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

才卓

双月刊

1005-0906

ymkx@cjaas.com ymkxbjb@vip.163.com

0431-87063137,8706314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玉米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登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玉米科学》为双月刊,双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152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邮发代号12-137。近年来,玉米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的玉米学术刊物,在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黑土团聚体有机磷及其组分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

    张秀芝牛铭晨高纪超彭畅...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从土壤团聚体微环境的角度研究施肥对黑土团聚体有机磷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不同粒级团聚体有机磷含量以及活性有机磷(LOP)、中等活性有机磷(MLOP)和中稳性有机磷(MROP)含量.黑土有机磷主要分布在<0.25 mm的微团聚体中,团聚体中等活性有机磷是团聚体有机磷的主体,有机物料的施入可以促进土壤有机磷向活性较高的形态转化,有利于提高土壤磷素的有效性.

    玉米长期定位施肥黑土团聚体有机磷

    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

    刘婷慧范围闫金垚张畅...
    104-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7年定位试验中单施化肥(CK)、化肥配施秸秆(ST)、化肥配施堆肥(CP)、化肥配施生物炭(BR)4种施肥处理的耕层(0~20 cm)土壤样品进行测定,探讨玉米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及其碳、氮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P和BR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6.2%和32.4%.土壤全氮含量仅在BR处理显著提高,增幅为4.7%.与CK处理相比,BR处理的土壤团聚体碳含量增幅最明显(19.9%~65.8%),以2~1 mm粒径增幅最高.生物炭连年还田大幅增加了耕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堆肥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生物炭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及各粒径团聚体的碳氮比,说明其土壤有机碳具有较强的生物稳定性.

    黑土秸秆生物炭有机碳全氮团聚体

    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赵玳琳吴石平何海永吴迅...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活体接种、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及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株菌株,其中,9株为致病菌,菌株SL-56-2、JX-E466-15和JX-E600-1的致病性最强,发病最快,使玉米叶片产生典型白斑症状;JX-E466-13、JX-E466-12和SL-547-3使玉米叶片产生黄白色小病斑;JX-E102-1、SL-24-8和SL-24-3产生稍大黄白色病斑.形态学及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SL-56-2、JX-E466-15 和 JX-E600-1 为 Epicoccum sorghinum,JX-E102-1、SL-24-8 和 SL-24-3 为E.dendrobii,JX-E466-13、JX-E466-12和SL-547-3为附球菌属未定种.研究表明,E.sorghinum为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的优势致病种,由E.dendrobii引起的玉米白斑病属首次报道.

    玉米E.sorghinumE.dendrobii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鉴定

    连作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常浩徐志鹏李文学栾倩倩...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连作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下的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等9个门为玉米连作根际土壤细菌的优势类群.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芽单胞菌 门(Gemmatimonadetes)和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的丰度先下降后上升,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棒状杆菌门(Rokubacteria)在连作11年的玉米根际土壤中丰度最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连作11年的土壤中丰度最高.土壤pH值、速效钾和有效磷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土壤pH值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

    玉米连作高通量测序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