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张克勤

双月刊

0258-7971

yndxxb@ynu.edu.cn

0871-65033829,65031498,65031662

650091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历史悠久,1938年8月出版了《云南大学学报》第二类(数理版)第一号,为外文版,第1篇为世界著名数学大师的论文“Om Two Affine Connections”(两类仿射联络)。改革开放以来,学报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学术质量,编排规范化,标准化,编辑部现代化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近10多年来,共获省部级奖9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变分法研究一类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黎文博周文学吴亚斌张敏...
    20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一类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变分法,建立了该边值问题解存在的充分条件.然后将问题归结为一个等价的积分形式,使得边值问题的解被定义为对应泛函的临界点.最后利用山路引理,建立了该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临界点理论变分法边值问题梯度

    广义Brandt半群上的交换图

    李映辉王守峰
    213-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广义Brandt半群上的交换图∆(GBn)的各种图论性质:直径、围长、匹配数、独立数、团数等,分别给出了广义Brandt半群上的交换图是Euler图、Hamilton图、可平面图以及完美图的条件,探讨了广义Brandt半群上的交换图的结构.

    交换图广义Brandt半群

    二元模糊关系范畴的对称幺半范畴性

    周鑫刘淼
    219-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模糊关系范畴的概念给出了二元模糊关系范畴LbRel的概念.首先,讨论了范畴LbRel的积和余积的结构.其次,定义了张量积函子⊗,得到了LbRel是对称幺半范畴.进而,给出了范畴LbRel中的幺半群和余幺半群结构.最后,以二元模糊关系范畴LbRel作为纽带,构造了一个从模糊集范畴LSet到模糊关系范畴RelLL的忠实函子.

    模糊关系二元模糊关系范畴函子对称幺半范畴

    基于门控图游走网络的推荐多样性研究

    方月婷武浩
    228-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纯粹追求准确性的推荐算法已不再符合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因为该类算法将所有用户同等对待,导致推荐结果趋于单一化.从推荐系统的多样性角度出发,提出由两路图游走网络和门控网络组成的门控图游走网络.图游走网络在原有邻域上扩展一类新邻域,聚合两类邻域的信息,从而生成偏向准确性或多样性的推荐结果.门控网络对两个不同偏好推荐结果进行选择,得到最终推荐结果.不同于其他推荐多样性算法,门控图游走网络的推荐结果准确性-多样性比例可由超参数 调整,而不是完全由算法决定.3λ个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验证了门控图游走网络在多样化整体协作推荐方面的有效性.

    协同过滤图神经网络门控网络随机游走多样性

    时序加权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及用电负荷特性分类模型

    邹竞成李鹏苏适沈鑫...
    237-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的密度峰值快速搜索算法没有考虑数据的时序性、无法处理动态时间序列数据的问题,在密度峰值快速搜索算法基础之上,增加时序加权因子对数据点间的拓扑关系进行改进,提出了时序加权密度峰值聚类算法,使密度峰值快速搜索算法具有处理动态时序数据的能力.使用基于时序加权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用户负荷分类模型对OpenEI公布的用户电力负荷数据集进行处理,其聚类效果对比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的用户负荷分类模型结果更准确,且统计学评价指标均有所提升.

    密度峰值聚类时间序列智能电网数据驱动

    应用于噪声环境下语种识别的GFCC改进算法

    周大春邵玉斌张昊阁龙华...
    246-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的噪声在频谱上有不同的特点,使得自动语种识别的性能在噪声环境下显著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时域伽马通滤波器倒谱系数(gammatone filter cepstral coefficient,GFCC)特征的语种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不同噪声背景下的训练集的时域GFCC特征;然后,利用Fisher比计算特征各维对区分语种的相对贡献度大小,分析不同噪声对时域GFCC特征各维的影响,并根据分析来设计合适的权值对特征各维加权,得到语种区分性更强的特征集;最后,利用高斯混合-通用背景模型作为基线系统进行语种识别,以测试所提方法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噪声背景,信噪比为-5 dB,噪声源分别为粉红噪声、餐厅噪声的条件下,所提方法相比于传统时域GFCC特征方法的识别率分别提升了 40.1、20.6 个百分点,在其他噪声背景、信噪比下的识别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噪声环境语种识别时域伽马通滤波器Fisher比

    基于异常值检测矩阵分解的服务质量预测

    张园园朵琳韦贵香
    255-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QoS感知的Web服务推荐是帮助用户找到高质量服务的解决方案之一.为了准确预测候选服务的QoS值,通常需要收集用户的历史QoS数据.然而,现有的方法大多忽略了历史数据中的异常值会导致预测准确度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异常值检测矩阵分解的服务质量预测方法.首先,使用基于K-means的隔离森林算法先对历史QoS数据进行聚类,将历史数据中的异常值剔除;然后,将其用于改进的矩阵分解模型中对未知值进行预测;最后,利用柯西损失来评估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实验采用WSDream数据集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异常值检测模型的响应时间的MAE与RMSE指标平均提高了19.11%和 39.59%,吞吐量的MAE与RMSE指标平均提高了 9.82%和 29.89%,证明所提模型有效改进了预测准确度.

    K-means聚类异常值检测矩阵分解柯西损失服务质量

    内嵌三角形芯片的矩形腔耦合MIM波导的尖锐Fano共振和传感特性研究

    杨凤英陈发秀陈跃刚
    265-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纳传感器是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重要器件之一.文章在波导侧面设计内嵌三角形金属芯片的矩形腔结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系统的光谱特性和传感特性,在透射光谱中出现 3 重Fano共振.根据透射峰的电磁场分布研究结构共振的物理机制,发现矩形腔内的电场方向与内嵌三角形金属结构的局域场方向相同时将形成Fano共振,在此条件下,局域模与腔模相互干涉形成超尖锐Fano共振.改变谐振腔和内嵌芯片的几何参数,得到复合腔的品质因子为 405.定量分析结构的折射率传感特性和温度传感特性,得到结构的最大传感灵敏度为 2178 nm/RIU,最大FOM*为 1.82×106,温度灵敏度为 0.67 nm/℃.设计内嵌三角形金属芯片的矩形腔耦合直波导的纳米结构,为将来纳米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提供超高Q值的腔体选择.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传感器谐振腔波导

    云南红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及其功能分区

    杨李玲和阳一丹唐红陈昌明...
    276-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土地利用情况及其地形梯度分布格局,并进行功能分区,是云南红河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优化调整的基础.基于RS和GIS技术,使用地形分布指数、地形位指数方法系统分析了2000、2010年和 2020 年云南红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在高程、坡度和地形位梯度上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了云南红河流域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结果表明:①林地(56.46%)和耕地(29.34%)是云南红河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次是草地(6.93%)和灌木地(6.17%),而湿地、水体和人造地表所占面积比例均不到1%.2000-2020 年云南红河流域耕地和人造地表面积扩张明显,而林地持续减少,存在林地被侵占的现象;②云南红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形梯度特征.耕地、人造地表受到高地形位开发难度的限制,优势位处于中低地形位的河谷、山腰区域,湿地、水体高度汇集在低地形位,草地、灌木地在中低地形位较为集中,林地则广泛分布于中高地形位;③基于土地利用地形分异规律,将云南红河流域划分为4 个土地利用功能区,即河谷集约发展区、陡坡综合治理区、高山潜在开发区和山顶生态调控区.

    云南红河流域土地利用地形梯度分布指数地形位功能分区

    2012-2022年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师永强宋雪剑魏亚娟耿巍...
    288-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西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 11 个地市级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以 2012-2022年山西省 3A级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山西省 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山西省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①通过标准差椭圆和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得出,山西省 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体分布呈南北延伸,空间结构类型为集聚型,3A级以上旅游景区逐渐向晋南、晋东南发展;②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各地级市 3A级以上景区分布不均衡,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区域有明显差异,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太原市周边;③交通条件、城市等级、水系、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均是影响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最近邻距离法影响因素山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