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动脉造影术等,但这些手段仅能观察到下肢动脉形态学改变,对于动脉腔内病变的评估(如粥样斑块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IVUS为临床诊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更好的帮助.本文对IVUS 在辅助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IVUS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血管腔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术后不良事件

    投稿须知

    163页

    三维生物打印在牙周组织再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闫洋张新华
    164-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常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传统的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方法在实现最佳效果方面存在局限性.近年来,三维生物打印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再生医学技术,在多个领域广泛使用,其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牙周组织可控性重建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三维生物打印技术在牙周组织再生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三维生物打印组织工程牙周组织再生干细胞生物活性因子

    人工智能在心血管外科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姜宁王涛林琰超徐培国...
    170-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ChatGPT引发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热潮,AI在辅助心血管外科疾病诊疗中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AI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的一系列辅助系统,包括疾病预测、风险分级、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等,为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错漏失误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以及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首先总结分析了心血管外科与AI关注的共同点,随后列举了AI在血管外科手术和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例,并深入分析其异同以及各种应用之间的系统关系,最后探讨了AI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疾病领域的指导意义和研究进展,旨在为新一代AI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规划软件的开发以及在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的落地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心血管疾病外科手术人工智能ChatGPT疾病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