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张克勤

双月刊

0258-7971

yndxxb@ynu.edu.cn

0871-65033829,65031498,65031662

650091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历史悠久,1938年8月出版了《云南大学学报》第二类(数理版)第一号,为外文版,第1篇为世界著名数学大师的论文“Om Two Affine Connections”(两类仿射联络)。改革开放以来,学报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学术质量,编排规范化,标准化,编辑部现代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近10多年来,共获省部级奖9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2年4月云南罕见寒潮天气成因及预报偏差分析

    连钰杨素雨马文倩赵宁坤...
    8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 3 月 31 日—4月 2 日,云南省出现历史同期罕见的寒潮天气过程.通过地面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和NCEP FNL资料,对此次寒潮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模式的形势场及最低气温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发生在北极涛动负位相期间,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欧亚中高纬形成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东亚大槽后侧强劲的偏北风引导低层冷空气南移,南支槽向东移动为云南省输送暖湿气流,700 hPa切变线和地面冷锋的南侵,共同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发生;此次寒潮过程的强降温是由过程中近地层强冷平流的作用,冷锋后部较强的垂直上升运动,引起绝热膨胀冷却作用,加剧了局地气温的下降;通过定量分析导致昆明局地气温变化的各项因子发现,昆明的降温主要受温度平流项的影响,其次是非绝热项的影响.ECMWF模式能较好地预报此次寒潮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及降温的范围,但对降温强度的预报效果相对较差.

    寒潮云南成因分析北极涛动预报偏差

    云南冬季强降温过程冷空气路径及大气环流差异

    姚愚晏红明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云南 125 个测站日平均气温数据,判定了 1961-2020年云南冬季 95 次强降温过程的 4 种冷空气路径,对比分析了不同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的影响及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东北路径冷空气对云南降温幅度影响最剧烈、影响空间范围最广;偏东路径出现频率最高,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在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上较为接近;东南路径降温幅度和影响范围最弱,出现频率最低.超前强降温日 2d时,东北路径欧亚大陆 500 hPa位势高度场上正高度距平异常区域强度和面积、700 hPa反气旋距平环流强度和西伯利亚高压均为最强,东南路径最弱,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介于前二者之间.东北路径 500 hPa上东亚槽横槽转竖特征最明显,偏东路径和偏北路径东亚槽槽底南压加深,但转竖特征不及东北路径明显;东南路径东亚槽底部较宽广;东北路径副高呈块状面积最小,其它 3 种路径副高则呈带状,偏东路径副高面积最大.700 hPa上东北路径和偏东路径在日本附近有较强海平面气压负距平发展,朝鲜半岛气旋距平环流较强,其西侧较强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进入云南;东南路径和偏北路径在朝鲜半岛气旋距平环流及其西侧的偏北气流较弱.在 200 hPa纬向风距平场上,东北路径急流轴附近正负距平区强度最强,偏东路径沿急流轴距平分布为西正东负;东南路径正负距平区强度最弱,负距平区主要分布在急流轴北侧,偏北路径负距平区分布在急流轴南北两侧.

    云南冬季强降温过程冷空气路径环流差异

    青藏高寒区隆子县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地貌关系

    吕丽花陈俊旭胡智文赵志芳...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青藏高寒区隆子县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高清影像,采取目视解译结合实地考察的方式,获取隆子县居民点数据,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坡向变率、地面粗糙度、高程变异系数和地貌类型 8个因子,运用空间热点探测分析居民点规模分布"冷热点",利用分布指数和信息熵探讨了隆子县居民点分布格局,通过变维分形揭示了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隆子县居民点分布以集群型小型居民点为主要特征,规模分布"冷热点"分异明显,热点主要分布在隆子镇,冷点主要分布在雪萨乡;②居民点在其分布的优势地形位上,其有序程度也相对较高.居民点在高程 3500~4000 m,坡度小于 2°,北坡坡向,地形起伏度 15m以下,坡向变率 5°~10°,地面粗糙度小于 1.01、高程变异系数为 0.001~0.005 的地形位和砂砾质冲洪积平原地貌上的有序性最强,这些地形位大多是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③地形地貌对隆子县居民点分布及其发展影响的降序排序依次为地貌类型>高程>坡度>高程变异系数>坡向变率>坡向>地形起伏度>地面粗糙度.

    居民点分布地形地貌变维分形隆子县

    透射电镜表征晶体结构的程序设计原理

    任令祺陈亮维梁琦李毅...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征晶体结构是透射电镜(TEM)的常规分析工作.文章介绍了在透射电子衍射方法下任意单晶体结构与衍射花样之间的关系.为了简化仪器操作和透射电子衍射数据分析,根据前述晶体结构与衍射花样的关系运用Python计算机语言设计智能化采集单晶透射电子衍射数据的操作系统和衍射数据分析程序.介绍了分析程序的主要功能,软件根据输入实际的TEM衍射花样计算出晶体结构、晶胞参数及衍射晶面指数.另外,软件还可以计算出任意晶体在某一取向下的衍射花样特征,例如计算了立方、四方、正交、六方和菱方晶系单晶在基本晶带轴下衍射花样特征.结果为材料研究者表征单晶结构提供了参考或有用的工具.

    单晶体透射电子衍射衍射花样晶体结构分析透射电镜

    固体电解质La1.7Sm0.3Mo2-xNbxO9-δ的制备及离子电导性能研究

    阳杰司小强陈静怡李东...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氧化镧、氧化钐和氧化钼为原料,采用固相法制备Sm、Nb共掺杂La1.7Sm0.3Mo2-xNbxO9-δ(LSMN,x=0.1~0.6)固体电解质.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电化学阻抗谱对LSMN的微观晶体结构和离子电导率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LSMN的晶粒大小在 51.6~199.3 nm之间.经过700℃煅烧8h可以成功制备出具有立方结构的超细粉末,粉体具有较高的烧结活性.经过1100℃烧结 10h获得烧结体晶粒结合紧密,晶界清晰,相对密度均在 96%以上.电性能分析表明,Nd3+离子的掺杂能够显著提高LSMN的离子电导率;La1.7Sm0.3Mo1.6Nb0.4O8.8 经1100℃烧结10h得到固体电解质,在800℃时离子电导率最大达到3.05×10-2 S·cm-1,其活化能达1.703 eV.

    氧离子导体固相法双掺杂离子电导率固体电解质

    固溶处理对7475铝合金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李茂华陈志龙徐伊雯卢立伟...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研究了单级固溶和双级固溶对 7475 铝合金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475铝合金最佳的固溶制度为 470℃/40 min+500℃/25 min双级固溶.在此制度下固溶处理,随后进行 120℃/5 h+163℃/18 h双级时效,σb、σ0.2 和δ分别为 499 MPa、454 MPa和 12.9%.与单级固溶相比,双级固溶后固溶度显著提高,时效时析出驱动力增加,析出相的临界形核尺寸减小,形核率增加.故时效处理后,基体析出相数量更多,且更细小弥散,达到时效强化效果.

    7475铝合金固溶处理微观组织拉伸性能

    Gd3+、Mo6+共掺杂BiVO4颜料的制备及表征

    卫学玲包维维邹祥宇邓志峰...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炎热地区,将色彩艳丽的环境友好型高近红外反射颜料作为建筑外墙以及交通工具的外漆,可减少制冷所需要的空调能耗,可在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同时,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离子掺杂是调和颜料的色彩的重要手段.研究采用固相煅烧法制备了钆离子和钼离子共掺杂的(Gd0.5Mo)x(BiV)1-xO4(x=0,0.1,0.2,0.3,0.4,0.5)近红外反射黄色颜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色度仪和热重-示差扫描量热仪(TG-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颜料样品的结构组成、反射特性、颜色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颜料样品为单斜白钨矿结构,Gd3+和Mo6+通过取代Bi3+和V5+,成功进入BiVO4 晶格.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样品颜色由暗黄向明黄转变,在 700~2500 nm波段近红外反太阳光射率最高达到 82.5%.所制备的颜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因而,黄色(Gd0.5Mo)x(BiV)1-xO4 可作为热反射隔热候选颜料用于建筑及交通工具等领域.

    固相煅烧共掺杂近红外反射环境友好黄色颜料太阳光反射

    空心板栗状MAPbI3/TiO2的制备及可见光下降解甲苯研究

    李荡张杨董玮李远勋...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以TiCl4 为钛源,采用水热法制备空心板栗状TiO2 载体.然后,再以PbI2 及MAI(MA=CH3NH3+)为前驱体,采用溶液法在空心板栗状TiO2 上一步构筑MAPbI3 薄膜,形成空心板栗状MAPbI3/TiO2 复合光催化剂.以甲苯为目标降解物,考察板栗状MAPbI3/TiO2 在可见光下的催化降解性能,并对材料的能级结构进行分析,揭示材料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钙钛矿型MAPbI3 薄膜的组成及形貌与PbI2 和MAI投料比密切相关,随着投料比的增加,薄膜的成分由MAPbI3 和MAI两相变为纯MAPbI3,再转变MAPbI3 和PbI2 两相.能级匹配、结构特殊的板栗状MAPbI3/TiO2 不仅可以降低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率,还能有效地将光生电子和空穴分别转移至MAPbI3 的导带及TiO2 价带,促进活性粒子·O2-和·OH的生成,因此在甲苯的降解中表现更优的性能.在可见光的照射下,MAPbI3/TiO2 对甲苯的降解率在90 min内可高达98%.

    空心板栗状MAPbI3/TiO2甲苯可见光反应机理

    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抗前列腺炎活性研究

    郝丽亚李冰洁王中林郑新华...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及其抗前列腺炎活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 对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 26 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结构.测试所得化合物的抗前列腺炎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 triterpenoster、scopoletin、cannabispiran、1,3,7-trihydroxy-6-methyl-anthraquinone、podophyllotoxin、vanillil、isopropylidenkirenol具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炎活性.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锯叶棕果实中分离得到.

    锯叶棕果实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抗前列腺炎活性

    药用植物狗牙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刘佳范苏苏杨思琦唐丽萍...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对药用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Pers.]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其中的黄酮类和蒽醌类进行抗炎活性研究.从狗牙根全草中分离得到 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苜蓿素(1)、chrysoeriol(2)、isoliquiritigenin(3)、tricin 4′-O-(threo-β-guaiacyl-(7″-O-methyl-9″-O-acetyl)-glyceryl)ether(4)、木犀草素(5)、tricin 4′-O-(erythro-β-guaiacylglyceryl)ether(6)、calquiquelignan D(7)、calquiquelignan E(8)、5,5′-dihydroxy-2′,4′-dim-ethoxyflavone-7-O-β-D-(6″-O-Z-p-coumaroyl)-glucopyranoside(9)、4′-hydroxy-2,3-dihydroflavone-7-β-D-glucopyranoside(10)、tricin 4′-O-(threo-β-guaiacyl-(7″-O-methyl)-glyceryl)ether(11)、ω-Hydroxyemodin(12)、phomarin(13)、aurantio-obtusin(14)、β-谷甾醇(15)、豆甾醇(16).除化合物 5 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 2、3和 14 显示显著抗炎活性,其IC50 值分别为2.74、2.35、3.61 μmol/L.

    狗牙根化学成分抗炎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