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云南农业大学

朱有勇

双月刊

1004-390X

xb@ynau.edu.cn

0871-65227711

650201

昆明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云南农业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农业和生物科学诸领域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具有创新的研究成果,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信息,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主要刊登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技术、作物栽培理论与实践、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园林园艺科学、食品科学、蚕桑、畜牧与兽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水产养殖、农业生态学、农业机械、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等学科创新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本刊的特点是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相结合,读者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业及生物科学研究、教学、生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及科研和决策部门的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滇西南地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

    郭宁妍房华徐正会陈超...
    729-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全面揭示滇西南蚂蚁区系特点。[方法]2020年6—7月和2021年6月,采用样地调查法和区系分析法对滇西南地区的蚂蚁区系进行研究。[结果]共记录10亚科74属220种蚂蚁,东洋界分布种占绝对优势(220种,占100。0%),古北界分布种位居第2(88种,占40。0%)。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滇西南地区蚂蚁区系具有典型华南区特征(220种),与西南区(150种)关系最密切,与东北区(6种)关系最疏远。[结论]从北向南随着纬度降低,蚂蚁物种丰富度增加,古北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减,东洋界分布种比例依次递增。滇西南地区水热条件优越,为蚂蚁群落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丰富的热带和南亚热带植被为华南区物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

    蚁科分类区系物种丰富度滇西南

    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序列分析

    柳伟安佳琪高熹杨璞...
    743-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fatty acyl-CoA reductase,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以泌蜡昆虫白蜡虫作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白蜡虫fa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结果]在白蜡虫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0个far候选基因,其中22个FAR结构域包含完整的1个NAD(P)H结合结构域和1个FAR C结构域。基序分析表明:多数白蜡虫FAR含有13个保守基序。白蜡虫far基因有6~11个外显子、5~10个内含子。白蜡虫FAR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白蜡虫FAR成员聚为2类。对不同物种FAR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AR聚类主要与物种亲缘关系有关,与功能的相关性不大。共线性分析与氨基酸相似性分析显示: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FAR相似性更高,一般同物种内FAR相似性最高。[结论]本研究有助于了解白蜡虫far基因家族的进化,为深入研究白蜡虫far基因家族参与不同的功能奠定基础。

    白蜡虫脂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家族结构域系统进化

    水稻新叶斑病害病原的鉴定及其与稻瘟病的比较研究

    焦泽宇李琼燕郭敬玮李金璐...
    753-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2018年海南陵水大面积发生的水稻叶斑病病原及对水稻生产的潜在危害。[方法]通过形态分类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进行系统的分类鉴定;采用离体叶鞘接种对病原菌侵染水稻的早期生物学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利用喷雾接种法研究病原菌对13个水稻品种的致病性。[结果]明确了海南水稻叶斑病的病原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格孢腔菌科(Pleosporaceae)弯孢属(Curvularia)新月弯孢(C。lunata)。典型症状是在水稻叶片形成较大的椭圆形褐色病斑;其侵染水稻的生物学过程与稻瘟病菌相似,但从分生孢子萌发到菌丝扩展的时间更短。该真菌对供试的13个水稻材料表现出了强致病性。[结论]鉴定了1种对水稻生产具有潜在威胁的新叶斑病病原,明确了该病原引起的水稻病害区别于稻瘟病的典型症状特征,该病原对供试的13个水稻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包括广谱抗稻瘟病水稻地谷。研究结果有助于该病害的正确识别和有效防治,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信息。

    水稻病害病原鉴定新月弯孢水稻叶斑病稻瘟病

    3株甘蔗内生芽孢杆菌的抑菌促生活性评估

    陆春宇狄义宁黎青虹刘涵...
    76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试3株甘蔗内生细菌的抗病促生长活性,并确定优良菌株的分类学地位,为后续甘蔗生防菌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材料。[方法]以分离自甘蔗栽培种闽糖69-421和滇蔗01-58的3株芽孢杆菌P8、Q2和P7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长活性指标;检测菌株的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对菌株16S rRNA和GyrA两个看家基因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邻接法对3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株菌株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烟草炭疽菌(Colletotrichum micotianae Averna)、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离蠕孢菌(Bi-polaris maydis)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菌株Q2对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81。60%,对其余病原菌抑制率也达到61%以上;其嗜铁素合成能力强于P8和P7;其无机磷利用能力强于P8和P7,可溶性磷含量达166。95 mg/L;培养3 d时,Q2的纤维素酶活性为5。22 U/mL,活性较高,产生纤维素的能力较强。经鉴定,菌株Q2为枯草芽孢杆菌。[结论]甘蔗内生菌枯草芽孢杆菌Q2具有良好的广谱抑菌活性,其嗜铁素、溶磷和纤维素酶活性高,具有进一步开发为抗病促生长生物菌剂的潜力。

    甘蔗芽孢杆菌抑菌活性促生长作用

    基于WGCNA方法识别影响猪肉质性状的关键模块和基因

    荣丽云黄宁王孝义李明丽...
    769-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发掘和识别猪肉质性状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和关键基因。[方法]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基因互作关系网络以及中心性方法,对来自NCBI基因表达数据库的大蒲莲猪和长白猪各8头个体的背最长肌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19368进行关键基因共表达模块和基因挖掘,以3头撒坝猪和3头大白猪为素材对肉质性状部分关键基因进行qPCR验证。[结果]共鉴定出蓝色和红色2个与猪肉质性状显著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r值分别为0。89和0。91,P值分别为5E−6和7E−7);蓝色模块基因主要与快慢肌纤维转换及细胞外基质等相关,其中的10个基因COL3A1、COL5A1、COL1A2、COL14A1、CRTAP、COL5A3、LEPREL1、DEPTOR、COL4A2和COL6A2为肉质性状关键基因;红色模块基因主要与骨骼肌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等有关,其中的11个基因FBXL4、RNF115、FBXO40、ASB4、ASB15、UBE2L6、RNF41、ASB5、HERC5、SOCS1和ASB11为肉质性状关键基因;蓝色模块的前3个关键基因在撒坝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红色模块的前3个基因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研究结果初步鉴定了不同肉质类型猪种间肉质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和关键基因,但相同肉质类型猪种的肉质性状关键基因及其效应可能存在明显差异。

    肉质性状基因表达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关键基因

    德宏奶水牛PRL基因克隆、分子特征及组织差异表达分析

    谷丽娇黄丽鸽盛丹范新阳...
    780-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德宏奶水牛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和组织mRNA表达差异。[方法]采用PCR技术对德宏奶水牛PRL基因完整编码序列(CDS)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分别对水牛PRL进行分子特征以及泌乳期和非泌乳期的组织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水牛PRL基因CDS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水牛PRL蛋白为亲水性分泌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含有1个信号肽序列(AA1~30)、5种功能修饰位点和1个prolactin_like结构域(AA32~229),且参与了JAK-STAT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PRL的转录区结构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在牛科物种中高度相似。水牛PRL基因在所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乳腺中的表达量呈泌乳期极显著高于非泌乳期(P<0。001)。[结论]水牛PRL与其他牛科物种的PRL功能一致。PRL参与JAK-STAT和PI3K-AKT-mT-OR乳蛋白合成信号通路,且水牛PRL在乳腺和肺脏等多种组织中均发挥功能,推测其参与水牛乳蛋白和乳脂合成。

    德宏奶水牛PRL基因分子特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功能

    四川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NJ-P株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庞茂楠蒋子睿王印罗燕...
    790-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四川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毒株流行变异情况,并分析疫苗免疫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从四川某猪场采集仔猪肠道样本进行PCR检测、病毒纯化、病毒滴度测定以及病毒感染等试验;测定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将分离株S基因序列与其他地区毒株及疫苗株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比较分离株与经典疫苗株CV777 S蛋白氨基酸位点变异情况。[结果]成功分离获得1株PEDV毒株,并命名为PEDV SNJ-P,该毒株病毒滴度为1×107。5/100μL。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分离株能引起仔猪出现腹泻和脱水等症状并导致死亡。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EDV SNJ-P株全基因共28003 bp,基因型为S non-INDEL型;与同型的中国分离株PEDV-WS、CH/JLDH/2016和CH/HNLH/2015等毒株亲缘关系较近,与同型的疫苗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与经典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经典疫苗株CV777相比,SNJ-P株的S蛋白存在多处氨基酸突变、缺失和插入现象。[结论]由于毒株出现变异,SNJ-P株与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当前所用疫苗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本研究结果以期为国内PEDV毒株的研究及疫苗开发提供借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鉴定S蛋白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山羊痘病毒在不同日龄山羊睾丸细胞中的生长特性研究

    牟豪余远迪许国洋杨柳...
    799-8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山羊痘病毒(GTPV)AV41弱毒疫苗株在不同日龄山羊原代睾丸细胞中的增殖效率,为选择病毒或疫苗株的培养细胞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传统方式对7日龄和60日龄山羊睾丸细胞分离培养,利用长时间动态细胞成像及数据分析系统比较2个日龄细胞的生长效率;接种GTPV,观察2个日龄细胞在感染病毒后的形态特征;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和荧光定量PCR比较GTPV的增殖效率。[结果]7日龄和60日龄山羊睾丸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率无明显差异;接种GTPV后,2个日龄的原代山羊睾丸细胞均能产生细胞病变,但是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以及病变特征存在差别。间接免疫荧光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TV在60日龄山羊睾丸细胞中的增殖效率高于7日龄。[结论]GTPV在7日龄和60日龄山羊原代睾丸细胞中均能发生病毒增殖,且2种细胞均能发生明显的细胞病变,但60日龄细胞的增殖效率高于7日龄细胞。研究结果对采用山羊睾丸细胞培养GTPV弱毒株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山羊原代睾丸细胞山羊痘病毒细胞病变增殖效率

    高精饲粮中添加苦豆子对杜蒙羔羊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安雅雯杨晓东郭绍乾高智雄...
    804-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高精饲粮中添加苦豆子对育肥杜蒙羔羊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健康、体质量为(25。73±2。17)kg的杜蒙杂交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T1、T2和T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3%和0。5%苦豆子,饲喂75 d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1)第30天时,T1组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和T2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3个试验组血清中干扰素(IFN)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T2和T3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60天时,T1和T2组血清中CD4+的水平及CD4+/CD8+的比值分别极显著和显著升高(P<0。01,P<0。05),T2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质量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且T2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T1和T2组血清中IL-6的质量浓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T1组免疫球蛋白A(IgA)和IgG的质量浓度以及T2和T3组的IgA质量浓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T2组血清中TGF-β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3)第30天时,3个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而丙二醛(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高精饲粮中适量添加苦豆子可提高羔羊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缓解高精料条件下羔羊机体的炎症反应,且以0。1%~0。3%的添加剂量饲喂效果最佳。

    苦豆子育肥羔羊血清免疫抗氧化

    茶多酚对长顺绿壳蛋鸡血清脂质、蛋黄胆固醇及肝脏脂质的影响

    刘宁张柏林郝美林宋培勇...
    812-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添加对长顺绿壳蛋鸡血清脂质指标、蛋清抗氧化功能、蛋黄胆固醇含量及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180日龄长顺绿壳蛋鸡240羽,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00 mg/kg TP组和400 mg/kg TP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200和400 mg/kg TP),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8羽,饲喂56 d后测定血清脂质、蛋黄胆固醇及肝脏脂质代谢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0 mg/kg TP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清巯基含量显著增加(P<0。05),蛋清羰基含量显著降低(P<0。05);200和400 mg/kg TP组蛋鸡蛋黄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肝脏ACC、HMGA及CYP7A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AMPK及LDLR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400 mg/kg TP可以提高长顺绿壳蛋鸡蛋清抗氧化水平,降低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有利于改善蛋鸡血清及肝脏脂质代谢。

    茶多酚长顺绿壳蛋鸡蛋清抗氧化蛋黄胆固醇脂质代谢