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和少英

双月刊

1672-867X

ynmdxb@163.com

0871-65137404

650031

中国昆明市一二.一大街134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刊载民族学、社会学、少数民族哲学、经济、历史、文化、宗教、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及调查报告。内容注重民族特色,强调理论深度,关注学术前沿,面向全国社会科学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少数民族的理论研究人才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林建华鞠智超
    10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供更加平等、便捷的信贷融资机会,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已成为弥合城乡发展"鸿沟"、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加速器.立足于2012-2022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藏除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本地区城乡共同富裕,还可正向赋能毗邻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在东部地区与要素错配程度低地区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进一步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金融监管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逐步强化.研究结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参鉴.

    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监管城乡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效应检验

    马珂琦
    12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是中国形塑全新发展格局,探寻公平与效率间最佳动态平衡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原生动能.选取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助力城乡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位与产业结构地区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范式,具体表现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低产业结构地区城乡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机制检验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可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且在跨越10.2375门槛值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效能更强.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新质生产力城乡共同富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制度—事务脱嵌:基层协商民主困境的生成机理及其治理机制

    韩玉祥许珍珍
    13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协商民主已基本实现良善之治,但亦面临着一些实践困境.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根源于"制度—事务脱嵌"."制度—事务脱嵌"理论指出,治理事务是影响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关键变量,制度脱嵌于治理事务会导致基层协商民主出现实践困境.基层治理事务至少包括3类事务,即自主决策事务、动员式执行事务、依规执行事务.但是,当前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仅仅适配于某一类或两类事务,无法全部嵌入3类事务.当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与部分事务脱嵌时,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在脱嵌性事务中难以发挥作用,各类主体会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应付.于是,基层协商民主在脱嵌性事务中出现基层干部变通式执行、人民群众政治冷漠、政治精英过度参与、治理效果相对欠佳的实践困境.为此,基层协商民主困境的治理机制需着力于克服"制度—事务脱嵌"问题,让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能够嵌入治理事务之中,朝着分类运转的制度设计方向发展.

    基层协商民主协商民主困境脱嵌治理事务协商治理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三治融合"的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丁波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治融合"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数字乡村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以数字技术为治理方式,搭建线上数字平台与数字空间,赋能乡村自治、法治、德治,可以增强乡村"三治"的治理能力.数字技术是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通过发挥数字平台的治理优势和治理功能,强化村民参与的数字形式,增强平台设备的数字管理,实现社会关系的数字建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将数字技术与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促使乡村"三治"具有数字协商、数字规则、数字联结的数字化特征.具体而言,一是提升主体性,强化村民数字参与;二是培育法治性,增强村民法治思维;三是生产公共性,提高村民公共道德意识,进而优化乡村"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技术数字平台乡村治理三治融合

    新质生产力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张力一翔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创新动能,成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其能够以新要素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以新技术激发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以新产业构成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在把握新质生产力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以要素融合为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共同助力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乡村产业乡村振兴

    征稿启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