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疑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马智

月刊

1671-6450

ynbzz@163.com

0311-85901735

050035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疑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CSTPCD
查看更多>>《疑难病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报道疑难病症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16/R,ISSN 1671-6450。 本刊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吴咸中、陈可冀、王正国、王永炎、张运、李春岩、张伯礼、邱蔚六、郭应禄等院士担任顾问,吴以岭教授担任编委会总编辑,包括2位美籍专家在内的46名知名医学家担任编委。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开放式、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加速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坚持“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坚持“创新”、“实用”的办刊宗旨,着力报道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各种疑难病、罕少见病及各种难诊难治病症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真正做到“引导潮流、荟萃精华、贴近临床、服务读者”。本辟有专家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络病论坛、罕少见病例、误诊误治分析、疑难病例(理)讨论、名医精粹、释疑解难、继续教育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教育、研究机构的医学专业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和继续教育的良师益友。欢迎赐稿,欢迎征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神经损伤因子的影响

    戴静怡尹江宁高俊张士卿...
    1203-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DGMI)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1年7月—2023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CI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1)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DGMI辅助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容)、血清神经损伤因子[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23%vs.74.51%,x2/P=7.632/0.006).观察组血清 CRP、IL-6、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t/P=8.990/<0.001、7.025/<0.001、4.546/<0.001);PT、TT、APTT 高于对照组(t/P=6.185/<0.001、8.336/<0.001、6.782/<0.001),Fib 低于对照组(t/P=6.683/<0.00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t/P=3.553/0.001、5.667/<0.001、11.933/<0.001、10.497/<0.001);GFAP、S100B、NSE 水平低于对照组(t/P=6.364/<0.001、5.707/<0.001、4.847/<0.001);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t/P=9.707/<0.001),MMSE 评分和 BI 评分高于对照组(t/P=7.847/<0.001、11.421/<0.001);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46%vs.9.80%,x2/P=0.335/0.563).结论 DGMI辅助治疗能够提高ACI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可能与拮抗炎性反应、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抑制神经损伤因子表达等因素有关.

    急性脑梗死银杏二萜内酯葡胺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炎性反应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神经损伤因子

    Neurotrophin-3、LncRNA H19与小儿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预测效能研究

    何米兰王立和赵国晓李诗雅...
    1210-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LncRNA H19)与小儿癫痫持续状态(SE)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收治的SE患儿152例为SE组,根据儿童癫痫持续状态严重程度评分(STEPSS)分为轻度亚组67例、中度亚组52例、重度亚组33例;根据院内结局分为良好预后亚组91例和不良预后亚组61例.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urotrophin-3,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ncRNA H19水平;Spearman法分析血清Neurotrophin-3、LncRNA H19水平与SE患儿STEPSS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E患儿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eurotrophin-3、LncRNA H19水平对小儿SE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SE组血清Neurotrophin-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LncRNA H1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P=11.877/<0.001、20.966/<0.001);随着病情加重,轻度亚组、中度亚组、重度亚组血清Neurotrophin-3水平依次降低,LncRNA H19水平依次升高(F/P=184.107/<0.001、114.394/<0.001);152例SE患儿不良预后发生率为41.13%(61/152).不良预后亚组STEPSS评分、SE发作时间≥1 h、全面性发作、气管插管比例、血清LncRNA H19水平高于良好预后亚组,血清Neurotrophin-3水平低于良好预后亚组(x2/t/P=8.090/<0.001、11.931/0.001、11.566/0.001、8.752/0.003、6.467/<0.001、7.846/<0.001);SE 患儿 STEPSS 评分与血清 Neurotrophin-3 水平呈负相关,与LncRNA H19水平呈正相关(rs/P=-0.764/<0.001,0.748/<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E发作时间≥1 h、STEPSS评分升高、全面性发作、LncRNA H19升高为小儿SE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216(1.406~7.354)、2.001(1.366~2.931)、3.970(1.229~11.691)、1.592(1.245~2.034)],Neurotrophin-3 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943(0.919~0.967)];血清 Neurotrophin-3、LncRNA H19 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 SE患儿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08、0.780、0.891,二者联合的AUC大于单独预测(Z/P=3.194/0.001、3.521/<0.001).结论 血清Neurotrophin-3水平降低和LncRNA H19水平升高与SE患儿病情加重和不良预后有关,血清Neurotrophin-3、LncRNA H19水平联合对SE患儿不良预后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癫痫持续状态神经营养因子-3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H19严重程度预后诊断效能儿童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糖皮质激素治疗EOS增多表型和非EOS增多表型AECOPD的短期疗效比较

    艾力扎提·艾则孜周海霞罗茜张杰...
    1216-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与糖皮质激素(GC)治疗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表型和非EOS增多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短期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AECOPD患者168例,根据EOS比例分为EOS增多表型组(EOS>2%,n=42)、非EOS增多表型组(EOS≤2%,n=126);EOS增多表型组随机分为Ⅰ亚组(n=21)、Ⅱ亚组(n=21),非EOS增多表型组随机分为Ⅲ亚组(n=63)、Ⅳ亚组(n=63).Ⅰ、Ⅲ亚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Ⅱ、Ⅳ亚组口服或静脉滴注GC治疗.比较入院时、治疗5 d后静脉血EOS计数、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5 d后,Ⅰ亚组、Ⅱ亚组静脉血EOS计数低于入院时,且Ⅱ亚组静脉血EOS计数低于Ⅰ亚组(t/P=2.641/0.012),Ⅲ、Ⅳ亚组静脉血EOS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Ⅱ亚组PaO2/FiO2高于Ⅰ亚组,PaCO2、CAT评分低于Ⅰ亚组(t/P=4.331/<0.001,3.351/0.002,2.884/0.006),而Ⅲ亚组、Ⅳ亚组 PaO2/FiO2、PaCO2、CAT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5 d 后,Ⅰ 亚组 PaO2/FiO2 高于 Ⅲ 亚组,PaCO2、CAT 评分低于 Ⅲ 亚组(t/P=8.856/<0.001,6.588/<0.001,1.964/0.049),Ⅱ 亚组 PaO2/FiO2 高于Ⅳ亚组,PaCO2、CAT 评分低于Ⅳ亚组(t/P=12.456/<0.001,10.350/<0.001,5.356/<0.001);Ⅱ亚组住院时间短于Ⅰ亚组(t/P=2.718/0.010),Ⅰ亚组住院时间短于Ⅲ亚组(t/P=4.394/0.010),Ⅱ亚组住院时间短于Ⅳ亚组(t/P=6.700/<0.001).结论 EOS增多表型AECOPD患者,GC全身给药短期疗效均优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雾化吸入,而非EOS增多表型AECOPD患者,雾化吸入疗法和GC全身给药短期疗效相似,雾化吸入疗法可替代GC全身给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嗜酸性粒细胞表型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全身性应用嗜酸性粒细胞血气分析

    血清LncRNA-MALAT1、Ang-2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马家驹邹晗晏倩李玉卓...
    1221-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LncRNA-MALAT1)、血管生成素-2(Ang-2)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急性胃肠损伤(AG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轻症急性胰腺炎(AP)患者78例为轻症AP组、中度AP患者78例为中度AP组、SAP患者145例为SAP组,根据是否并发AGI将SAP患者分为AGI亚组83例和非AGI亚组6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LncRNA-MALAT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并发AG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MALAT1、Ang-2水平对SAP患者并发AGI的预测价值.结果 轻症AP组、中度AP组、SAP组血清LncRNA-MALAT1、Ang-2水平依次升高(F/P=659.197/<0.001、682.682/<0.001);145 例 SAP 患者 AGI 发生率为 57.24%(83/145),AGI 亚组 SAP 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比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ICU停留时间及血清D-乳酸、LncRNA-MALAT1、Ang-2 水平高于非 AGI 亚组(x2/t/P=19.273/<0.001、5.052/<0.001、5.308/<0.001、4.085/<0.001、6.864/<0.001、6.824/<0.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示,MODS、APACHE Ⅱ 评分高、D-乳酸高、LncRNA-MALAT1高、Ang-2 高为 SAP 患者并发 AGI 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4.496(1.335~15.138)、1.331(1.142~1.551)、1.070(1.020-1.123)、1.101(1.055~1.148)、1.571(1.239~1.994)];血清 LncRNA-MALAT1、Ang-2 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SAP患者并发AGI的AUC分别为0.790、0.785、0.895,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LncRNA-MALAT1、Ang-2水平单独预测(Z/P=3.143/0.002、3.650/<0.001).结论 血清LncRNA-MALAT1、Ang-2水平升高与SAP患者并发AGI独立相关,血清LncRNA-MALAT1联合Ang-2水平预测SAP患者并发AGI的价值较高.

    重症急性胰腺炎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血管生成素-2急性胃肠损伤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LCN-2、TSP-2水平与肾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石敏王琼周英旎张颖...
    1227-1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水平与肾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DN患者155例为DN组,同期单纯T2DM患者70例为单纯T2DM组,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随访3年预后将DN患者分为不良预后亚组38例和良好预后亚组117例.检测血清LCN-2、TSP-2水平和肾功能指标[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采用Pearson法分析DN患者血清LCN-2、TSP-2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N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CN-2、TSP-2水平对DN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健康对照组、单纯T2DM组、DN组血清LCN-2、TSP-2水平和 UACR 依次升高,eGFR 依次降低(F/P=48.365/<0.001、57.480/<0.001、218.946/<0.001、253.488/<0.001);155例DN患者3年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4.52%(38/155);与良好预后亚组比较,不良预后亚组血清LCN-2、TSP-2、UACR 水平升高,eGFR 降低(t/P=7.057/<0.001、6.457/<0.001、4.967/<0.001、5.398/<0.001);DN 患者血清LCN-2、TSP-2 水平与 eGFR 呈负相关(r/P=-0.745/<0.001、-0.731/<0.001),与 UACR 呈正相关(r/P=0.703/<0.001、0.69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慢性肾脏病4期、糖化血红蛋白高、UACR高、LCN-2高、TSP-2高为DN 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972(1.121~14.076)、1.640(1.024~2.628)、1.015(1.002~1.030)、1.016(1.005~1.027)、1.196(1.077~1.328)],eGFR 高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959(0.924~0.994)];血清LCN-2、TSP-2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DN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5、0.783、0.882,二者联合的AUC大于血清LCN-2、TSP-2水平单独预测(Z/P=3.200/0.001、2.680/0.007).结论 DN患者血清LCN-2、TSP-2水平升高与肾功能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LCN-2联合TSP-2水平预测DN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糖尿病肾病脂质运载蛋白-2血小板反应蛋白-2肾功能预后

    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硬骨素和n-3脂肪酸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研究

    王枚张晓阳张玉婷杨越...
    1233-1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在老年肌少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1年5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老年肌少症患者118例为病例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肌少症前期(n=39)、肌少症期(n=46)和重度肌少症期(n=33),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硬骨素,气相色谱法检测n-3脂肪酸水平;人体成分分析仪和生物电阻抗体法检测体脂百分比、上臂围、内脏脂肪面积、蛋白质质量;6M步行法测量步速,Jamar握力计测量双手握力,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全身及四肢骨骼肌质量,计算相对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SMI);硬骨素和n-3脂肪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用Pearson积矩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肌少症的影响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硬骨素和n-3脂肪酸对老年肌少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13.342/<0.001、13.116/<0.001);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水平比较,肌少症前期>肌少症期>重度肌少症期(F/P=59.138/<0.001、79.217/<0.001);病例组患者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大于健康对照组(t/P=8.732/<0.001、5.124/<0.001),上臂围、蛋白质质量、步速、握力、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P=3.859/<0.001、8.459/<0.001、5.758/<0.001、12.492/<0.001、7.006/<0.001、10.334/<0.001、11.813/<0.001);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与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呈负相关(硬骨素:r/P=-0.537/<0.001、-0.612/<0.001;n-3 脂肪酸:r/P=-0.498/<0.001、-0.523/<0.001),与上臂围、蛋白质质量、步速、握力、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呈正相关(硬骨素:r/P=0.593/<0.001、0.624/<0.001、0.639/<0.001、0.597/<0.001、0.601/<0.001、0.607/<0.001、0.638/<0.001;n-3 脂肪酸:r/P=0.569/<0.001、0.611/<0.001、0.570/<0.001、0.592/<0.001、0.549/<0.001、0.534/<0.001、0.587/<0.001);年龄、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升高是老年肌少症危险因素[OR(95%CI)=1.702(1.115~2.600)、1.551(1.052~2.287)、1.387(1.006~1.913)],BMI、上臂围、蛋白质质量、步速、握力、全身骨骼肌质量、四肢骨骼肌质量、RSMI、硬骨素、n-3脂肪酸升高是老年肌少症的保护因素[OR(95%CI)=0.728(0.539~0.982)、0.768(0.593~0.995)、0.845(0.723~0.986)、0.815(0.668~0.995)、0.585(0.382~0.897)、0.746(0.573~0.972)、0.733(0.559~0.964)、0.713(0.541~0.940)、0.822(0.695~0.973)、0.803(0.664~0.971)];血清硬骨素、n-3脂肪酸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肌少症的AUC分别为0.822、0.818、0.894,二者联合诊断老年肌少症的AUC大于其各自单独诊断(Z=2.205、2.328,P=0.002、0.001).结论 老年肌少症患者血清硬骨素和n-3脂肪酸降低,两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联合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老年肌少症.

    肌少症硬骨素n-3脂肪酸老年人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预后模型及验证

    安沛兴马晓红张玲崔俊芬...
    1239-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探究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并进行验证,评价其在预测EC患者生存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就诊的EC患者45例,通过手术获得E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EC样本及正常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数据,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确定与EC患者绝经后状态相关的重要基因模块和中心基因,并利用GO和KEGG富集重叠基因所涉及的信号通路.通过在线工具(STRING)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在Cytoscape软件中进行可视化,利用Degree算法评价每个节点的重要性,选取排名前5位的节点.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关键基因在预测EC患者生存情况中的作用.利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关键基因在绝经后E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WGCNA分析发现,在GSE17025数据集中共识别出17个模块,"红色"模块与EC呈高度正相关(r=0.650,P<0.001),包括1 019个基因.在TCGA_UCEC中共鉴定出5个模块,其中"蓝色"模块与EC呈高度正相关(r=0.380,P<0.001),包括336个基因.其中有195个基因重叠,重叠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能量代谢等有关.通过STRING数据库对KEGG富集的前10位通路中126个基因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基于Degree算法将PKD1、ACTB、SRC、CDH1和COL1A1作为潜在的核心基因.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筛选出PKD1(OR=2.930,P=0.047)、SRC(OR=0.656,P=0.041)和CDH1(OR=0.612,P=0.023)均可有效预测EC患者生存情况.绘制ROC曲线,发现在PKD1、SRC和CDH1中,PKD1对预测EC的生存情况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AUC=0.634,95%CI 0.540~0.727,P=0.006).免疫印迹法和RT-qPCR结果显示,癌组织中PKD1蛋白及RNA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10.090,11.257,P<0.001).结论 PKD1可作为影响绝经后EC患者预后生存情况的关键基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或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子宫内膜癌,绝经后蛋白激酶D1生物信息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预后生存

    人参皂苷Rb1调控线粒体自噬对脓毒症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卢彩云刘畅黄敏张洪泉...
    1246-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b1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激酶3β(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对脓毒症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SPF级雄性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人参皂苷Rb1+脓毒症组(人参皂苷Rb1组)、PI3K抑制剂LY294002+人参皂苷Rb1+脓毒症组(LY294002组)和线粒体自噬抑制剂Mdivi-1+人参皂苷Rb1+脓毒症组(Mdivi-1组),每组6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小鼠模型,每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24 h后取主动脉组织样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WF、p-AKT、p-GSK3β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的水平.结果 Sham组及人参皂苷Rb1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腹腔感染情况较轻,主动脉组织内膜结构完整,细胞排列较整齐,形态分布规则;CLP组和抑制剂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内膜损伤突起,中膜增生且排列紊乱,管壁厚薄不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CLP组小鼠主动脉vWF、Parkin表达升高(P<0.05),p-AKT、p-GSK3 β表达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人参皂苷Rb1组vWF表达明显降低(P<0.05),p-AKT、p-GSK3β 及 Parkin 表达升高(P<0.05).与人参皂苷 Rb1 组比较,LY294002 组 p-AKT、p-GSK3β 及Parkin表达降低,vWF升高(P<0.05),Mdivi-1组p-AKT及p-GSK3β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rkin表达明显降低,vWF 升高(P<0.05).与 LY294002 组比较,Mdivi-1 组 p-AKT、p-GSK3β 表达明显升高(P<0.05),Parkin表达降低(P<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自噬,进而对脓毒症血管内皮起保护作用.

    脓毒症人参皂苷Rb1血管内皮线粒体自噬PI3K/AKT/GSK3β通路作用机制小鼠

    SGLT-2抑制剂致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的Meta分析

    杨柳张之马海林
    1252-1257,1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致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风险进行系统Meta分析.方法 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医学文摘数据库、Cochrane循证医学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收录SGLT-2抑制剂治疗T2DM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纳入文献的样本量、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发生DKA情况、治疗时间及药物种类.使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以相对危险度(RR)值及95%CI作为效应量.结果 最终共纳入26篇文献65 176例T2DM患者,其中SGLT-2抑制剂治疗(观察组)37 021例,对照组28 155例;共发生DKA事件139例,观察组DKA事件发生率为0.29%(106/37 021),对照组DKA事件发生率为0.12%(33/28 155),观察组发生DKA风险显著高于对照组(RR=2.71,95%CI 1.84~3.97,P<0.001).进一步亚组分析提示 SGLT-2 抑制剂组中年龄>60 岁(RR=2.73,95%CI 1.84~4.05,P<0.001)、体质量指数≥ 31 kg/m2(RR=2.73,95%CI 1.82~4.07,P<0.001)、治疗时间>52 周(RR=2.73,95%CI 1.84~4.05,P<0.001)、使用卡格列净(RR=4.82,95%CI 1.70~13.64,P=0.003)、埃格列净(RR=4.10,95%CI 1.11~15.20,P=0.040)发生DKA风险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成人T2DM患者应用SGLT-2抑制剂会增加DKA风险,且年龄越大、体质量指数越高、治疗时间越长发生DKA的风险就越高,另外DKA发生风险也与药物种类有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Meta分析

    复发型马德龙综合征合并扩张型心肌病1例

    徐云虎张万群曾秋蓉胡建川...
    1258-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1例复发型马德龙综合征合并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

    马德龙综合征酒精性肝病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