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疑难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疑难病杂志

中国医师协会

马智

月刊

1671-6450

ynbzz@163.com

0311-85901735

050035

石家庄市天山大街238号

疑难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Difficult and Complicated CasesCSTPCD
查看更多>>《疑难病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报道疑难病症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 期刊” ,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 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等国内、外重要检索期刊和数据库收录。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3-1316/R,ISSN 1671-6450。 本刊由著名医学家吴阶平院士担任名誉总编辑,吴咸中、陈可冀、王正国、王永炎、张运、李春岩、张伯礼、邱蔚六、郭应禄等院士担任顾问,吴以岭教授担任编委会总编辑,包括2位美籍专家在内的46名知名医学家担任编委。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展开放式、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加速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坚持“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架桥铺路;坚持“创新”、“实用”的办刊宗旨,着力报道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诊疗各种疑难病、罕少见病及各种难诊难治病症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真正做到“引导潮流、荟萃精华、贴近临床、服务读者”。本辟有专家笔谈、论著、临床研究、络病论坛、罕少见病例、误诊误治分析、疑难病例(理)讨论、名医精粹、释疑解难、继续教育等特色栏目,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疗、教育、研究机构的医学专业人员,是广大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和继续教育的良师益友。欢迎赐稿,欢迎征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HSP70、HMGB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张祎袁晶贺侠琴仝晓宁...
    814-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部感染患者2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1)和预后不良组(n=62).鉴定患者痰液中病原菌并检测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对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FPG)、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病情重度占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t/x2/P=6.251/<0.001、14.949/<0.001、4.666/0.031、5.827/0.016、16.530/<0.001).253例患者痰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株2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65.10%(194/298)、革兰阳性菌占比28.86%(86/298)、真菌占比6.04%(18/298).预后不良组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t=11.672、13.069,P均<0.001).血清HSP70和HMGB1水平比较,重度>中度>轻度患者(F=54.146、231.257,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大、HSP70高、HMGB1高、FPG高、COPD及严重程度重均为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OR(95%CI)=1.322(1.015~1.722)、1.993(1.336~2.973)、1.754(1.302~2.363)、1.876(1.401~2.512)、3.016(1.798~5.060)、3.956(2.208~7.718)];血清HSP70、HMGB1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72、0.897,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3.452、3.297,P均<0.001).结论 血清HSP70、HMGB1水平与老年T2DM合并肺部感染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对其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糖尿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热休克蛋白70高迁移率族蛋白B1老年人

    糖化白蛋白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尚宏瑜郑秀丽郑蓉王永军...
    819-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末糖化白蛋白(GA)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产科足月分娩的GDM孕妇360例的资料,根据新生儿有无发生不良事件分为新生儿不良事件组(观察组60例)和无新生儿不良事件组(对照组300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GDM孕妇新生儿不良事件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A预测新生儿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妊娠末GA水平高于对照组(t=2.324,P=0.020),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大于对照组(t=2.344,P=0.019),妊娠末空腹血糖(FPG)高于对照组(t=2.518,P=0.012),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x2=5.361,P=0.021).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GA高水平是新生儿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38(1.070~1.672),P=0.011].ROC曲线分析显示GA水平预测新生儿不良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92,95%CI为(0.505~0.679),当截断值为14.5%时,其诊断敏感度为0.267,特异度为0.913.结论 GDM孕妇妊娠末GA水平与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相关性,临床工作中应该重视该指标的参考价值.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不良事件糖化白蛋白血糖影响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miR-132-3p、SMAD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褚春沐隗永健贾丽娜杨思远...
    823-827,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132-3p(miR-132-3p)、SMAD2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AD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6个月后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39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记录患者基线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32-3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MAD2水平;采用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预后不良AD患者miR-132-3p、SMAD2水平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32-3p、SMAD2水平对A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血清SMAD2水平及AD分期中/晚期比例、CRP、Hcy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miR-132-3p水平、HDL-C低于预后良好组(t/x2/P=7.362/<0.001、5.598/0.018、14.021/<0.001、12.593/<0.001、7.145/<0.001、6.655/<0.001).预后不良AD患者血清miR-132-3p与AD分期、CRP、Hey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0.513、-0.492、-0.507、0.485,P<0.001);预后不良 AD 患者血清 SMAD2 与 AD 分期、CRP、Hcy 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r=0.504、0.527、0.510、-0.496,P<0.001).血清 miR-132-3p、SMAD2 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 AD 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28、0.835、0.910,二者联合预测价值大于二者单独检测(Z=2.148、1.964,P=0.032、0.046).AD分期中/晚期、SMAD2高是影响AD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978(1.609~5.511)、2.826(1.776~4.497)],miR-132-3p 高是影响 AD 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OR(95%CI)=0.828(0.722~0.950)].结论 预后不良AD患者血清miR-132-3p表达降低,SMAD2表达升高,二者可能成为AD患者预后不良的血清标志物.

    阿尔茨海默病微小RNA-132SMAD2预后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sCD163、A2M水平变化及其与不良预后的关系

    陈远禄万科成钟广会周潮艾...
    828-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化脓性脑膜炎(PM)患儿脑脊液分泌型CD163(sCD163)、α2巨球蛋白(A2M)的水平及两者与患儿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诊治PM患儿114例为PM组,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程度,分为重症亚组(n=38)和普通亚组(n=76),依据出院6个月时格拉斯哥(Glasgow)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n=84)和预后不良亚组(n=30).以同期诊治的病毒性脑膜炎(VM)患儿60例为VM组,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疾病患儿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脊液sCD163、A2M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PM预后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脑脊液sCD163、A2M对PM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脑脊液sCD163、A2M水平比较,PM组>VM组>对照组(F/P=1 522.470/<0.001,1 487.801/<0.001);重症亚组 PM 患儿脑脊液 sCD163、A2M 水平高于普通亚组(t/P=17.900/<0.001,14.896/<0.001);预后不良亚组PM患儿休克比例及脑脊液WBC、CRP、sCD163、A2M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x2/t/P=4.878/0.027,7.612/<0.001,16.100/<0.001,9.522/<0.001,20.939/<0.001);休克和脑脊液 WBC、CRP、sCD163、A2M 升高是PM 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95%CI)=1.237(1.054~1.453),1.172(1.104~1.355),1.202(1.208~1.406),1.210(1.057~1.386),1.156(1.040~1.285)];脑脊液 sCD163、A2M 二者联合诊断 PM 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大于脑脊液sCD163、A2M各自单项的0.880、0.841(Z=4.572、5.358,P均<0.001).结论 PM患儿脑脊液中sCD163、A2M水平异常升高,两者与患儿病情程度有关,两者联合对评估PM患儿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分泌型CD163α2巨球蛋白预后儿童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CXCL1、CXCL16与肝衰竭分期及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彭昱锦杨琴廖德超严英...
    834-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CXCL)1、CXCL16与肝衰竭分期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达州市中心医院肝病科收治的HBV-ACLF患者170例纳入病例组,再根据肝衰竭分期分为早期亚组(71例)、中期亚组(54例)、晚期亚组(45例),根据患者90 d预后分为死亡亚组(60例)和存活亚组(11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L1、CXCL16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XCL1、CXCL16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血清CXCL1、CXCL16水平显著升高(t/P=30.816/<0.001,29.811/<0.001);早期亚组、中期亚组、晚期亚组血清CXCL1、CXCL16水平依次升高(F/P=317.656/<0.001,211.391/<0.001);与存活亚组比较,死亡亚组患者血清CXCL1、CXCL16水平显著升高(t/P=7.775/<0.001,7.137/<0.001);肝衰竭分期晚期和MELD评分高、CXCL1升高、CXCL16升高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5.069(1.322~19.441)、1.548(1.174~2.042)、1.914(1.162~3.153)、3.423(1.468~7.980)];血清CXCL1、CXCL16联合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大于血清CXCL1、CXCL16和 MELD 评分单独预测的 0.786、0.781、0.784(Z=4.594、4.261、4.288,P 均<0.001).结论 HBV-ACLF 患者血清CXCL1、CXCL16水平升高,与肝衰竭分期及短期不良预后有关,在MELD评分基础上联合血清CXCL1、CXCL16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肝衰竭分期预后

    miR-210、miR-14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气道炎性反应的关系

    周艳玲周燕胡丽丽李军翠...
    840-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iR-210、miR-143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与气道炎性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86例为支气管哮喘组,另收集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为健康对照组,qRT-PCR法检测血清miR-210、miR-143水平,Pearson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miR-210、miR-143 水平与 TNF-α、IL-4、IL-6、EOS、FeNO、IL-10、IL-12、IgE、IFN-γ 间相关性;Logistic 回归分析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影响因素.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2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miR-14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t=8.317,9.545,P均<0.001),轻度、中度、重度哮喘患儿血清miR-210水平依次升高,miR-143水平依次降低(F=7.566,19.914,P 均<0.001).支气管哮喘患儿 FVC、FEV1、VE、PEF、IL-10、IL-12、IgE、IFN-γ 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儿童,Raw、IL-4、IL-6、TNF-α、EOS、FeNO 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Pearson 法分析表明,血清 miR-210 与 miR-143水平呈负相关(r=-0.362,P<0.001),血清 miR-210 水平与 TNF-α、IL-4、IL-6、EOS、FeNO 呈正相关(r=0.326、0.359、0.315、0.334、0.312,P 均<0.001),与 IL-10、IL-12、IgE、IFN-γ 呈负相关(r=-0.406、-0.303、-0.317、-0.453,P均<0.001);miR-143 水平与 TNF-α、IL-4、IL-6、EOS、FeNO 呈负相关(r=-0.336、-0.324,-0.323、-0.424、-0.397,P均<0.001),与 IL-10、IL-12、IgE、IFN-γ 呈正相关(0.338、0.338、0.327、0.467,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iR-210、TNF-α、IL-4、IL-6、EOS、FeNO升高均为儿童发生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OR(95%CI)=1.025(1.015~1.035)、1.034(1.020~1.048)、1.136(1.059~1.219)、1.243(1.147~1.347)、1.349(1.151~1.581)、1.408(1.178~1.683)],而 miR-143、IL-10、IL-12、IgE、IFN-γ 升高均为其保护因素[OR(95%CI)=0.857(0.788~0.932)、0.932(0.900~0.965)、0.473(0.312~0.718)、0.671(0.549~0.820)、0.583(0.437~0.778)].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miR-210水平升高,miR-143水平降低,与患儿气道炎性反应的进展具有密切关系.

    支气管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微小RNA-210微小RNA-143相关性

    《疑难病杂志》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845页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莫鹏杨开宇梁戈阳黄森松...
    846-849,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及对术后恢复时间、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2组均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查及诊断,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病灶切除率、血清疼痛应激指标[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PGE2)]、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术后切口愈合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出血量均短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66、10.435、7.207、20.539,P均<0.001);观察组病灶切除成功率为96.67%(58/60),对照组病灶切除率为100%(60/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34,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NPY、5-HT、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4.325、3.787、4.619,P<0.001);在术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乳晕区感觉神经功能正常、减退和缺失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侧疼痛、皮肤瘙痒、切口色素沉着和病灶残留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615,P=0.032).结论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纤维瘤,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降低血清疼痛应激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

    乳腺纤维瘤超声引导真空辅助旋切术疗效

    西藏地区宫外孕患者经腹彩色超声联合血清β-hCG、ALP、CA125的诊断价值探讨

    高琳苏娜王元胜拉姆群尼...
    850-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碱性磷酸酶(ALP)、癌胚抗原125(CA125)在宫外孕(EP)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探讨经腹彩色超声联合β-hCG、ALP、CA125对EP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6月-2024年4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EP患者79例作为病例组,另选正常宫内妊娠孕早期女性8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受试者血清β-hCG、ALP、CA125水平,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积液;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例组血清β-hCG、ALP、CA125与腹部彩色超声参数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P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经腹彩色超声联合血清β-hCG、ALP、CA125对EP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 β-hCG、ALP 低于对照组(t=21.390、19.690,P<0.001),CA125 高于对照组(t=33.390,P 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子宫内膜厚度变薄(t=14.440,P<0.001);子宫内膜厚度与血清β-hCG、ALP呈正相关,与CA125水平呈负相关(r=0.685、0.632、-0.701,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增厚、血清β-hCG高以及ALP高水平是宫外孕发生的保护因素[OR(95%CI)=0.937(0.896~0.972)、0.873(0.804~0.948)、0.077(0.034~0.097)],血清CA125高水平、盆腔积液增多是宫外孕发生的危险因素[OR(95%CI)=1.232(1.161~1.307)、2.955(1.887~4.626)];子宫内膜厚度、盆腔积液、β-hCG、ALP、CA125及5项联合预测EP的AUC分别为0.843、0.802、0.942、0.843、0.916、0.988,5 项联合优于各自单独预测效能(Z/P=2.370/0.018、2.147/0.032、2.001/0.039、1.990/0.046、2.676/0.007).结论 EP患者子宫内膜变薄、盆腔积液增多、血清β-hCG水平低、ALP水平低、CA125水平高,腹部彩色超声联合血清β-hCG、ALP、CA125水平检测可提高EP的诊断效能.

    宫外孕腹部彩色超声血清β-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碱性磷酸酶癌胚抗原125相关性影响因素

    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南玉奎姚礼忠阿不都热合曼·帕塔尔贾宏亮...
    856-860,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诊治E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5例.单药组给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 个月的血管内皮功能(NO、ET、VEGF、ES)、炎性因子(hs-CRP、IL-6、IL-8、IL-10)、勃起功能(IIEF-5、QEQ、EHS、PSV)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结束后1个月,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单药组的75.00%(x2/P=4.121/0.042);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联合组患者血清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单药组,ET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t/P=5.323/<0.001,3.808/<0.001,3.683/<0.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t/P=2.615/0.011,3.197/0.002,3.089/0.003);血清 hs-CRP、IL-6 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t/P=8.323/<0.001,2.364/0.020;治疗结束后 1 个月:t/P=6.787/<0.001,2.662/0.009);IIEF-5、QEQ、EHS 及 PSV 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EHS及PSV也显著高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t/P=6.410/<0.001,4.066/<0.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t/P=8.928/<0.001,4.532/<0.001);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能够有效改善E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勃起功能,同时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且对于ED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勃起功能障碍西地那非谷胱甘肽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