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玉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玉米科学
玉米科学

才卓

双月刊

1005-0906

ymkx@cjaas.com ymkxbjb@vip.163.com

0431-87063137,87063141

130033

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开发区彩宇大街1363号

玉米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刊登以玉米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论文。《玉米科学》为双月刊,双月15日出版,大16开本,152页,每期定价15.00元,全年90.00元,邮发代号12-137。近年来,玉米科学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惟一的玉米学术刊物,在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机肥替代基施化肥氮对旱作玉米叶片光合性能、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秉鑫孟浩峰李玲玲谢军红...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等氮(N 200 kg/hm2)条件下,设置4个施肥处理,包括100%化肥(T1)、50%化肥+50%有机肥(50%有机替代,T2)、62.5%化肥+37.5%有机肥(37.5%有机替代,T3)和不施氮肥处理(T4,CK),研究旱作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不同有机肥替代基施化肥氮的响应.结果表明,在灌浆期,37.5%有机替代处理的核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丙酮酸磷酸双激酶(PPDK)的活性较单施化肥分别提高22.3%、16.7%、16.0%;37.5%有机替代处理子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较单施化肥和50%有机替代均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在200 kg/hm2的施氮水平下,37.5%有机肥替代基施化肥氮比例,可提高旱作玉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关键酶活性,保证稳产且提升氮肥利用效率.

    玉米产量光合生理特性光合酶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药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孙华边强郭宁石洁...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16种药剂对禾谷镰孢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室内筛选出的药剂包衣种子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6种药剂中筛选出9种对禾谷镰孢的EC50小于5.0 mg/L,9种药剂包衣后均对种子安全、无药害.种菌唑、噻呋酰胺、溴菌腈、咯菌腈、咪鲜胺和多菌灵包衣处理对玉米植株有促生作用,种菌唑和溴菌腈对禾谷镰孢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分别为81.69%和80.55%;噻呋酰胺对禾谷镰孢+腐霉共同引起茎腐病防效较好,其防效为80.09%.病原菌侵染时,药剂包衣处理的玉米植株茎粗增加,第2节节间长度降低,茎节的长粗比例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种菌唑、溴菌腈和噻呋酰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

    玉米茎腐病种菌唑溴菌腈噻呋酰胺防效

    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回顾、反思及启示

    郑怡吕开宇丁永潮朱钰...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大豆与玉米联动视角,回顾了新一轮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及历程,总结了改革成就与经验教训,并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基于以上分析发现,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主要存在3个问题.首先,国家通过扩大大豆与玉米的生产者补贴差额来保障大豆供给,导致市场运行不畅,价格机制难以发挥调节生产的作用;其次,由于缺乏准确的农业生产决策的信息系统,生产者补贴制度成本高、效率低,部分补贴转化成土地租金;最后,大豆与玉米的国际竞争力偏低,贸易保护空间用尽,大豆与玉米国内外价格倒挂,导致高产量与高进口的矛盾再次出现.基于对大豆与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启示.

    玉米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价格机制政府调控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玉米种植户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于佳王瑞浩顾莉丽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黑龙江省6个市级地区的298份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分别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认知特征和政策特征4个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农户行为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结合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取年龄、受教育程度、耕地质量等15个指标,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是否了解黑土地保护政策等11个指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玉米种植户的耕地质量对其采纳行为存在负向影响,其余10个指标均对其采纳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其中,玉米种植户的受教育程度、是否满意秸秆还田补贴金额、是否满意少耕免耕补贴金额、是否满意粮食轮作补贴金额在1%水平上显著,是其采纳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基于上述研究,从健全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推广体系、完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相关政策、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宣传力度3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玉米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